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山人吧 关注:120贴子:1,430

李白诗文全集赏析——全唐诗卷一六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卷166_1
  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麹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背景】
  开元十三年(725),李白自巴蜀东下。十五年,在湖北安陆和退休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在襄阳任荆州长史兼东道采访史。李白往谒求官,不遂,乃作此诗以抒愤。它是李白的醉歌,诗中以醉汉的心理和眼光看周围世界,实际上是以带有诗意的眼光来看待一切,思索一切。


IP属地:浙江1楼2012-05-04 23:07回复
    卷166_24
      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释】
      ⑴此诗为公元74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时作。江,指汉江。
      ⑵木兰,即辛夷,香木名。枻,船桨。《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沙棠,木名。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汉成帝与赵飞燕游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其木出昆仑山,人食其实,入水不溺”。木兰枻、沙棠舟,形容船和桨的名贵。
      ⑶樽,盛酒的器具。置,盛放。
      ⑷斛,古时十斗为一斛。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
      ⑸妓,歌舞的女子。
      ⑹乘黄鹤,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因而得名。一说是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
      ⑺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大诗人,著有《离骚》、《天问》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评价《离骚》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⑻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台榭,泛指楼台亭阁。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钓台,均以豪奢著名。
      ⑼兴酣,诗兴浓烈。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山岳。
      ⑽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汉水向西北倒流,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⑾沧洲,江海。  ⑿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
      ⒀海客,海边的人。《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⒁凌,凌驾,高出。
    【译文】
      玉兰木做桨,乘坐神奇的沙棠船,划动名贵的木兰桨,在汉水泛舟,船头和船尾,悦耳的玉箫和金管声声吹奏。
      让我们喝上千杯万盏美酒,一醉方休。船儿随着波涛荡漾,动人的歌妓,一展那美妙的歌喉。
      天上的神仙,离开了黄鹤,又怎能在太空翱翔,怎及我坦荡君子,常能与海鸥同游。     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诗人屈原,他的词赋与日月同辉、和天地共寿,而喧嚣一时的怀王宫殿、襄王楼台,如今安在?渺然无存呵,只留下空悠悠的山丘。
      我乘着酒兴下笔挥写,巍巍五岳也得一摇三抖, 我作成诗歌纵声高吟,仙境蓬莱在我脚下俯首。
      功名若粪土,富贵如浮云,转瞬即逝呵,并不持久,就像那浩浩东去荡荡南折的汉水,绝不会向西北流。
    【鉴赏】
      诗题一作“江上游”,大约是李白三四十岁客游江夏时所作。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
      唐汝询讲这首诗的主题是“此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乐也”(《唐诗解》卷十三)。虽然讲得不够全面、准确,但他指出诗人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诗,则是很中肯的。读着《江上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楚辞》的《远游》:“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
      这首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诗意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IP属地:浙江4楼2012-05-08 20:22
    回复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我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岂不是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吗?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不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吗?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结构组织  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王琦说:“似此章法,虽出自逸才,未必不少加惨淡经营,恐非斗酒百篇时所能构耳”(《李太白文集》卷七《江上吟》注),这是经过细心体会后的符合创作实际的看法。


      IP属地:浙江5楼2012-05-08 20:22
      回复
        卷166_26
          玉壶吟⑴
          烈士击玉壶⑵,壮心惜暮年⑶。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⑷。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⑸。
          揄扬九重万乘主⑹,谑浪赤墀青琐贤⑺。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⑻。
          世人不识东方朔⑼,大隐金门是谪仙⑽。
          西施宜笑复宜嚬,丑女效之徒累身⑾。
          君王虽爱蛾眉好⑿,无奈宫中妒杀人!
