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阿姜查提醒我们佛陀只能指出修行的道路,却不能替我们修行,因为真理是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与奉送的。阿姜查教导:“所有的教导只不过是譬喻,用来帮助心灵看到真理,如果在心里建立起佛陀,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切事物,视一切事物与我们并没有什么差异。”
许多阿姜查自己用来教导的譬喻来自於他广泛的森林生活经验。他的修行就是注视,同时完全地敞开心胸,觉察所有发生於自己身心内外的一切。他曾说,他的修行并无特殊之处,套用一句他说的话,他像森林里的一棵树。“树只是树。”他曾这么说;而阿姜查就只是阿姜查。然而从这“并无特殊之处”中却产生了对他自己以及世界的深刻了解。
阿姜查经常说:“在任何时刻,佛法一直在示现著,但只有在心灵宁静的时候,我们才能了解佛法所教导的,因为佛法不用语言文字教导。”阿姜查有这种奇异而神秘的能力能接受此非语言文字之法,而用一种新鲜易解,时而幽默、时而诗意盎然的譬喻形式,来把这种真理传播给他的听众,而且总能敲中最易受感动的心灵深处:“我们好像蛆一样啊!生命宛如落叶,心如雨水。”
阿姜查的教导充满了像这种譬喻及比喻。我们以为把它们搜集成册当成一种灵感的泉源会是一个好点子,对那些想中止世间热恼的人们,他们可以从“森林里的一棵树”下的清凉、茂盛的树阴中得到一些休息。
我们必须藉由譬喻来谈佛法,因为佛法没有一定的形式。它是方的还是圆的?你说不来。唯一的方法就是透过这些譬喻来说明。 ——阿姜 查
〖流浪汉〗 当我们失去了真正的归宿时,就像一个没有目标的流浪汉,流落在街头。这边走走,那边晃晃,一回儿落了脚又得流浪他方。在我们回到真正的家之前,无论如何,都会觉得不舒服,就如同一个离乡背景的旅人。只有当他再次回到家时,才能真正轻松自在。 在这世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然。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当我们忆念起伟大的佛陀,他所说的是那么真实,我们感到他是多么值得尊敬啊!当我们看到事物的真相时,即使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地去实践过佛法,也仍看得到他教导的法。然而,就算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而且曾学习和实践佛法,却仍见不到真理,那么我们依旧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
〖盲人〗 身和心不停地在生生灭灭,“行”一直处於迁变的状态中。我们无法如实地透彻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仍顽固地深信虚妄不实的事物。好像一位盲人带路,我们跟他一起旅行怎么安全呢?他只会引导我们走入密丛和森林之中,看不见的他,怎么能带我们走到安全的地方?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被“行”所蒙蔽,以至於在寻求快乐时造作苦:在寻求平静时造作了困难。我们真的想要解除痛苦与困难,但相反地,我们却去造作这些,然后只会抱怨而已。我们会造恶因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外观的真相和“行”的真相毫无认识,而且还一再地去执取它们。
〖一瓶药〗 我们可以将修行比喻为一瓶医生留给病人的药。瓶上写了详细的说明,指示病人如何服药,但是,如果这位病人只是阅读瓶上的说明,无论读上数百回,都将困死在这儿,永远得不到药物的治疗。在他死亡之前,还会怀恨地埋怨医生无能,以及那些药物并没有治好他。他会认为医生是个江湖郎中,或说那些药物毫无作用,殊不知他只是花时间在检查瓶子以及阅读瓶上的说明书,却没有听从医生的叮咛而服药。不管怎么样,如果这位病人听从了医生的劝嘱,照著药方按时服药,他便能够痊愈。 医生开药方是为了除去生理上的疾病;佛陀的教法则是治疗心理疾病的药方,使心回复到自然健康的状态。因此,佛陀可称是一位治疗心理疾病的医生,而我们每一个人毫无例外的都有心理的疾病。当你看到这些疾病时,难道不会合理地去寻求佛法做为依靠,就如同拿药治疗你看书的病一般吗?
