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喜欢以天下苍生代言人自居,他们常常不自觉地以中国劳工大众和弱势阶层的代表自居。他们的怨气很容易表现为全社会的怨气。我们不能忽视这种不满情绪所带来的中国社会发展风险,因为,很多时候掌握了社会话语权的小众是可以引导大众的。由于均贫富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道德理想,而背着传统民粹主义包袱的中国文人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急剧转型过程,他们事实上已成为中国社会批判力量的主流。作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需要这种批评力量尽量去发挥正面的作用,需要通过舆论批评来革除社会弊端,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但另一方面,这种批评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情绪;多一些就事论事的分析,少一些上纲上线的结论。尤其重要的是,知识分子应该多做一些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而不仅仅是根据一些“据说”来给社会下结论。否则很难让自己的批评具有真正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