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质的运动性
世界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生物体最本质的特征是新陈代谢,构成生物的物质在不断地更新变化。新陈代谢是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首先从分子水平上来讲,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合物不断地合成、分解,相互转化。另外,细胞的组成结构能够完成各自的功能,如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
为有能量的有机物,而线粒体则把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低层次的运动逐渐转化为高层次的运动。细胞个体的运动正是细胞内的化合物运动的结果。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的运动使生物个体表现出生命活动。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然后分解利用,最后将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在无性生殖过程中,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新个体不断发展壮大;在有性生殖中,高等动物雌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雌雄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结合为受精卵,受精卵经过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个体发育都是不断运动的过程。
生物体内各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各细胞结构、各器官发挥各自功能使生物生存和发展。生命的运动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而生物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这种静止是相对的。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前提下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物体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一方面将从外界环境摄取的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将组成自身结构的一部分物质分解,但这种合成和分解将维持一种动态均衡。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只能在相对稳定中存在和发展。在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
保持着平衡。但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个体不断出生和死亡、迁出和迁入,物质和能量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内部,又从生物群落内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盲目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破坏了这种相对稳定,就破坏了生物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