        【鉴赏】
          诗人在这首诗里不仅抒写了“壮心惜暮年”、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并以丑女效颦为喻来表现自己鄙视权贵、耻与为伍的傲岸性格,反映了诗人当时内心的抑郁和愤慨。
          清代刘熙载论李白的诗说:“太白诗虽若升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艺概》卷二)所谓“不离本位”,就是指有一定的法度可寻,而不是任其横流,漫无边际。《玉壶吟》就是这样一首既有奔放的气势,又讲究法度的好诗。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全诗充满着郁勃不平之气。按气韵脉络而论,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共四句,主要写愤激的外在表现。开头两句居高临下,入手擒题,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像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诵吟曹操的名篇《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壮心”、“暮年”三个词都从曹诗中来,说明李白渴望建功立业,这一点正与曹操相同。但他想到,曹操一生毕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至今未展素志,不觉悲从中来,愤气郁结。三杯浊酒,已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而起,先是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最后眼泪夺眶而出,涕泗涟涟。“忽然”两字把诗人心头不可自已的愤激之情写得十分传神。四句一气倾泻,至此已是盛极难继。兵家有所谓“以正合,以奇胜”的说法。这四句正面书愤,可说是“以正合”,下面别开一途,以流转之势写往事回忆,可说是“以奇胜”。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两句,如异峰突起,境界顿变。诗人一扫悲愤抑郁之气,而极写当初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隆遇。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因此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输写忠才。“揄扬”两句具体描写了他在朝廷上的作为。前一句说的是“尊主”,是赞颂皇帝,后一句说的是“卑臣”,是嘲弄权贵。“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形象地写出了他受皇帝宠信的不同寻常。“飞龙马”是皇宫内六厩之一飞龙厩中的宝马。唐制:学士初入,例借飞龙马。但“数换飞龙马”,又赐珊瑚“白玉鞭”,则是超出常例的。以上六句字字从得意处着笔。“凤凰”两句写平步青云,“揄扬”两句写宏图初展,“朝天”两句写备受宠渥。得意之态,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人骋足笔力,极写昔日的腾踔飞扬,正是为了衬托时下的冷落可悲,故以下便作跌势。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东方朔被汉武帝视作滑稽弄臣,内心很苦闷,曾作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后人有“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晋王康琚《反招隐诗》)之语。李白引东方朔以自喻,又以谪仙自命,实是出于无奈。从无限得意,到大隐金门,这骤然突变,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世人不识”两句,郁郁之气,寄于言外,与开头四句的悲愤情状遥相接应。以上八句为第二段,通过正反相照,诗人暗示了在京横遭毁诬、备受打击的不幸。忠愤节气,负而未伸,这也许就是诗人所以要击壶舞剑、高咏涕涟的原因吧!
          第三段四句写诗人自己坚贞傲岸的品格。“西施”两句是说自己执道若一,进退裕如,或笑或颦而处之皆宜,这种态度别人效之不得。辞气之间,隐隐流露出傲岸自信的个性特征。当然,诗人也很清楚他为什么不能施展宏图,因而对朝廷中那些妒贤害能之辈道:“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两句化用《离骚》旨趣,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有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的意思,蕴藉含蓄,寄慨遥深。
          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说:“气本尚壮,亦忌锐逸。”(《谈艺录》)书愤之作如果一味逞雄使气,像灌夫骂座一般,便会流于粗野褊急一路。李白这首诗豪气纵横而不失之粗野,悲愤难平而不流于褊急。开头四句入手紧,起势高,抒写胸中愤激之状而不作悲酸语,故壮浪恣纵,如高山瀑流,奔泻而出,至第四句顿笔收住,如截奔马,文气陡然腾跃而起。第五句以“初”字回旋兜转,笔饱墨酣,以昂扬的格调极写得意,方以为有风云际会、鱼水顾合之美,笔势又急转直下,用“大隐金门”等语暗写遭谗之意。最后以蛾眉见妒作结,点明进谗之人,方恃宠贵盛,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之何。诗笔擒纵结合,亦放亦收,波澜起伏,变化入神,文气浑灏流转,首尾呼应。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认为,一首好诗应该做到“气如良驷,驰而不轶”(《谈艺灵》)。李白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IP属地:浙江8楼2012-05-11 22:22
        回复
          卷166_28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IP属地:浙江10楼2012-05-17 22:43
          回复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IP属地:浙江11楼2012-05-17 22:44
            回复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IP属地:浙江12楼2012-05-17 22:47
              回复
                  明星玉女备洒扫,


                IP属地:浙江13楼2012-05-17 22:48
                回复
                  麻gu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IP属地:浙江14楼2012-05-17 22:49
                  回复
                    卷166_31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注释】
                      ⑴金城:据王琦注,唐代名金城者凡四处:一在今陕西兴平市,一在今陕西延安市,两处在今甘肃兰州附近。此金城不确定在何处。尉:指县尉,官名。秦汉时县长、县令下置尉,管治安。历代因之。
                      ⑵蓬瀛:海上仙山名。