阿姜查提醒我们佛陀只能指出修行的道路,却不能替我们修行,因为真理是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与奉送的。阿姜查教导:“所有的教导只不过是譬喻,用来帮助心灵看到真理,如果在心里建立起佛陀,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切事物,视一切事物与我们并没有什么差异。”
许多阿姜查自己用来教导的譬喻来自於他广泛的森林生活经验。他的修行就是注视,同时完全地敞开心胸,觉察所有发生於自己身心内外的一切。他曾说,他的修行并无特殊之处,套用一句他说的话,他像森林里的一棵树。“树只是树。”他曾这么说;而阿姜查就只是阿姜查。然而从这“并无特殊之处”中却产生了对他自己以及世界的深刻了解。
阿姜查经常说:“在任何时刻,佛法一直在示现著,但只有在心灵宁静的时候,我们才能了解佛法所教导的,因为佛法不用语言文字教导。”阿姜查有这种奇异而神秘的能力能接受此非语言文字之法,而用一种新鲜易解,时而幽默、时而诗意盎然的譬喻形式,来把这种真理传播给他的听众,而且总能敲中最易受感动的心灵深处:“我们好像蛆一样啊!生命宛如落叶,心如雨水。”
阿姜查的教导充满了像这种譬喻及比喻。我们以为把它们搜集成册当成一种灵感的泉源会是一个好点子,对那些想中止世间热恼的人们,他们可以从“森林里的一棵树”下的清凉、茂盛的树阴中得到一些休息。
我们必须藉由譬喻来谈佛法,因为佛法没有一定的形式。它是方的还是圆的?你说不来。唯一的方法就是透过这些譬喻来说明。 ——阿姜 查
〖流浪汉〗 当我们失去了真正的归宿时,就像一个没有目标的流浪汉,流落在街头。这边走走,那边晃晃,一回儿落了脚又得流浪他方。在我们回到真正的家之前,无论如何,都会觉得不舒服,就如同一个离乡背景的旅人。只有当他再次回到家时,才能真正轻松自在。 在这世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然。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当我们忆念起伟大的佛陀,他所说的是那么真实,我们感到他是多么值得尊敬啊!当我们看到事物的真相时,即使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地去实践过佛法,也仍看得到他教导的法。然而,就算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而且曾学习和实践佛法,却仍见不到真理,那么我们依旧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
〖盲人〗 身和心不停地在生生灭灭,“行”一直处於迁变的状态中。我们无法如实地透彻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仍顽固地深信虚妄不实的事物。好像一位盲人带路,我们跟他一起旅行怎么安全呢?他只会引导我们走入密丛和森林之中,看不见的他,怎么能带我们走到安全的地方?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被“行”所蒙蔽,以至於在寻求快乐时造作苦:在寻求平静时造作了困难。我们真的想要解除痛苦与困难,但相反地,我们却去造作这些,然后只会抱怨而已。我们会造恶因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外观的真相和“行”的真相毫无认识,而且还一再地去执取它们。
〖一瓶药〗 我们可以将修行比喻为一瓶医生留给病人的药。瓶上写了详细的说明,指示病人如何服药,但是,如果这位病人只是阅读瓶上的说明,无论读上数百回,都将困死在这儿,永远得不到药物的治疗。在他死亡之前,还会怀恨地埋怨医生无能,以及那些药物并没有治好他。他会认为医生是个江湖郎中,或说那些药物毫无作用,殊不知他只是花时间在检查瓶子以及阅读瓶上的说明书,却没有听从医生的叮咛而服药。不管怎么样,如果这位病人听从了医生的劝嘱,照著药方按时服药,他便能够痊愈。 医生开药方是为了除去生理上的疾病;佛陀的教法则是治疗心理疾病的药方,使心回复到自然健康的状态。因此,佛陀可称是一位治疗心理疾病的医生,而我们每一个人毫无例外的都有心理的疾病。当你看到这些疾病时,难道不会合理地去寻求佛法做为依靠,就如同拿药治疗你看书的病一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