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吧 关注:114贴子:1,361
  • 15回复贴,共1

女真的汉化道路与大金帝国的覆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刘浦江


IP属地:四川1楼2012-05-01 19:36回复

    作者:刘浦江
    【提要】应当如何评价金朝的汉化程度,中外学者历来各执一词。本文认为金朝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民族汉化王朝。与农耕民族生活方式的接近,女真人的大量移民汉地,政治制度上采取的汉制一元化,以及汉地本位的确立,是决定女真汉化的主要因素。
    金朝中期,世宗和章宗为了遏止女真人的汉化趋势,发起一场女真文化复兴运动,企图保存女真民族传统,但却未能达到其预期的目的,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对汉文化的抵抗。
    蒙元初期,人们曾以“金以儒亡”说来解释金朝的亡国原因。本文对此的理解是:其一,女真人的汉化改变了他们质朴的民族传统,养成懒惰奢靡的生活作风,使这个民族最终走向衰落;其二,女真人的汉化彻底销蚀了其传统的尚武精神,使得这个昔日强大无比的马上民族在蒙古人的铁蹄下变得不堪一击。
    Sinicization of Jurchen and the Fall of Great Jin Empire
    Summar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have held different views o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Jurchen changed their soci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s towards the Han Chinese. The present paper illuminates that Jin was a typical dynasty of the northern nationality assimilating itself to the Han cultu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determine Jurchen’s sinicization are reflected i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gaining access to agricultural livelihoods, a big amount of Jurchen migrating in Han areas, adopting the Han political system as unified, and establishing its governmental authorities among the Han people.
    In the middle of the Jin Dynasty, Emperors Shizong and Zhangzong called for a campaign of the Jurchen cultural rejuvenation, in order to stop the sinicization and retain the Jurchen cultural tradition. But they failed and had eventually to give up the resistance of the Han culture.
    In the early Mongol-Yuan Dynasty, some people construed the reason for the fall of the Jin Dynastry as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金以儒亡”). 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reasons as follows: 1) Jurchen’s sinicization changed its plain cultural tradition, and nourished a kind of lazy, sluggish, and extravagant life styles; such a common practice ultimately made it declined. 2) Jurchen’s sinicization totally corroded its traditional agile and valiant spirit, and that led the dynasty which once was very strong and powerful to failure under the Mongolian offensive.
    


