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nhk吧 关注:9,920贴子:218,488

【转帖】动漫理论:详解“萌”与“杀必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萌、论杀必死

 “萌”和“杀必死”,是近十年ACG界最重要的两个名词之一。在十年前,这两个名词就算存在,也只是很小众的名词,而以它们为故事主调的作品更未成气候,哪如今天般成为一大主流。这两个名词在这十年间发展迅速,“萌”由很模糊的概念变得有系统化,“杀必死”也由偶一为之变成定期发送,而且还堂堂进入三大少年漫画志,不再是小出版社吸引读者的独门技俩。到底“萌”和“杀必死”是如何演化至今的?而它们的定义、内容又如何?它们在今天,以至将来会如何影响 ACG?在下面的篇幅会逐一解说。




1楼2006-12-26 03:26回复
      但不管萌本身是否在走进窄巷,受众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受众本身并不介意老调重弹的话,萌本身有没有变化都是小问题了。
    萌系作品的将来发展

      萌元素本身是中性的。它跟剧本的深度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排斥,就算一套作品的女角很萌,也不代表剧本一定就脆弱。上一季刚播完的《Air》便是一个好例子,而其原作游戏的剧情,更得到极多的玩家所肯定。
      但无可否认的,卖萌的作品本身,剧情一般都很薄弱。尤其当愈来愈多受众只关心角色萌不萌的时候,ACG制作者根本不会再理会剧情,只推出一堆萌女角组成一个故事,然后就可以推出了。当连供与求两方都如此的时候,内容薄弱的萌系作品自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也因为萌系作品这种只为赚钱的风气太盛,对真正认真的ACG制作者而言也是一种压力。如果自己的作品有萌的元素,会否吸引到一批喜欢萌的受众?但相对而言也必须考虑,会否因此而令原本不打算看萌的受众感到反感而离去?尤其当“萌=剧本烂”的概念变得根深柢固的时候,这种二元性的思考就会愈益强烈。于是,原本不卖萌的作品,会更加不卖萌。他们会尽量回避萌的元素,使作品没有萌的色彩。尤其当萌愈来愈系统化时,要回避就更容易。

      反过来说,对原本就卖萌的作家而言,会更加热衷于此。最低限度,也要在大家感到厌倦前先赚够了钱。反正受众喜欢的东西很容易看得出来,只要某一天某种元素突然跑出来,就跑过去一起跟风就好。于是,就会慢慢出现了“萌者愈萌,非萌者愈不萌”的两极化现像,一班是完全追逐潮流的,另一班是完全回避潮流的。
      当然,中间路线也不是没有的。但这是否代表两边通吃了?萌系作品易赚钱,于是原本与萌格格不入的作品也来玩萌了。明明是硬派作品的,却跑来参一脚萌系元素,像大热的《真.三国无双》就是好例子。谁会想到,今天的《三国无双》最重视的竟然是女角?女角的特性,由萝莉、乙女、才女、人妻都有,萌的味道与原本阳刚的战场愈益格格不入。对萌的受众而言,为什么不玩一套Gal Game而去玩一个战争游戏?对原本想玩一些阳刚气息的人而言,愈来愈多的萌系女角又是否让他们感到无力?也许这种策略能取悦一些受众,但对不论是追求萌还是非萌的受众而言,这也只是一个两边不讨好的作品而已。

      “萌”本身不能构成一套作品。作品仍然是依靠人物、故事等元素来组成。“萌”只是一种调味料,如果一套作品本身就有一个好剧本、好人设,加入 “萌”反而会更加完善,并不会因此而减低它的价值。但如果单靠“萌”就想吃饭的话,在萌元素发展减缓的情况下,受众总有一天会离弃这种没有基础的作品。调味料可以令一碟菜更好吃,但调幅料本身并不能成为真正的美食的。


    6楼2006-12-26 03:3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必杀死的理论系统不让发 汗 

      算了 就发到这 

      PS:这篇文章的作者一定写到手抽筋了...