                      ⑶沧洲:滨水的地方。
                      ⑷“皎若”句:言壁画中山峦历历在目,好像隔着海站在神仙所处的丹丘望遥望赤城山一样。皎,清楚。丹丘,亦作丹邱,神仙所居之处。《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王逸注:丹丘,昼夜常明也。赤城,山名。王琦注:《天台山志》:赤城山,天台山之一小山也。
                      ⑸岚气:山中雾气。
                      ⑹山阴:指山**上,此处风景极佳。《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迎接不暇。”山阴,即今浙江绍兴。
                      ⑺回溪:言画中回旋的溪流寂然无声。
                      ⑻“又如”句:言画中景物幽静得就像月下的桃花源。因桃花源据说是秦人为避乱来到这里的,故曰“秦人月下窥花源”。
                      ⑼“了然”句:谓在赏壁画过程中,在完全不知不觉中心神清爽了。
                      ⑽“只将”句:意谓只把壁画中的层峦叠嶂当作真山,似乎听到了秋猿的啼声。
                      ⑾明发:黎明;平明。《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朱熹传: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
                      ⑿“却顾”二句:谓再看壁画中海客扬帆航行,由此也引起诗人向往大海的感情。却顾,再看。却,副词,再。溟渤,溟海和渤海,泛指大海。
                    【评析】
                      此诗是写诗人欣赏壁画的过程与感受。全诗可分为两段。“窥花源”以上十句写观壁画。首二句点题,写晚上秉烛观看壁画,壁画中画的是山水。第三句概括山水特征:水,洪波汹涌;山,高峻峥嵘。第四句写诗人对壁画的总体印象:就像处在仙境里隔海遥望赤城山一样。“光中”四句写壁画的清晰、寂静。五六句说山水间没有雾气,景物清晰得就像山**上雪后初晴那样美。七八句说壁画中虽然流水回旋,可是听不到丝毫的湍流声,幽静得就像避乱之秦人处在桃花源一样令人安详。桃花源本来幽静,月下桃花源则更为安静。“了然”至篇末写诗人观画后的感受。感受之一,心神清净。静极生动,反而觉得在壁画的层峦叠嶂中有秋猿哀鸣。感受之二,欢。因欢而放歌行吟,直至翌日清晨。感受之三,第二天清晨再观画,看到了海客扬帆,诗人于是产生了壮阔的胸怀:直挂云帆济沧海。


                    IP属地:浙江18楼2012-05-21 22:20
                    回复
                      卷166_32
                        白毫子歌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
                        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
                        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
                        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
                        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
                        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
                        可得见,未得亲。
                        八公携手五云去,空馀桂树愁杀人。
                      【注释】
                        ⑴白毫子:传说中的汉隐士,是淮南小山成员之一。
                        ⑵淮南小山:汉淮南王刘安一部分门客的总称。王逸《楚辞序》:《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其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大山,或称小山,其意犹《诗》有《大雅》、《小雅》也。淮南八公,淮南王刘安的八位门客。后世传说为神仙。这里前一句的“淮南小山”指的是一群人,即淮南王的一群门客;后一句中的“淮南小山”指白毫子所处的地方(依王琦说)。
                        ⑶石髓:即石钟乳。故人用于服食。飡,同餐。
                        ⑷“碧峰”句:谓碧绿高峻的山崖下,清水回旋。巉岩,高峻的山崖。渌水,清水。渌,清澈。回,回转。
                        ⑸“余配”二句:言我可比白毫子,独自在此斟饮仙家之饮料。配,够得上。流霞,神仙之饮料。
                        ⑹萧飒:意同萧瑟,秋风声。这里指风吹松林声。
                        ⑺凭崖:靠着山崖。凭,靠。
                        ⑻见:听说。
                        ⑼“八公”句:言八公等八位神仙乘五色瑞云登仙而去。
                      【评析】
                        此诗写诗人向往传说中的仙人白毫子的仙居生活,表达因不能与其亲近而苦恼的心情。
                        全诗可分三段。前六句写白毫子仙居于淮南小山,卧松雪,餐石髓,尽享青山绿水之美。“余配”句至“清心耳”以上六句诗人言自己可比白毫子,时而坐在青苔上,品尝着仙人饮料,拂花弄琴,感受绿萝树下温和的春风;时而靠着山崖欣赏南窗下风吹松林的萧飒声,心耳为之一清。末四句表达诗人不得与白毫子等仙人共同仙去的遗憾。遗憾的是,白毫子成仙的事,只是听人传说而已,而不得与其亲近。白毫子与八公等列位仙人相携乘五彩祥云而去了,只留下他们曾经仙居的山林,这实在令人伤感。


                      IP属地:浙江19楼2012-05-23 22:33
                      回复
                        卷166_34
                          鸣皋歌送岑征君
                          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
                          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
                          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
                          霜崖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
                          玄猿绿罴,舔舕崟岌;
                          危柯振石,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
                          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崖嶅!