    IP属地:四川2楼2012-05-01 19:36
    回复
      二、不可阻挡的汉化潮liú
      对于金朝的汉化程度,前人多有评说。元代史家如是说:“金用武得囯,无以异于辽,而一代制圌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有非辽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43]清人赵翼亦谓“金源一代文物,上掩辽而下轶元”。[44]人们一般认为,若论汉化之彻底,大概没有哪个朝代可以和北魏相比,但宋人真德秀却说:“金囯有天下,典章fǎ圌度文物声名在元魏右。”元初郝经称此说“为不刊之论”,谓金朝“粲粲一代之典与唐、汉比隆,讵元魏、高齐之得厕其列也”。[45]如此高度的评价,说明金朝的汉化程度的确给宋元时代的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金朝建圌囯之初,女真人十分质野,一般都不通汉语、不识汉文,故多以契丹人或汉圌人为通事,《松漠记闻》卷上谓“金囯之fǎ,夷人guān汉地者,皆置通事”,说的就是金初的情形。然而曾几何时,女真人已非复吴下阿蒙。大定间,参知zhèng事梁肃上疏“论生财舒用八事”,其一曰“bà随司通事”。[46]说明当时女真人已经普遍会汉语。当然,接受汉文化最快、汉化程度最深的首先是女真上层社圌会。
      金朝诸帝中,自熙宗以下都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素养。熙宗就是一个典型的汉化女真人,关于他对汉文化的态度,《大金囯志》有一段极生动的描述:“熙宗自为童时聪悟,适诸父南征中原,得燕人韩昉及中圌囯儒士教之。后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棊象戏,尽失女真故态矣。视开囯旧臣则曰‘无知夷狄’,及旧臣视之,则曰‘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47]从这段记载来看,熙宗的汉化背景可以用汉圌族儒士的影响来解释,《大金囯志》说他自幼“喜文辞,……所与游处尽文墨之士”,[48]这种生活环境决定了他的文化选择。《金史·熙宗纪》记有这样一件事:一次将帅奏捷,群臣纷纷赋诗称贺,熙宗看后说道:“太平之世,当尚文物,自古致治,皆由是也。”这就是他的文化主张。熙宗(1119—1149年)可算是金朝第一代汉化女真人,他在位时期进行的汉制改圌革,显然与他本人对汉文化的态度是大有关系的。
      海陵王完颜亮与熙宗的汉化程度相若,史称他自幼“好读书,学弈、象戏、点茶,延接儒生,谈论有成圌人器。……嗜xí经史,一阅终身不复忘,见jiāng南衣冠文物朝仪位著而慕之”。[49]当时人对他的汉文化修养津津乐道,宋金人笔记中就常常称引他的诗词。[50]海陵王的文化取向充分表现在他的zhèng圌治举措之中,在他在位期间确立了金朝的汉地本位zhèng圌策,他之所以发动侵宋战争,则是因为他具有强烈的正统观念。海陵王曾对臣下说过这样的话:“天下一家,然后可以为正统。”[51]这分明是中圌囯大一统王朝的zhèng圌治伦圌理观念。
      比起熙宗和海陵王来,金朝中期女真统圌治者的汉化程度显得更加深入,其中最具代圌表性的是显宗和章宗。显宗允恭是世宗太子,章宗、宣宗之父,未及嗣位而早卒,章宗即位后上庙号为显宗。据《金史》说,允恭是一位醉心于儒学的女真少年,他被立为皇太子后,“专心学问,与诸儒臣讲义于承huá殿。燕闲观书,乙夜忘倦,翼曰辄以疑字付儒臣校正”。[52]生当金末的liú祁对允恭备极称赞,说他“读书喜文,欲变夷狄风俗、行中圌囯礼乐如魏孝文”;[53]又说他“好文学,作诗善画,人物、马尤工,迄今人间多有存者”。[54]元人王逢题允恭《百骏图》云:“金家武元靖燕徼,尝诮徽宗癖huā鸟。允恭不作大训方,画马却慕jiāng都王。”[55]这首诗对允恭过份沉溺于汉文化不无讥讽。与熙宗和海陵王那些第一代汉化女真人所不同的是,允恭这一代人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本民圌族的文化传统。世宗曾有一次告诫允恭和诸皇子说:“汝辈自幼惟xí汉圌人风俗,不知女直纯实之风,至于文圌字语言,或不通晓,是忘本也。”[56]太子太保完颜shuǎng也对允恭说过这样的话:“殿下颇未熟本朝语,何不屏去左右汉圌人,皆用女直人?”[57]可见允恭对于本民圌族语言已经很生疏了,不过他倒是曾经让他的儿子们学xí过女真语和女真字。大定十九年(1179年),允恭选派完颜匡教诸皇孙,时“宣宗、章宗皆就学,显宗曰:‘每曰先教汉字,至申时汉字课毕,教女直小字,xí囯朝语。’”[58]金世宗一向反圌对女真人全盘汉化,矢志弘扬民圌族传统,积极倡导学xí女真字、女真语,允恭之所以要让宣宗、章宗学xí女真文化,主要就是因为世宗的缘故。世宗曾对臣下说过:“东宫不知女直风俗,第以朕故,犹尚存之。”[59]知子莫如父,世宗这句话道出了允恭对汉文化和女真文化的真圌实态度。
      


