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我吧 关注:4,156贴子:34,580

【朋我】#科普#毛线的灵异知识小课堂之阴婚、棺材系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早就想发些科普贴了但一直没有整理好
前些日子为了写阴婚查了不少这些方面的资料,于是在这里贴出来与大家共享~


IP属地:河南1楼2012-04-28 20:14回复
    棺材,亦称寿棺,老房,四块半,寿方,是盛载死尸的空匣子,通常在葬礼中使用。装着死尸的
    棺材称为灵柩。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见的以木制造。亦有以铜、石等制造的棺材。
    在中国,传统上喜爱以优质的梓木、楠木等制造棺材。很多人以死后能得一副好棺木为最大幸事。
    广西柳州因为出产良好的木材,棺材工艺水准亦很高,故有“住在杭州,穿在苏州,食在广州,死在柳州”这样的说法。


    IP属地:河南2楼2012-04-28 20:2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个堪称艺术品的棺材
      这个棺材的做工非常精细。
      首先,看它的用料,通常,一般的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众化的棺材用松木、柏木加工而成;上好的,特别讲究的棺材就用很名贵的楠木或天然水晶石等精创而成。而它的外型也是非常奇特的,前端大,后端小,呈梯形状。在它的身上,所用的每一块板材的斜面对靠,呈形后的每一部分也要体现出前大后小的斜面。正所谓棺材的材料又叫斜货材料,两个侧旁和盖却又斜中带弧,从材头正面看,整个棺材好像是一根半边圆木。
      特别引人注目的要属它的外部装饰了。棺材的正面材头上画的是碑厅鹤鹿,琉璃瓦大厅上空展翅腾飞着两只雪白的仙鹤,大厅两旁是苍簇盛旺的青松,柏树,大厅前面是芬芳百艳的青青草地,草地的中间是通往大厅的石阶路径,显得十分清洁幽雅,整幅图画将整个棺材头装饰的犹如仙境居室,整个一庄清静别墅,材头正顶上写着"安乐宫"三个大字将材头图与棺材本身紧紧相扣。棺材的两旁分别画着两条正在腾云驾雾的黄金龙追逐戏弄着宝珠。龙的周围画着吕洞宾等八仙用的兵器,又名"暗八仙",还有古琴、古画、梅兰菊竹、桃榴寿果,在材面上有"寿山福海"。棺材上所有图画都用立粉、贴金等技法、以及颜料的调配充分将古代唐三彩的绘画风格搬入其内,使得整个棺材庄重大方,色彩层次分明,绚丽有序;线条飘逸流畅。一个人在死后能够与身相伴这么多物质的、精神的、以及知识的博古通今自然也就能够安心地走上黄泉路了。
      


      IP属地:河南3楼2012-04-28 20:25
      回复
        入殓用的棺材
          入殓用的棺材,各地以木棺为主。木材以木质坚硬的柏、樟为上等,油松、楸、槐等次之,以柳木的为最一般。
        晋中祁县一带讲究不论何种木质,在棺前挡板上必用柏木,至少也须镶嵌一条。板材时兴厚大,最厚者六寸,拗五(五寸五分)以上均为上等,依次等而下之,底、盖、侧均为整块者称为“独幅”,若干块拼合的则分别以其所拼块数称为“X 块头”。
        整个棺形为长方形,前高后低,前宽后窄。
        棺木外涂油漆,有黑、紫、红、黄几种颜色。五寨一带,不到50岁的死者,棺木涂以朱漆,称为“红棺”;50岁以上的多涂金黄色,称为“金棺”。
        棺木外面一般有彩绘图案,上等木材更以木质本色为底,作素色推光漆画,显得金碧辉煌。图案一般为百寿图、四季图、二十四孝图或“万字不断头”。棺木前头正面绘云纹莲台,书写“X X 之灵枢”;小头绘香鼎、燃香,有的地方则画白菜。有的棺木前头正面还写有“福如东海”、“音容宛在”等吉祥语句。棺木内涂以松香或用黄麦纸裱糊,取的是“黄金入柜”、“遗泽子孙”之意。
        棺木内还要贴上用金银纸剪成的太阳、月亮、北斗图案。雁北平鲁、晋中祁县等地,在棺木内底部另附一块凿有七个孔的衬板,叫做“七星隔板”,表示死者“ 驾鹤仙去,身入西天”。棺底 ,晋中祁县一带铺以石灰、五色绸、线、五谷,再放上七枚铜钱、七块生铁,铺上金箔纸剪成的钱状物七张,然后铺上褥子。晋南等地与此大同小异。不管放什么物品,谷草都是少不了的。五寨一带称为“坐草”,取的是“落地而生,坐草而归”之意。
        


        IP属地:河南4楼2012-04-28 20:27
        回复
          棺桲与棺椁
          在古文中在古文中棺桲(guān bó)一词指的就是棺材
          常见的还有棺椁(guānguǒ),棺椁即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红色棺椁亦作“ 棺郭 ”。 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二者的区别在于棺材是一种统称,绾椁则显示死者的地位。
          不是谁都能在死后用上绾椁(guān bó)


          IP属地:河南5楼2012-04-28 20:33
          回复
            棺椁制
             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葬制。棺即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木棺出现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至龙山文化已出现木椁,用于氏族中之头领。
            殷墟商王陵墓室中,多用大木条叠压成方形或亚字形的椁室,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至周代,棺椁制度化,规定: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称地也,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四重称大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别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无椁。后世帝王、贵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时也有逾制者。
            《礼记.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详孔颖达疏。《通典.礼四五》:“周制......君里棺用朱绿,用杂金错;大夫里棺用玄绿,用牛骨鐟;大夫里棺用玄绿,用牛骨鐟;士不绿。”又“大唐制:诸彝不得以石为棺椁及石室,其棺椁皆不得镂彩画,施户牖栏槛,棺内又不得有金宝珠玉。”
            