                          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
                          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
                          君不行兮何待?若返顾之黄鹤。
                          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
                          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巘崿。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
                          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
                          冥鹤清唳,饥鼯嚬呻。
                          块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
                          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于风尘!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
                          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注释】
                          鸣皋:九皋山,又名鸣皋山,位于嵩县北部,距陆浑水库三公里。山势雄伟,颠高入云,悬崖峭壁,山峦叠翠。站在山顶,睛日极目远眺,中岳嵩山、省城郑州、古都洛阳、龙门香山、嵩县、伊川、汝阳等地尽收眼底。
                        【译文】
                          你想回归鸣皋山,可是现在雪深三尺,你心必定很烦劳。
                          现在黄河冰封,怎么可以渡河呢?那冰凌如刀,连小船穿越的缝隙都没有啊(暗喻朝廷没有君子容身之处)。
                          鸣皋山高峻如仙山,可以听到天宫优美的音乐声。
                          白雪覆盖的山崖如素练,舞风起波涛;也如巨风吹海浪,涌起滔天的巨山一座座。
                          黑猿绿熊,惊颤吐舌,高危的树枝和摇晃的巨石险峻的山峰,更使它们丧魂落魄,群相呼号。
                          山势高峻峥嵘仿佛无路可通,星星象挂在高耸的山崖一样。
                          为了送你归隐啊,我写了这首《鸣皋歌》。
                          鼓吹乐器与丝弦乐器在交替地演奏,我们在梁园的清泠池听曲喝酒。
                          你欲行而不行,为什么?像那依恋不舍的黄鹤不忍心飞去。
                          你的才学傲视梁园聚集的雄才,你的诗歌震动了洛阳一带。
                          你乘坐的车经历阻碍,翻山越岭去寻找幽居的场所。
                          想象你坐在白石上欣赏明月,想象你在松下抚琴,声满万壑。
                          如何再见你呢,心郁闷,这心情就像女萝青藤雾蒙蒙。
                          山间的流水浩荡,绿水漾波;山脚的波涛声声,山头也可相闻。
                          老虎在山涧呼啸生风,蛟龙在溪涧窝藏而吐云。
                          凄厉的鹤鸣声在山谷中回荡,饥饿的鼯鼠痛苦地在呻吟。
                          孤独地住在这幽静的地方,面对空山,更使人愁闷。
                          群鸡为争食而抱成团(暗喻朝廷里的利益集团),凤凰独飞而无伴。
                          蝎虎居然嘲笑巨龙,鱼目竟敢冒充珍珠(暗指李白在朝廷受到的排斥)。
                          丑女锦衣如花,西施反而被指使去砍柴。
                          如果硬叫巢父和许由去做官,被朝廷管束,就同夔、龙(两人是管理型人才)被废弃于民间一样,都是不适其志的(李白知道要人尽其才)。
                          申包胥为什么这样悲苦地哭求秦王救楚呢?鲁仲连谈笑退秦兵,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
                          我可不能矫揉造作,装出节操很好的样子以赚取好评,我将此身与天地一并丢弃。
                          白鸥啊,飞来吧,与岑勋一起相亲相爱。
                        作品鉴赏
                          此诗为李白自制歌行,用来送他的朋友岑征君到嵩县鸣皋山隐居,故曰“鸣皋歌”,而以“送岑征君”为其副题。征君,美称,泛指虽应征入朝却没有任职的名士。此诗原题下注:“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清泠池,为宋州梁园胜地。可见此诗为李白漫游梁宋时作。与此同时,李白还写了一首《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其中说到岑征君乃相门之后,家世显赫,但也多次遭到迫害。促使岑征君早就萌发了隐居的念头。眼看着自己的朋友就要离开宋州的梁园到嵩县鸣皋山去隐居了,面对着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诗人的心情特别“烦劳”。一种“天长水阔厌远涉”,一种“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觉涌上心头。在诗人的想象中,从宋州梁园到嵩县鸣皋山竟是如此艰难和可畏。于是组成了“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至“挂星辰于岩嶅”一段描写。