      7楼2006-12-26 03:32
      回复
        纠正下 是杀必死 - -#


        8楼2006-12-26 03:33
        回复
          论杀必死

          杀必死定义
            “杀必死”不是暴力名词(笑),而是日文里用片假名来念“Service”一字的发音。“サービス”是外来语,即英文的“Service”,简单说就是“服务读者”的意思。一般咸认为,杀必死都是露出女角的身体来服务男观众,但这只是基本的定义。实质上,“服务”的范畴可以很广泛,暴露身体的也一样可以是男角,但当然服务的对象亦改成女读者。就算半点皮肤、内衣也看不到,只要提供到读者的想像空间,亦算是杀必死的一种。再广泛一点,只要漫画分镜、动画定格不断对角色的性征做大特写,又或者刻意让女性的胸部摆动,不管它有没暴露或若隐若现,也算是杀必死的一种。

            骤耳听,杀必死可以是很广泛的事物,但其实不然。之前已说过,“サービス”就是“服务读者”的意思。怎样为之“服务读者”?就是在故事完全不需要的情况下,为读者提供额外的服务,这就是“服务读者”。例如明明是一套机械人作品,却忽然来一场海滩的泳衣戏,然后让女角们穿上泳衣登场。泳衣戏在一套机械人作品里,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插一场这样的戏就是为了让女角们可以名正言顺以泳衣登场,让读者眼睛吃冰淇淋。

            杀必死并不是让女角穿穿泳装、露露小裤裤那么表面的,也可以是喜好上的“服务”。用回刚才的海滩做例子的话,在海滩穿泳衣很正常,但在海滩也穿学校泳衣就不正常。这也是“杀必死”的一种,但就是服务喜欢看学校泳衣的受众。由此引伸的话,变身女战士一定要穿短裙或紧身衣,也是源自于此的一种读者服务。

            再极端一点的,就算画面没有暴露,也没有穿上服务读者的服饰,但如果能够让读者在意识上想像得到,也是杀必死的一种。例如剧情让女角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穿上小裤裤,但却穿上了容易穿帮的短裙,然后让剧情令她要往高处跑,或者要穿过吹着大风的庭园。虽然在画面上完全没有露出过任何的养眼镜头,但却可以令读者在脑海里自由想像。这种意识上的“杀必死”就非常意淫,比单纯画面上的养眼更具“服务”的意味。


          11楼2006-12-26 06:11
          回复
            强,非常


            13楼2006-12-26 09:29
            回复
              我想转这贴...可不可以?


              14楼2006-12-26 11:34
              回复
                总结

                  就如笔者在“论萌”的部份所说,调味料是不能当饭吃的。“萌”和“杀必死”只是令作品变得好吃的调味料,它们不能作为一碟菜的主要部份,一套作品仍要靠故事、人物来支撑。吃法国菜,我们不会沾日本芥末;吃炸鸡块,也不会沾沙姜粉。正确的调味可以让菜更好吃,只要配合得宜,萌系作品也可以很好看,如前文提到的《Air》。反之,配得不好就只会贻笑大方,如《真三国无双》。

                  “萌”和“杀必死”是近十年ACG界最重要的两个现象。它们为ACG界注入了活力,也打开了一套资本主义的市场公式。跟着公式写很容易,但如何突围而出,就得靠创意。笔者期待更多的作品,能够冲击既有公式,否则萌系作品必定一如香港的电影业一样,在公式泛滥下被受众所遗弃。这对萌系作品,以至整个ACG界而言,都不是最好的结果。


                17楼2006-12-26 15:1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可以转 这帖也不是我的原创...


                  18楼2006-12-26 15:13
                  回复
                    • 222.69.243.*
                    看过


                    19楼2006-12-26 16:17
                    回复
                      • 222.69.243.*
                      看过


                      20楼2006-12-26 16:17
                      回复
                        8错啊


                        21楼2006-12-26 18:17
                        回复
                          杀必死原来是那个意思.


                          IP属地:辽宁22楼2006-12-26 21:31
                          回复
                            大概看了下杀必死
                            感觉单从字面完全看不出有那些意


                            23楼2006-12-26 2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