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 小王 在2004-9-10 10:38:58的发言:
物质与意识倒真是混杂在一起,但它们并不完全同一。
矛盾这个词也许不恰当,说成差别或变化更好一些。差别是绝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绝对的,不管是物理运动或是其它的什么运动。认识与外物是不可能完全同一的。
对不断变化的东西,任何认识都是不肯定的,甚至规律,没什么不能变。
你说的方法很想老子所说的方法。
zhexue120:变与不变都是语言化的认识方式,我们应该以无言性这个事实为起点来分清语言与真实的差别了。
你说无言性的认识方式很象老子所说的方法,这太对了。我可以进一步扩大说,无言性的认识方式是一切宗教所使用的认识方式。宗教与自然科学为什么是对立的,就是由于认识方式本身的不同所造成的。不过,老子在论述这种认识方式时我觉得是最好的。首先,老子说明了无言性这个事实,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是说,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了。(这里的道就是真实的存在本身)正如同事物可以给他起个名称,但是,这个名称却不是真实的事物本身了。这里就揭示了无言性这个事实,即“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进一步地阐述说:“故无名,万物之母也;有名,万物之始也。”所以,还没有语言产生的时候,这个无言的存在正是知识即万物的本原。因为万物因语言而存在。所以,老子说,“有名,万物之始也。”语言产生了,知识也就产生了。这样,老子认识到了无言性这个事实,并以这个事实为基础来认识存在,就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宗教,即道教。而这种认识方式就是:“常怀无欲也,以观其妙;常怀有欲也,以观其所缴。异名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说,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无言性这个事实认识到真实的无言性;另一方面,我们要以这个无言的直观为基点来认识这个存在本身。因此无言的直观与抽象认识不能区别开,而是同一的。因此,老子感叹说,这种认识方式真是太玄妙了。佛陀在《楞伽经》中也有相同的论述,不过由于是采用了西方的语言,所以,没有《道德经》表述的精练、完美罢了。
物质与意识倒真是混杂在一起,但它们并不完全同一。
矛盾这个词也许不恰当,说成差别或变化更好一些。差别是绝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绝对的,不管是物理运动或是其它的什么运动。认识与外物是不可能完全同一的。
对不断变化的东西,任何认识都是不肯定的,甚至规律,没什么不能变。
你说的方法很想老子所说的方法。
zhexue120:变与不变都是语言化的认识方式,我们应该以无言性这个事实为起点来分清语言与真实的差别了。
你说无言性的认识方式很象老子所说的方法,这太对了。我可以进一步扩大说,无言性的认识方式是一切宗教所使用的认识方式。宗教与自然科学为什么是对立的,就是由于认识方式本身的不同所造成的。不过,老子在论述这种认识方式时我觉得是最好的。首先,老子说明了无言性这个事实,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是说,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了。(这里的道就是真实的存在本身)正如同事物可以给他起个名称,但是,这个名称却不是真实的事物本身了。这里就揭示了无言性这个事实,即“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进一步地阐述说:“故无名,万物之母也;有名,万物之始也。”所以,还没有语言产生的时候,这个无言的存在正是知识即万物的本原。因为万物因语言而存在。所以,老子说,“有名,万物之始也。”语言产生了,知识也就产生了。这样,老子认识到了无言性这个事实,并以这个事实为基础来认识存在,就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宗教,即道教。而这种认识方式就是:“常怀无欲也,以观其妙;常怀有欲也,以观其所缴。异名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说,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无言性这个事实认识到真实的无言性;另一方面,我们要以这个无言的直观为基点来认识这个存在本身。因此无言的直观与抽象认识不能区别开,而是同一的。因此,老子感叹说,这种认识方式真是太玄妙了。佛陀在《楞伽经》中也有相同的论述,不过由于是采用了西方的语言,所以,没有《道德经》表述的精练、完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