漂の鱼吧 关注:18贴子:7,166

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梵高名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凡高 1888年 画布 油画 73.5*93厘米(苏黎世 布尔雷氏收藏)

画面的构成是罕见的斜向,树与人物突出地画在前面,把太阳画成柠檬色的大圆盘.这种构图法应该是得益于日本版画,一种纯平面的写意.黄绿色的天空飘着粉红色的云,地面是淡紫色,而树与人则使用鲜丽的蓝黑色与褐色.这幅画对色彩的象征性用法以及大胆的构图法,对主题浑然一体的表达,使我们不得不深究一下这幅勘称极品的佳作.


1楼2006-12-08 10:53回复
    群鸦乱飞的麦田

    作者:凡高 1□□0年 画布 油画 50.5*100.5厘米(阿姆斯特丹 国立文森特.凡高美术馆)

    整幅图中,最让凡高着迷也是最狂乱的是漫天飞舞的乌鸦...凡高很无意地涂抹着,只是要涂出个乌鸦的形状而已,他落笔极快而随意,层层的乌鸦从画作的右上部压来,在画的中间将天空搅得一团,凡高甚至来不及好好地修改被搅乱的底色---最后,凡高索性就用黑色加在天空上,是铺天盖地而来的乌鸦也行,是压倒一切的乌云也可以...所有人都认为这样凝重的用色,这样强烈的对比,这样纷乱的动感只是恐怖..


    2楼2006-12-08 10:54
    回复
      作者:凡高 18□□年 画布 油画 92*73厘米(奥洛特 国立克列拉.缪勒美术馆藏)

      这幅画虽然不使用厚涂法,在这幅画上,我们依然看到腾腾而起的烈焰---无论暗绿色的枝干怎么低垂下探,最后所有的叶子,统统抬笔向上,卷成一束束熊熊燃烧的线条,而夕阳的余辉也由此幻化成空灵而蒸腾的遥远背景.树叶是发火的阳光,光焰是峥嵘的枝叶,前景远景交织而混成.树的太阳之间的距离亦远亦近,无从把握,或者这正是"透视法"的精妙之处.几乎可以说是凡高的全部作品中,最清爽宜人的佳作.


      3楼2006-12-08 10:54
      回复
        雨中的桥

        作者:凡高 1887年 画布 油画 55*46厘米(阿姆斯特丹 国立文森特.凡高美术馆藏)

        日本趣味(雨中的桥)也是名胜江户百景中<雨中的桥>的临摹.凡高把原画中海的灰色该为绿色,使得这幅画带有热度,原有的萧条感完全消失.


        4楼2006-12-08 10:55
        回复
          日本趣味: 梅树

          作者:凡高 1887年 画布 油画 55*46厘米(阿姆斯特丹 国立文森特.凡高美术馆藏)
          日本趣味(梅树)是根据广重所画的名胜江户百景中<龟户梅竹铺>所作的临摹.但在这幅临摹中,天空的红色,大地的绿色,都比原画更加强调,梅树枝节的地方,更有一种大胆坚强的线条.


          5楼2006-12-08 10:55
          回复
            巴黎画报"杂志在一八八六年日本特集的封面上刊载了英泉的《花魁》。梵高将复写纸放在这幅画上描轮廓,加宽外框,并以油彩描绘。这幅画后来还出现在《唐基老爷》的背景中,可见梵高特别喜欢这幅画。此外,与另一幅《日本情趣:梅花(模仿广重)》相同.


            6楼2006-12-08 10:56
            回复
              1887--1888年 

              画布,油彩,92厘米X75厘米,巴黎罗丹美术馆。 

              本幅画是梵高在巴黎时期的人像代表作。人物置于中央,构图几乎对称。浮世绘图画形成复杂的背景,与前景人物相对照,同时由于画面倾向平面化而产生前缩性的空间感


              7楼2006-12-08 10:56
              回复
                1888年6月

                画布,油彩,54厘米X65厘米

                欧特娄·克罗勒——米勒国立博物馆 

                梵高使用了强烈黄蓝对比色来表现夕阳下的麦田景观。开阔的前景和紧实的背景,呈现出后退延伸的效果。农夫的姿态和位置与地面上的土沟,形成上下动势的平衡


                8楼2006-12-08 10:57
                回复
                  1888年 画布,油彩,73厘米X92厘米, 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这幅画采用较传统的写实风格,整个画面笼罩在暖色调中。远景的处理,使得画面产生平远的效果


                  9楼2006-12-08 10:57
                  回复
                    《罗纳河畔的星夜》1888年9月 画布,油彩,72.5厘米X92厘米,私人收藏 

                    梵高再次尝试夜景之作。天空的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互相呼应。这种光线的处理方式,反应了梵高独特的视觉美学。而画中使用分色性的笔触,可以上溯到 《塞纳河及大杰特河桥》的作法


                    10楼2006-12-08 10:57
                    回复
                      《黄屋景色》1888年10


                      11楼2006-12-08 10:58
                      回复
                        1888年10月 画布,油彩,72厘米X90厘米, 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梵高梦想创建一个艺术家之家,而将自己的住处搬到抟莆输。这是在等待高更到来之前所画的梵高卧室。此时已定居下来的梵高,之所以画出自己的房间,主要是想让弟弟西奥看到他目前的生活情况。朴素的床.


                        12楼2006-12-08 10:58
                        回复
                          1888年11月 
                          画布,油彩,75厘米X93厘米,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

                          本幅画呈现梵高惯用的深远空间感。他用红色来描绘葡萄树,极具表现性。这幅作品与高更的《葡萄园收割》相互呼应。梵高还将画中的阿尔农妇,画成布列塔尼亚地方的装扮。这幅画也是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作品


                          13楼2006-12-08 10:58
                          回复
                            高更的椅子》 90.5X72,1888年 

                            表现椅子的主人高更离去后梵高的寂寞和孤单。放在空椅子上的书意味着巴黎的艺术界,并且暗示高更的行踪。高更对梵高而言,就像是这张画中所表达的,是黑夜里的明灯。然而就在梵高画了这张画的同时,两人的关系亦宣告结束


                            14楼2006-12-08 10:59
                            回复
                              向日葵

                              作者:凡高 1887年 画布 油画 60*100厘米(奥洛特 国立克列拉.缪勒美术馆藏)

                              这幅给人感觉无比的逼真,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这一幅可以视为凡高画集的代表性作品.画面和构图都没什么好谈的,去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无论怎么看,那倒着,立着,甚至行走着的向日葵,都不再仅仅是向日葵了,那是一团团发火的太阳,燃烧的向日葵,摇曳着的对生命的爱恋..


                              15楼2006-12-08 1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