      IP属地:四川8楼2012-05-01 19:41
      回复
        为了大金王朝的未来考虑,世宗尤其注重对皇子、皇孙们进行女真文化教育。太子允恭长子完颜璟(即章宗)原来不懂女真语,十岁时“始xí本朝语言、小字”。后圌进封原王,判大兴府事,立为皇太孙,“入以囯语谢,世宗喜,且为之感动,谓宰臣曰:‘朕尝命诸王xí本朝语,惟原王甚xí,朕甚嘉之。’”[⑨8]可见世宗对此事是特别在意的。他还曾向朝圌廷大臣赞许说,皇太孙为大兴府尹时,“有女直人诉事,以女直语问之,汉圌人诉事,汉语问之”,且谓“大抵xí本朝语为善,不xí,则淳风将弃”。[99]在世宗的这种思想主导之下,尽管太子允恭对本民圌族文化没有什么兴趣,但他的儿子们却大都学xí过女真语言和文圌字,如郓王琮,“世宗选进士之有名行者纳坦谋嘉教之,女直小字及汉字皆通xí”;瀛王瓌,“精于骑射、书艺、女直大小字”。[100]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女真贵圌族子弟中是并不多见的。
        兴办女真字学,创立女真进士科,以及用女真大小字翻译儒家经典,是世宗时期复兴女真文化的几项重要措施。女真字学虽然始创于太宗天会年间,但数量有限,可考者仅有上圌京、西京和北丶京三处。而且自熙宗以后,女真字学已默默无闻。世宗大定初,在全囯各地大兴女真字学,“择猛安谋克内良家子弟为学圌生,诸路至三千圌人”,后又定制“每谋克取二人”。[101]大定十三年(1173年),始创女真囯子学,后又创建女真太学,各路广设女真府州学,“其学大振”。据《金史·选圌举志》载,诸路女真府州学共计22所,但实际上可能不止此数;大定九年(1169年)出使金朝的宋人楼钥,途经中都路保州时见到的保州女真字学,就不在上述22所府州学校之内。[102]世宗兴办女真字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圌广和普及女真大小字,藉以保存女真族的文化传统。
        女真进士科的创立,与女真字学的兴办是分不开的。大定九年(1169年),选拔诸路女真字学圌生“尤俊秀者百人至京师,以编修guānwēn迪罕缔达教之”。[103]大定十三年(1173年),就以这批女真字学圌生为主,试以策论,取徒单镒以下27人,是为“策论进士”。值得考究的是,世宗创立女真进士科的意图何圌在?这当然不会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女真人的汉化,其主要目的是鼓励女真人学xí本民圌族的语言和文圌字,弘扬女真传统文化。女真进士科的定制是以女真大字试策,以女真小字试诗,故元代史家如此评论说:“夫以策论进士取其囯人,而用女直文圌字以为程文,斯盖就其所长以收其用,又欲行其囯字,使人通xí而不废耳。”[104]不仅如此,女真进士科的创立可能还隐hán圌着另外一层用意。一次,世宗对左丞相完颜守道说:“契丹文圌字年远,观其所撰诗,义理深微,当时何不立契丹进士科举?今虽立女直字科,虑女直字创制曰近,义理未如汉字深奥,恐为后人议论。”守道回答说:“汉文圌字恐初亦未必能如此,由历代圣贤渐加修举也。圣主天姿明哲,令译经教天下,行之久亦可同汉圌人文章矣。”[105]看来世宗创设女真进士科的初衷不止是要保存女真文化,而且要让它逐渐发展壮圌大,自成体圌系,使其能够与汉文化相抗衡。世宗真可谓深谋远虑了。
        


        IP属地:四川12楼2012-05-01 19:43
        回复

          将儒家经典翻译为女真字文本,这是世宗致力于女真文化建设的又一贡献。自大定四年(1164年)世宗下诏翻译汉文典籍始,先后译出《易》、《书》、《论》、《孟》、《春秋》、《孝经》、《老子》、《文中子》、《刘子》以及《史记》、《汉书》、《新唐书》、《贞观政要》等十馀种,这些译著被作为女真字学的教科书颁行到全国各地。以女真字来翻译儒家经典,这种做法最能体现世宗的文化主张,他一方面积极倡导学习女真语言文字,另一方面又很赞赏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在他看来,女真人朴实无华的传统美德与儒家的价值观念非常契合,他曾这样对人说:“女直旧风最为纯直,虽不知书,然其祭天地,敬亲戚,尊耆老,接宾客,信朋友,礼意款曲,皆出自然,其善与古书所载无异。”[106]从这个角度考虑,世宗很乐意接受儒家文化,他曾“以女直字《孝经》千部付点检司分赐护卫亲军”,并对宰执说:“朕所以令译五经者,正**直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107]他的目的是要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移植到女真文化中去,而不是让女真人抛弃本民族文化来接受汉文化。
          骑射之长技是女真民族传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世宗对这个问题也相当重视。世宗本人“善骑射,国人推为第一”,[108]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身为表率了。女真人旧日的尚武传统,是“以射猎打围便为战阵,骑射打毬阅习轻锐”。[109]为了倡导女真人习武,世宗常常在宫中或野外围猎击毬,臣僚以危险谏阻,世宗便说:“祖宗以武定天下,岂以承平遽忘之邪?皇统尝罢此事,当时之人皆以为非,朕所亲见,故示天下以习武耳。”[110]大定年间,世宗曾先后十次到山后的金莲川驻夏捺钵,每次驻夏的时间长达四五个月,时人谓“名为坐夏打围,实欲服劳讲武”。[111]其目的主要也是为了习武。对于女真人的围猎骑射,世宗总是当作一件大事,时时挂在心上,他有一次与宰执谈到这个问题时说:“西南、西北两路招讨司地隘,猛安人户无处围猎,不能闲习骑射。委各猛安谋克官依时教练,其弛慢过期及不亲监视,并决罚之。”[112]此外,为防止女真人丢弃骑射之长技,还采取过一些特殊的措施。《金史·世宗纪》有这样一条文字:大定九年(1169年)三月,“以尚书省定网捕走兽法,或至徒,上曰:‘以禽兽之故而抵民以徒,是重禽兽而轻民命也,岂朕意哉?自今有犯,可杖而释之。’”所谓“网捕走兽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看看《章宗纪》的下述记载就明白了: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十二月,“谕有司:女直人及百姓不得用网捕野物,及不得放群雕枉害物命。亦恐女直人废射也”。显然,章宗只是在重申大定九年的那条法令。
          对于保存女真民族传统的问题,章宗与世宗的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在这一点上,章宗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他非常热衷于汉文化,具有很高的汉学造诣;而另一方面呢,他又坚定地维护本民族传统,为挽救女真文化继续不懈地努力,以避免女真族被汉文化彻底征服。刘祁对他的评价就着重指出了这种矛盾的心态:“章宗聪慧,有父风,属文为学,崇尚儒雅,故一时名士辈出。……然学文止于词章,……且无志圣贤高躅,阴尚夷风。”[113]所谓“阴尚夷风”,就是指他竭力维护女真传统的态度。
          


