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爱情不应该被定义在异性相吸这么狭隘的范围内。排除天生的同性恋,这剩余的被定义为性取向正常的人里,在他们漫长的一生中,偶遇几个为之倾心的同性也不足为奇吧。
某些性格对我来说是不可抗拒的吸引,这样的吸引超越性别。异性相吸我不否认,但是同性相斥却不符合我身体的构造。我对偶尔的一些同性的厌恶并非基于她的性别,而是如果把她的人格转移到样貌讨好的异性身上,也仍然令我生厌。反之亦然,在异性身上吸引我的人格,若转移到同性身上,这种吸引也不会受到干扰。
我承认在生活里,总是阳光开朗的人更好相处。但我却时常被与之相对的人格吸引。沉默寡言,特立独行的人类往往让我更加想要靠近。异性暂且不提,同性的话题似乎更加有趣。带着秋之萧瑟感的冷冽少女,常是我视线所在。恰到好处的略显生分的距离感,冷淡又坚定的清澈眼神,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再靠近。不过身边的女生大多聒噪和肤浅,因此这种令我怜惜的倔强感,便如同阴天夜晚里的星光一样难以寻觅。
不过鲜见并不等同于不存在,我高中的时候就喜欢过一个这样的女孩子。卡啦大赛上认识的眉清目秀的严肃少女,想在回想起来好像和saber的感觉有几分神似。后来成为了不太熟络的朋友,一起吃过几次饭,时而一起上学,不过也仅限于此了,毕竟这只是我单方面的依赖感。再后来我搬出了宿舍,就没怎么见过面了。直到上周在街上巧遇她和她新交的男友,甜蜜的感觉实在让人怅然若失。
因此对于一种人格的喜欢,在两种不同性别里的表现形式大体是相同的,连同喜悦的紧张我都觉得没差。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区别,也许是对同性的爱慕并不会令人产生对今后生活的构思和联想。不过就我对爱的肤浅认知来说,对于曾经的异性恋人,我也很少去考虑更长远的生活。对于回避型人格的我来说,不见面的时候还是会想念,但是真的一起出去玩的话我又会变得疲于应付并且索然无味。我讨厌总是腻歪在一起的感觉,也很害怕面对同一个屋檐下的生活。
以上我考虑了很久,觉得这才是我被我被冷淡人格所吸引的真正原因。某种不可触及的距离感,正是我潜意识中安全感的来源。
某些性格对我来说是不可抗拒的吸引,这样的吸引超越性别。异性相吸我不否认,但是同性相斥却不符合我身体的构造。我对偶尔的一些同性的厌恶并非基于她的性别,而是如果把她的人格转移到样貌讨好的异性身上,也仍然令我生厌。反之亦然,在异性身上吸引我的人格,若转移到同性身上,这种吸引也不会受到干扰。
我承认在生活里,总是阳光开朗的人更好相处。但我却时常被与之相对的人格吸引。沉默寡言,特立独行的人类往往让我更加想要靠近。异性暂且不提,同性的话题似乎更加有趣。带着秋之萧瑟感的冷冽少女,常是我视线所在。恰到好处的略显生分的距离感,冷淡又坚定的清澈眼神,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再靠近。不过身边的女生大多聒噪和肤浅,因此这种令我怜惜的倔强感,便如同阴天夜晚里的星光一样难以寻觅。
不过鲜见并不等同于不存在,我高中的时候就喜欢过一个这样的女孩子。卡啦大赛上认识的眉清目秀的严肃少女,想在回想起来好像和saber的感觉有几分神似。后来成为了不太熟络的朋友,一起吃过几次饭,时而一起上学,不过也仅限于此了,毕竟这只是我单方面的依赖感。再后来我搬出了宿舍,就没怎么见过面了。直到上周在街上巧遇她和她新交的男友,甜蜜的感觉实在让人怅然若失。
因此对于一种人格的喜欢,在两种不同性别里的表现形式大体是相同的,连同喜悦的紧张我都觉得没差。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区别,也许是对同性的爱慕并不会令人产生对今后生活的构思和联想。不过就我对爱的肤浅认知来说,对于曾经的异性恋人,我也很少去考虑更长远的生活。对于回避型人格的我来说,不见面的时候还是会想念,但是真的一起出去玩的话我又会变得疲于应付并且索然无味。我讨厌总是腻歪在一起的感觉,也很害怕面对同一个屋檐下的生活。
以上我考虑了很久,觉得这才是我被我被冷淡人格所吸引的真正原因。某种不可触及的距离感,正是我潜意识中安全感的来源。
![](http://hiphotos.baidu.com/%BC%D3%C0%D7%CB%B9%B1%B4%B1%B4/pic/item/4b59ffc139dbb6fd0d2035840924ab18962b37a2.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