            IP属地:河南6楼2012-04-28 20:34
            回复
              接下来再介绍一个神奇的东西——棺材菌
              棺木埋到地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朽化,遇到相应的温度和湿度,就会产生适合灵芝生长的条件,继而长出灵芝。这就是棺材菌,又称地灵芝、血灵芝。 用开水泡来喝, 可防百病。
              【别名】又叫地灵芝、血灵芝,白话叫龙棺菌
              【成分】未知。
              【来源】资料
              1:棺木埋到地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朽化,遇到相应的温度和湿度,就会产生适合灵芝生长的条件,继而长出灵芝。只不过是在地下,没有阳光的照射,灵芝的颜色不会那么鲜艳。又因为在地下没有其它植物相欺协,尸体腐化后又会变成很好的肥料,所以“棺材菌”长的比较肥大。
                2:色红如血,棺材菌的由来是一个官人死了,这官人生前吃山珍太多,人死之后,还有参气,入土埋葬之后,参气凝聚不散,日子一久,棺中尸体口里,便吐出菌柄来,一直伸展出馆盖外,在棺材头结成菌,这就是棺材菌了!【制法】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养基质的下端菌柄。
              【性状】形状各异,大多为半圆形,菌伞与灵芝相似,有菌盖、菌褶、菌柄。多数菌柄大而短。红色的像血干后的红色,气味有点腥与灵芝不同(与棺材板的气味相近),长久不变。
              【功能主治】药引+棺材菌。直接泡开水喝,可防百病。

              据说用开水冲过后像普洱茶的味道。


              IP属地:河南7楼2012-04-28 20:43
              回复
                棺材菌的生长条件苛刻:
                  1、棺里之材质必须是上等品;
                  2、死之人生前必须是天天吃山珍海味;
                  3、必须是这个人是男人;
                  4、必须是受中毒之症而死;
                  5、入棺之前人必须是活人;
                  6、此人在棺中喷血于板之上而成。
                感觉根本就不可能弄出来的样子= =+
                


                IP属地:河南8楼2012-04-28 20:4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接下来是重头戏——阴婚
                  阴婚也叫冥婚,是为死了的人找配偶。有的少男少女在定婚后,未等迎娶过门就因故双亡。那时,老人们认为,如果不替他(她)们完婚,他(她)们的鬼魂就会作怪,使家宅不安。因此,一定要为他(她)们举行一个阴婚仪式,最后将他(她)们埋在一起,成为夫妻,并骨合葬。也免得男、女两家的茔地里出现孤坟。还有的少男、少女还没定婚就夭折了。
                    老人们出于疼爱、想念儿女的心情,认为生前没能为他(她)们择偶,死后也要为他(她)们完婚,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其实,这是人的感情寄托所至。另外,旧时人们普遍迷信于所谓坟地“风水”,以为出现一座孤坟,会影响家宅后代的昌盛。当时有些“风水家”(古称“堪舆”)为了多挣几个钱,也多竭力怂恿搞这种阴婚。阴婚多出现在贵族或富户,贫寒之家决不搞这种活动。

                  


                  IP属地:河南12楼2012-04-28 21:43
                  回复
                    插楼这种无下限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IP属地:浙江13楼2012-04-28 21:45
                    回复
                      阴婚在汉朝以前就有了。由于阴婚耗费社会上的人力、物力,毫无意义,曾予禁止。
                      《周礼》云:“禁迁葬与嫁殇者。”但此风气,始终没有杜绝,甚至有的直接表现在统治者身上。例如:曹操最喜爱的儿子曹冲十三岁就死了,曹操便下聘已死的甄小姐做为曹冲的妻子,把他(她)们合葬在一起。
                        宋代,阴婚最为盛行。据康誉之《昨梦录》记载,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托“鬼媒人”说亲,然后进行占卦,卜中得到允婚后,就各替鬼魂做冥衣,举行合婚祭,将男、女并骨合葬。
                        《元史·列女传》载:“子弟死而无妻者,或求亡女骨合葬之。”《明史·列女传》亦载:杨□死而其未婚妻殉;刘伯春卒,而其聘女亦如之,后皆迎柩合葬。
                        清代,这种妇女殉葬冥合的习俗,随着贞节观的加强,仍很盛行。直至晚清封建礼教受到西方精神文明的冲击才逐渐消失。
                        清末民初的北京仍有阴婚风俗的残余现象,还有个别家庭办死人与死人结婚的“喜事”,谓之“搭骨尸”,男、女两家亲家,谓之“骨尸亲”。早年,这种“婚礼”的迎娶仪式多在夜间举行,有时,人们正在安睡之际,忽被街巷里的鼓乐吵醒,原来是“搭骨尸”的。抬着一顶纸轿子,由单鼓、单号、单唢呐吹奏前引。有的则不用这种形式,仍用八抬大轿,全份金灯执事,原来只娶一张女人的照片。三十年代以后,还有仿照“文明结婚”仪式,用西乐队前导,后边四个人抬着一个出殡用的影亭,内挂“新娘”照片。

                      


                      IP属地:河南14楼2012-04-28 21:47
                      回复
                        噗,快去买下限吧不然……


                        IP属地:河南16楼2012-04-28 21:56
                        回复
                          现在不是直播,不算插了吧?


                          17楼2012-04-28 21:57
                          回复
                            就不买就不买哼【…左边不是我


                            IP属地:浙江18楼2012-04-28 21: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