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比较,波兰的Bia1owie3a Primeval Forest (BPF)和SAZ在捕食动物及猎物的构成上都有类似之处。
在SAZ地区,老虎和灰狼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较诸多信息数据来源,我们总体上认为,老虎和狼的数量在一个长时间范围内,还是比较稳定的。
老虎和灰狼对猎物的影响
在SAZ地区,我们没有找到可以用来比较的猎物相关数据,因此,我们只能从其他文献里推导出一个大致的猎物种类/数量模型。
食物的宽泛性和猎物的选择
我们比较了SAZ地区两个时期的捕猎数据,1.1962-1972年,当时,老虎和灰狼同时存在的时候。2.1992-2002,这时期,灰狼的数量为空白而老虎的数量相对较高。为了补充数据,我们还引用了波兰Bia1owie3a Primeval Forest (BPF)在1986-1996时期的灰狼猎物的数据。
SAZ地区,1992-2002年间,有关猎物选择方面的数据是通过综合带无线电项圈和不带项圈的老虎的猎物数据而得来的,并且两个数据源表明带不带项圈对捕猎没有影响—也就是带项圈与否不对数据产生偏移性。猎物们按照年龄,种类,性别等分门别类记录。
我们比较了相关的数据包括引用的文献数据,SAZ地区1962-1972年的数据是基于捕猎数量(number of kills),而1992-2002年的数据,我们给它转化成了生物量的指标(biomass),重量数据也都是来源于原始文献。
red deer 和wild boar的被捕食数据是来自于SAZ地区冬季(11月-4月)死亡24小时以内的新鲜个体,
老虎和灰狼的捕食对猎物种群的影响
老虎和灰狼对猎物数量变化的反应—比如当食物稀少时去开拓新的食物来源,取决于它们领地面积变化的弹性大小。老虎和灰狼都会由于猎物数量的改变,而随之调整自己搜寻的领地大小。
研究结论:
SAZ地区老虎数量的历史和现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早期,西伯利亚虎因为人类的猎杀而数量减少,其数量在20世纪40年代达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此后,由于1947年出台了法律严禁捕猎老虎,老虎的种群数量持续恢复并增长了有40年,并在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达到了顶峰。
灰狼的数量变化则印证了灰狼和老虎之间互相制约的数量关系。例如,在Lake Khanka(是个湖)地区的Pogranichniy Raion地带,老虎没出现时,灰狼的数量相对比较多,但当老虎到来后,灰狼从这一小片区域内消失了。后来老虎不见了的时候,又有报告称灰狼回来了。
在Zapovedniks地区,老虎和灰狼之间种群数量此消彼长的变化被特别记录了下来。比如,在Lazovski Zapovednik,报道说当时人们当时由于生活需要,在20世纪40年代不得不猎杀了105头灰狼,而正巧,这时期老虎的种群密度也处于低位---意思是,由于老虎数量少,对狼的制约效果降低,才使得人们不得不出于需要捕杀105头狼。而之后,从60年代到80年代,灰狼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而同时期,保护区内的老虎数量不断恢复。90年代的时候,灰狼的踪迹已经很稀少了,甚至在1992年和1993年,都没有任何灰狼的踪迹记录,与此同时,老虎的数量却稳定的处于较多状态。SAZ地区的记录表明,虽然自50年代其,老虎的数量就开始恢复增长,但直到60年代早期,SAZ地区也鲜有老虎的踪迹,而这里的灰狼则算得上很寻常的动物,甚至可能需要人为控制其数量。虽然有专家借助一些数据,反对这个已经在俄罗斯影响深远的说法:“是老虎的存在才对灰狼种群密度产生了抑制作用,甚至将其逼到了灭绝的边缘。”但通过记录来看,确实老虎数量增加时,灰狼的数量在减少甚至变得稀少了。
见表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