          IP属地:四川13楼2012-05-01 19:43
          回复

            如上所述,对于金末的国君和晚金的国政,元人是普遍予以赞许的,可见金朝之亡国,显然不是因为内政的缘故。前面曾经说到,在金朝亡国以后,社会上流传着“金以儒亡”的说法。这就是说,当时已经有人将金朝的亡国原因归结为女真人的全盘汉化。我觉得这种说法基本上是符合历史事实的。那么,女真人的汉化何以会导致金朝走向覆亡呢?我想就以下两点关键性的因素加以说明。
            第一,女真人的汉化彻底改变了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养成他们懒惰奢靡、耽于逸乐的生活作风,从而使这个一度生气勃勃的民族最终走向衰落。
            女真人本以狩猎和农耕为生,生活质朴,不事奢华。但当他们迁入汉地之后,原有的生活方式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大定二丶十一年(1181年),世宗对朝廷臣僚所说的一段话清楚地表明了当时一般女真人的生活状况:“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户之民,往往骄纵,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汉人佃莳,取租而已。富家尽服纨绮,酒食游宴,贫者争慕效之,欲望家给人足,难矣。近已禁卖奴婢,约其吉凶之礼,更当委官阅实户数,计口授地,必令自耕,力不赡者方许佃于人。仍禁其农时饮酒。”[139]《金史》里的类似记载屡见不鲜。当时中原各地的女真人,或者“以田租人,而预借三二年租课”,或者“种而不耘,听其荒芜”,[140]甚至靠出卖奴婢和土地来维持其寄生生活。到了金代后期,女真人奢侈懒惰的生活积习更是臻于极致,陈规在写成于贞佑四年(1216年)的一篇奏议中,称南迁的猛安谋克军户均为“游惰之人,不知耕稼,群饮赌博,习以成风”。[141]显见得已是无可救药了。金源一朝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猛安谋克的盛衰,金朝后期的猛安谋克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这对金的败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生活在金源内地的女真人也同样染上了懒惰奢靡之风。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世宗巡游上京时,听说上京“宗室子往往不事生业”,而女真官僚“随仕之子,父没不还本土,以此多好游荡”。[142]次年四月,世宗在离开上京时,十分伤感地对前来送行的宗室戚属们说:“太平岁久,国无征徭,汝等皆奢纵,往往贫乏,朕甚怜之。当务俭约,无忘祖先艰难。”[143]留居金源内地的女真人,理应能够保存较多的民族传统,可就连他们也陷入了这种可悲的境地。
            在元初女真人李直夫创作的杂剧《虎头牌》[144]中,非常生动地塑造了一群金代中后期女真贵族破落子弟的典型形象。此剧主人公行枢密院事山寿马(女真人)有两位叔父,一称金住马,一称银住马,他们的祖上“是开国旧功臣”,而到了他们这一代却变得一贫如洗。金住马怀念他早年的富贵生活时唱道:“往常我便打扮的别,梳妆的善:干皂靴鹿皮绵团也似软,那一领家夹袄子是蓝腰线。……我那珍珠豌豆也似圆,我尚兀自拣择穿,头巾上砌的粉花儿现,我系的那一条玉兔鹘是金厢面。”但他后来竟一步步沦落到饥寒交迫的悲惨境地。他自称“往常我幔幕纱幮在绣围里眠,到如今枕着一块半头砖,土炕上弯着片破席荐”。当银住马被侄子山寿马授以金牌上千户(猛安),奉命前去镇守夹山口子时,金住马特地向他讨了一件旧棉袄以抵挡严寒。
            金住马何以会从一个贵族子弟沦落到这般田地呢?从他的自述中也可以看出个大概:“我也曾有那往日的家缘、旧日的庄田,如今折罚的我无片瓦根椽、大针麻线,着甚做细米也那白面,厚绢也那薄绵”;“我无卖也那无典,无吃也那无穿,一年不如一年”。恰如我们在《金史》里看到的那样,金住马的贫困正是他奢侈、懒惰、不事生产的结果,于是一份好端端的家业最终被他“折罚”得一无所有。
            金住马还有一个名叫狗皮的儿子,已经离家多年,一直在外面四处游荡。当银住马向他问起狗皮时,他答道:“有人向中都曾见,伴着火泼男也那泼女,茶房也那酒肆,在那瓦市里穿,几年间再没个信儿传。”这个狗皮也是一个很典型的女真贵族破落子弟的形象。
            从金住马父子身上,我们看到了金代后期女真社会的一种世相,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晚清的八旗子弟。女真人走到这一步,与他们的全盘汉化显然很有关系,而这正是当初世宗和章宗想要极力避免的结果。
            