这是经由“烦劳”的特殊心态幻觉出来的一连串意象语汇,渡越冰封雪冻的河流是那样艰难;鸣皋山是那样的令人向往,却又那样难以企及;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也变得嘈杂难听;素裹银装的群山绵延起伏,犹如大海中长风掀起的巨浪令人生畏;甚至那些伏居深山,跳跃于“危柯振石”间的珍稀动物,也不能不“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了。暗示出岑勋此时到鸣皋山隐居,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送君之归兮”至“愀空山而愁人”,笔锋一转,才正式进入送行的叙述。先记送行的情景:“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酒酣耳热,丝竹并奏之情如见;接着赞岑征君的为人:“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作文赋诗,风流儒雅之态可想而知;再想象其幽居的乐趣:“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回归自然,抱朴含真之趣可亲,继而是对友人深情的关注与怀念:“块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


                        IP属地:浙江22楼2012-05-25 22:06
                        回复
                          诗人想象中的鸣皋山,并不是“两岸桃花夹去津”的桃源乐土,而是有虎啸、有龙吟,有“冥鹤清唳,饥鼯呻嚬”的充满着躁动不安和不平之鸣的世界。这里诗人以暗示、对比、烘托等手法,暗示山居野处,虎卧龙潜,遗世独立,并非最佳之所。
                            至此,李白的激情又一次爆发出来,于是有了“鸡聚族以争食”,至结尾的第三段文字。像岑征君这样的志士只能遗世独立于山中,而鸡鸣狗盗之徒却窃踞魏阙。因此诗人发出了高亢激越的音响:“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乎夔龙蹩于风尘。”这是古今志士的一种宿命。所谓“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李颀《杂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巢由与夔龙尚且不能勉强凑合在一起,更何况与鸡鹜争食,与蝘蜓混居。于是接着又引申包胥与鲁仲连为例,说明岑征君不愿学,亦不必学。他遗弃了沽名耀世的殊勋与荣誉,却获得了人生的解放与自由。这里的“吾”,不是李白自谓,而是代岑征君立言。此时的李白已经化为一只白鸥,并借岑征君之口,邀约他早一天也能飞到鸣皋山去。那时,他也就可超越尘世的束缚而遨游于天地之间了。
                            这是一首骚体诗。骚体诗自魏晋后沉寂了四五百年,在李白笔下,又一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首歌行的句式、语言、音节、韵味,那种酣畅淋漓,纵横驰骋,惊心骇目,声势夺人的气魄,以及那些借助于含混、暖昧、朦胧的意象所形成的梦幻般的艺术效果,是李白的独创。而选择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是因为他此时的遭遇和心境太像屈原了。
                          


                          IP属地:浙江23楼2012-05-25 22:06
                          回复
                            卷166_36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译文】
                              金陵有个劳劳送客亭,亭边路旁长满了草青青。
                              伤心送别是万古不变的悲情,就像江水流不尽;此地秋风怒号,白杨树发出阵阵凄凉的哀鸣。
                              我现在乘白色小艇游览长江,好像当年的谢灵运,看到这霜飞江青的美景,不由自主地高声唱吟。
                              往昔谢尚曾经在牛渚江面听袁虎高咏史篇五章,今天我来,何逊当年谢家郎。
                              秋风中江边的苦竹发出的哀叹把秋月感动,我却只能独自一人睡空床,只能在梦里与谢尚将军切磋诗情与治国方略了。


                            IP属地:浙江25楼2012-05-30 22:29
                            回复
                              卷166_37
                                横江词六首⑴
                                【其一】
                                人道横江好,
                                侬道横江恶。
                                猛风吹倒天门山,
                                白浪高于瓦官阁。
                                【其二】
                                海潮南去过浔阳,
                                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
                                一水牵愁万里长。
                                【其三】
                                横江西望阻西秦,
                                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
                                狂风愁杀峭帆人⑵。
                                【其四】
                                海神来过恶风回,
                                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⑶?
