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作为地球极寒之地,草木不生,生存条件十分恶劣,除了各国科考人员驻守,很少有普通人到达那里。然而,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奇迹,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中国普通电工,竟然把手艺活做到了北极,被众多科考站高薪聘请。中国小电工要去闯北极今年26岁的张友斌是河南省商丘市人。从商丘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他进入一家超市当了一名电工。2005年春节刚过,他嫌超市的工资太低,就跟着亲戚来到北京一家建筑工地,当了名水电工。由于张友斌勤学好问,很快就成了工地上的骨干。
2007年8月,张友斌所在的公司在挪威的斯塔万格市附近承接了一个水电站工程,需要挑选几个电工去那里工作。张友斌技术出色,从50多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9月中旬,张友斌来到了斯塔万格。他没想到,虽然洋打工薪水比国内高许多,但当地生活水平也很高,一个月下来剩不下多少钱。一心想改变命运的张友斌为了找到更好的赚钱机会,就利用业余时间,跟一个名叫拉巴克的监理学起了英语。由于他异常努力,英语水平进步很快。
2008年3月25日晚上,拉巴克在家里搞了个小聚会,张友斌也应邀参加了。没想到就在聚会快要结束的时候,灯忽然灭了,楼上楼下顿时一片漆黑。可保险开关并没坏,拉巴克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友斌对拉巴克说:“你让大家保持镇静,我来解决电路问题。”随后,他便忙碌起来,结果仅用了15分钟,就把电路修好了。
灯刚亮,一个40多岁的男子就端着酒杯走到张友斌身旁,竖起大姆指,说:“先生,你的电工技术真棒!你愿意跟我去北极工作吗?”见张友斌没有反应过来,拉巴克忙给他介绍说:“这是我堂叔维克多,他在挪威的北极国家科考站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维克多说:“我这次回来,除了采购物品外,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想为科考站招个技术精湛的电工。虽然在北极工作比较辛苦,但收入很高,不知道你是否感兴趣。”
张友斌一脸惊讶:“科考站里什么专家都有,难道还缺电工?”
维克多耸耸肩膀:“那儿国宝级专家多得是,但有比当电工更重要的工作需要他们去做。电工需要经常在冰天冻地的室外工作,专家们哪受得了?”
张友斌还想再问什么,但转念一想,只要能挣到大钱,管那么多干什么。于是,他说:“我愿意去,但我不知道如何从工地请假。”维克多说:“你不用担心,我可以让政府的人出面做你们公司的工作,只要你愿意去就行。”最后,双方商定:由挪威科考站提供吃住,但不付给张友斌固定工资,张友斌主要靠技术获取收入。维克多却大包大揽地说:“我保证你的年收入不会低于15万美元。”张友斌听罢,吓了一跳:自己在水电站工作,年收入不到3万美元。北极的美金不好赚 2008年4月5日,张友斌跟着维克多乘上了飞往北极的小型飞机,10个小时后到达了北极挪威科考站。挪威科考站设在北纬78度55分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据说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就在新奥尔松地区方圆30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立了常年科考站。至今,世界各国已经在北极建了50多个科考站。
张友斌到挪威科考站不久,生意就找上门来。原来,北极刮起了狂风,狂风刮起的冰块,将挪威科考站一台正在执行观测任务的天文望远镜与地下室之间的连接线砸断了,需要马上接上。张友斌觉得接电线是很件简单的活,因此当维克多跟他商议报酬时,他随口说:“我要20美元,怎么样?”维克多惊讶地看了他一眼,答应了。张友斌以为自己要多了,但当他去接那根电线时,才知道这20美元实在不好挣!