            IP属地:四川18楼2012-05-01 19:45
            回复

              注 释:
              [1]此书英文版于1976年由华盛顿大学出版,中文译本更名为《女真史论》,台北食货出版社,1981年版。
              [2]陶晋生先生已经注意到女真汉化与其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见前揭《女真史论》第12~14页。
              [3]《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第三十九程,《靖康稗史》本。
              [4]《金史》卷一《世纪》。
              [5]《高丽史》称高丽东北方的女真人为“东女真”,称高丽西北方的女真人为“西女真”,东、西女真的北界原只限于今图们江和鸭绿江一带,但随着高丽势力的向北拓展,东、西女真的范围越来越大,至辽朝中后期,生女真也被视为东女真的一部分。参见蒋秀松《“东女真”与“西女真”》,《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4期。
              [6]《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宣和四年十二月六日,引马扩《茆斋自叙》。
              [7]《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四,引张棣《金虏图经·京邑》。
              [8]《三朝北盟会编》卷三。
              [9]《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第二十九程。
              [10]肇东县博物馆:《黑龙江肇东县八里城清理简报》,《考古》1960年第2期。
              [11]王禹浪:《金代黑龙江述略》,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版,第83页。
              [12]《金史》卷三六《礼志》(九)“国初即位仪”。
              [13]《金史》卷七三《阿离合懑传》。
              [14]见《大金集礼》卷一《帝号》(上)“太祖皇帝即位仪”。
              [15]参见拙文《关于金朝开国史的真实性质疑》,《历史研究》1998年第6期。
              [16]姚从吾:《女真汉化的分析——联合国中国同志会第63次座谈会纪要》,《大陆杂志》第6卷第3期,1953年;又见《姚从吾先生全集》第5册,第175页,台北正中书局,1981年。
              [1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八,绍兴三年九月。
              [1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八,绍兴十年十二月。参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四引张棣《金虏图经》。
              [19]《金史》卷八《世宗纪》(下)。
              [20]《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
              [21]《金史》卷二《太祖纪》。
              [22]《金史》卷四四《兵志》。
              [23]《金史》卷七八“传赞”。
              [24]《金史》卷五五《百官志·序》。
              


              IP属地:四川21楼2012-05-01 19:46
              回复
                好长阿


                26楼2012-05-01 21:04
                收起回复
                  嗯 了解


                  IP属地:浙江27楼2014-08-31 05:21
                  回复
                    女真不汉化哪有后来的满清?恰恰因为女真汉化,才有了努尔哈赤在明朝为官,才有了满清顺利入主中原,享国二百六十八年,最后又能全身而退,不至于被灭族或者退回东北,而是生活在中原了,现在满人保守估计1个亿,各个领域都是佼佼者


                    IP属地:天津28楼2016-12-22 13:11
                    回复
                      依人之伟治世必入周期律,依人民之伟治世当另辟捷径。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11-16 19:11
                      回复
                        金的主体是女真人,汉化不是矛盾的主体,而“化汉”才是问题的根本。


                        IP属地:广东30楼2018-05-07 09: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