                                涛似连山喷雪来!
                                【其五】
                                横江馆前津吏迎,
                                向余东指海云生⑷。
                                郎今欲渡缘何事?
                                如此风波不可行!
                                【其六】
                                月晕天风雾不开,
                                海鲸东蹙百川回⑸。
                                惊波一起三山动,
                                公无渡河归去来⑹。
                              【注释】
                                ⑴横江:横江浦,安徽和县东南,古长江渡口。
                                ⑵峭帆:很高的船帆。
                                ⑶浙江:此指钱塘江。
                                ⑷海云生:海上升起浓云。
                                ⑸蹙:驱迫。回:倒流。
                                ⑹公无渡河:古乐府有《公无渡河》曲,相传朝鲜有个“白首狂夫”渡河淹死,其妻追赶不及,也投河自尽。自尽前唱哀歌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当奈公何!”
                                【其一】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开首两句,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充满地方色彩。“侬”为吴人自称。“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一抑一扬,感情真率,语言对称,富有民间文学本色。横江,即横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位于长江西北岸,与东南岸的采石矶相对,形势险要。从横江浦观看长江江面,有时风平浪静,景色宜人,所谓“人道横江好”;然而,有时则风急浪高,“横江欲渡风波恶”,“如此风波不可行”,惊险可怖,所以“侬道横江恶”,引出下面两句奇语。
                                “猛风吹倒天门山”,“吹倒山”,这是民歌惯用的夸张手法。天门山由东、西两梁山组成。西梁山位于和县以南,东梁山又名博望山,位于当涂县西南,“两山石状飚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江南通志》),形势十分险要。“猛风吹倒”,诗人描摹大风吹得凶猛:狂飚怒吼,呼啸而过,仿佛要刮倒天门山。
                                紧接一句,顺水推舟,形容猛风掀起洪涛巨浪的雄奇情景:“白浪高于瓦官阁。”猛烈的暴风掀起洪涛巨浪,激起雪白的浪花,从高处远远望去,“白浪如山那可渡?”“涛似连山喷雪来”。沿着天门山长江江面,排山倒海般奔腾而去,洪流浪峰,一浪高一浪,仿佛高过南京城外江边上的瓦官阁。诗中以“瓦官阁”收束结句,是画龙点睛的传神之笔。瓦官阁即瓦棺寺,又名升元阁,故址“在建康府城西隅。前瞰江面,后据重冈……乃梁朝故物,高二百四十尺”(《方舆胜览》)。它在诗中好比一座航标,指示方向、位置、高度,诗人在想象中站在高处,从天门山这一角度纵目遥望,仿佛隐约可见。巨浪滔滔,一泻千里,向着瓦官阁铺天盖地奔去,那汹涌雄奇的白浪高高腾起,似乎比瓦官阁还要高,真是蔚为壮观。诗人描绘大风大浪的夸张手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猛风吹倒天门山”,显然是大胆夸张,然而,从摹状山势的险峻与风力的猛烈情景看,可以说是写得活龙活现,令人感到可信而不觉得虚妄离奇。“白浪高于瓦官阁”,粗看仿佛不似,但从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上看,站在高处远望,白浪好象高过远处的瓦官阁了。这样的夸张,合乎情理而不显得生硬造作。
                                【其二】
                              


                              IP属地:浙江26楼2012-06-01 2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