那天,室外天昏地暗,能见度只有二三米,气温在零下50摄氏度左右,还刮着高达10级以上的风。张友斌试了几次,想冲过去修电线。结果,他不仅没能成功,还差点被大风刮走。最后,观测台里的人顺着风向,给他扔过来一根绳子,他才拉着绳子,慢慢地爬到了那根断线处。
由于接电线时不能戴厚手套,张友斌只好戴着一副普通电工手套,想凭着自己熟练的技术赶快把电线接上,没想到老虎钳被冻住了打不开。他折腾了几分钟后,觉得整个身子都要被冻成冰块了,手根本不听使唤。最后,他不得不连滚带爬地跑进观测台的地下室取暖。半个多小时后,他才缓过劲来。
2007年8月,张友斌所在的公司在挪威的斯塔万格市附近承接了一个水电站工程,需要挑选几个电工去那里工作。张友斌技术出色,从50多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9月中旬,张友斌来到了斯塔万格。他没想到,虽然洋打工薪水比国内高许多,但当地生活水平也很高,一个月下来剩不下多少钱。一心想改变命运的张友斌为了找到更好的赚钱机会,就利用业余时间,跟一个名叫拉巴克的监理学起了英语。由于他异常努力,英语水平进步很快。
2008年3月25日晚上,拉巴克在家里搞了个小聚会,张友斌也应邀参加了。没想到就在聚会快要结束的时候,灯忽然灭了,楼上楼下顿时一片漆黑。可保险开关并没坏,拉巴克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友斌对拉巴克说:“你让大家保持镇静,我来解决电路问题。”随后,他便忙碌起来,结果仅用了15分钟,就把电路修好了。
灯刚亮,一个40多岁的男子就端着酒杯走到张友斌身旁,竖起大姆指,说:“先生,你的电工技术真棒!你愿意跟我去北极工作吗?”见张友斌没有反应过来,拉巴克忙给他介绍说:“这是我堂叔维克多,他在挪威的北极国家科考站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维克多说:“我这次回来,除了采购物品外,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想为科考站招个技术精湛的电工。虽然在北极工作比较辛苦,但收入很高,不知道你是否感兴趣。”
张友斌一脸惊讶:“科考站里什么专家都有,难道还缺电工?”
维克多耸耸肩膀:“那儿国宝级专家多得是,但有比当电工更重要的工作需要他们去做。电工需要经常在冰天冻地的室外工作,专家们哪受得了?”
张友斌还想再问什么,但转念一想,只要能挣到大钱,管那么多干什么。于是,他说:“我愿意去,但我不知道如何从工地请假。”维克多说:“你不用担心,我可以让政府的人出面做你们公司的工作,只要你愿意去就行。”最后,双方商定:由挪威科考站提供吃住,但不付给张友斌固定工资,张友斌主要靠技术获取收入。维克多却大包大揽地说:“我保证你的年收入不会低于15万美元。”张友斌听罢,吓了一跳:自己在水电站工作,年收入不到3万美元。北极的美金不好赚 2008年4月5日,张友斌跟着维克多乘上了飞往北极的小型飞机,10个小时后到达了北极挪威科考站。挪威科考站设在北纬78度55分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据说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就在新奥尔松地区方圆30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立了常年科考站。至今,世界各国已经在北极建了50多个科考站。
张友斌到挪威科考站不久,生意就找上门来。原来,北极刮起了狂风,狂风刮起的冰块,将挪威科考站一台正在执行观测任务的天文望远镜与地下室之间的连接线砸断了,需要马上接上。张友斌觉得接电线是很件简单的活,因此当维克多跟他商议报酬时,他随口说:“我要20美元,怎么样?”维克多惊讶地看了他一眼,答应了。张友斌以为自己要多了,但当他去接那根电线时,才知道这20美元实在不好挣!
那天,室外天昏地暗,能见度只有二三米,气温在零下50摄氏度左右,还刮着高达10级以上的风。张友斌试了几次,想冲过去修电线。结果,他不仅没能成功,还差点被大风刮走。最后,观测台里的人顺着风向,给他扔过来一根绳子,他才拉着绳子,慢慢地爬到了那根断线处。
由于接电线时不能戴厚手套,张友斌只好戴着一副普通电工手套,想凭着自己熟练的技术赶快把电线接上,没想到老虎钳被冻住了打不开。他折腾了几分钟后,觉得整个身子都要被冻成冰块了,手根本不听使唤。最后,他不得不连滚带爬地跑进观测台的地下室取暖。半个多小时后,他才缓过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