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的谈话。我:塔左,老师:萌若
塔左:你是我遇到的最古怪的文学教师。
萌若:有什么古怪的?
塔左:你讲的东西是自己感悟出来的,还是经过什么高人指点?
萌若:绝对意义上说自己的感悟多一些,当然谁不是站在巨人肩上呢?
这跟古怪有什么关系?
塔左:要知道我一直是不太喜欢文学的,而且我有足够的理由可以说服自己。
萌若:为什么?那你为什么还选择中文专业?
塔左:事实上我不是您的学生,学传媒的,只是旁听。
萌若:那离得也不太远啊,准确的说文学离任何人都不太远。
塔左:我认为文学没什么大用,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而且更多的时候是让人不知所措。文学提供的范本无法和生活一一对应,而真正依据生活创造的东西又无法吸引人阅读,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伤痕文学兴起之前,是有很多这样的作品的,当然在当代文学中这样的作品也不少。但总的来说,我就是无法从文学中找到人生问题的可靠答案。
萌若:这么说你还对人生问题有自己的思考,那就好办了?
塔左:但这只是原因之一,我还有好几个理由……
萌若:也许我们该一个一个的解决,你认为呢?
塔左:我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怕这样占用您太多时间。
萌若:我又不是想济世救人,只是想和你打个赌,算是个游戏吧,看我能不能说服你喜欢上文学,并且看看能不能在文学中找到人生的答案,二十一世纪怎么了,我们任何人,任何时代都离不开文学。先别急着说出其他的理由,也许有一天你会自己说服自己的,也不一定啊。
塔左:也许您是位好老师,但不一定是个好辩手,如果我用哲学当武器呢?
萌若:他们是亲兄弟!
塔左:手足相残也是常有的。
萌若:那就有一场好戏要上演了。
塔左:那就走着瞧。
萌若:先玩个游戏:如果你明天要到荒岛上去,只可以带十本书,你会选择哪十部?
塔左:这个游戏快让人玩烂了?还要玩吗?
萌若:规则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答案绝对是不相同的,对不对?
塔左:给我一点儿时间,整个后半生都可以读的书吗……你这好像是个骗局,如果我选文学类图书了,就说明你是对的了。
萌若:别那么紧张,这只是个游戏而已,我的胜利不是你会选择文学书打发时间,而是你能喜欢上文学,并且能够找到更深刻的问题的答案。
塔左:那好,我选的是: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莎士比亚戏剧集,唐吉诃德,红楼梦,活着,现代汉语词典,朗文双解英文词典,实用医疗手册。
萌若:就这些?
塔左:嗯,《活着》不要了,换世界艺术史吧,有精美插图的那一版。对,就这些吧。
萌若:选的还不错吗。为什么选的大多数是欧洲作家的作品?
塔左:没办法,我们现在受的教育都是非常西化的,国学我是不太懂的,理解西方小说反倒比理解唐诗宋辞容易。全球化不过是欧美化,我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呀。我只是想打发时间啊!
萌若:还提防着呢!那为什么选了红楼梦?
塔左:因为细节,我喜欢密密麻麻的细节,就像自己的生活一样,吃喝拉撒睡的。
萌若:还选了字典,是吗?
塔左:我怕遇到不认识的字怪憋得慌的,再说是语言提醒了记忆,我怕把记忆丢了。
萌若:为什么还选了《活着》,又给换了?
塔左:为了活着呀?像不像行为艺术?但是真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作后来的选择。我得找点图像的东西翻翻,要不就太烦了。
萌若:不是要用哲学对抗文学吗?怎么没一本哲学书?
塔左:不知道,也许是因为没有信仰吧。如果只有一个人生活的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一定要找寻了。但这种情况是绝对不会在生活中发生的,所以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会适应的,这种假设的真空对现实没有意义。
萌若:荒岛不过是一个比喻,其实有谁不是生活在自己的荒岛上呢?只不过我们不是总停在一个地方,我们还有往返于大陆与荒岛之间的船而已。
塔左:你是不是想说,其实故事也是生活的比喻,我们读故事,就是在读一段段生活?可是比喻多半是隐喻呀,我们没时间来猜谜语,我们得挣钱吃饭,得买房子,得为下一代着想……等待我们的烦心事多着呢?文学,艺术,都是奢侈品。
萌若:如果你的脑袋里只是这些事,那你就不会空虚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人生思考,没有思想也会生活得很好,只要温饱解决了就满足的人,不会问人生问题。如果说有命运意识是人的特权,而知道自己终将赴死是人的觉醒,那么,再忘掉这一切才是人的根本出路。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就是这个道理。
塔左:可这是哲学呀?是理性把握的问题,在文学中是很难有这样的回答的。
萌若:你是不是认为哲学对应理性,而文学对应感性呢?
塔左:不是吗?
萌若:只听我的一面之词也许不会让你信服,《音乐、艺术和观念》这本书里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他的作者是美国的一位音乐家,文化哲学家叫伦纳德·麦耶,他说,“形成意识形态根基的是潜伏于人心深处的信念,态度和意向,它们通常不是理智地推演出来的,也不是有意识地持有的;它们是一些无意识的前提和最基本的范畴,影响并引导着我们的感受和认知,亦即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理解。文学艺术的表现方式无限丰富而且具体入微,它们无形之中作用于那些信念,态度和意向,其力量绝非有口无心的经文或习见的标语口号所能比拟。”
塔左:你是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文学中找到人生的答案了。
萌若:也许还没有,也许人生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可以用语言来叙述的答案。
塔左:我明白你让我作那个荒岛游戏的用意了。我能够提出那样的问题恰恰就是文学所给予我的思考。文学不是某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生活的百科全书或说明书,也不是全部生活的翻版,文学是个营养丰富的比喻。
萌若:你的那些别的理由……
塔左:仍然存在!不过我今天已经收获不少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是在理论上达成了共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好多问题都变了,现在文学变成学术分科的一个领域,很少有人把它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这就是网络时代的特点?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谁还在抱着书本啃呢。
萌若:这是你的另一个理由?
塔左:难住了吧?给您几天时间想想吧,时候不早了,您该休息了。
萌若:那好,再见,我们下次谈话就聊聊这个问题。
塔左:你是我遇到的最古怪的文学教师。
萌若:有什么古怪的?
塔左:你讲的东西是自己感悟出来的,还是经过什么高人指点?
萌若:绝对意义上说自己的感悟多一些,当然谁不是站在巨人肩上呢?
这跟古怪有什么关系?
塔左:要知道我一直是不太喜欢文学的,而且我有足够的理由可以说服自己。
萌若:为什么?那你为什么还选择中文专业?
塔左:事实上我不是您的学生,学传媒的,只是旁听。
萌若:那离得也不太远啊,准确的说文学离任何人都不太远。
塔左:我认为文学没什么大用,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而且更多的时候是让人不知所措。文学提供的范本无法和生活一一对应,而真正依据生活创造的东西又无法吸引人阅读,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伤痕文学兴起之前,是有很多这样的作品的,当然在当代文学中这样的作品也不少。但总的来说,我就是无法从文学中找到人生问题的可靠答案。
萌若:这么说你还对人生问题有自己的思考,那就好办了?
塔左:但这只是原因之一,我还有好几个理由……
萌若:也许我们该一个一个的解决,你认为呢?
塔左:我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怕这样占用您太多时间。
萌若:我又不是想济世救人,只是想和你打个赌,算是个游戏吧,看我能不能说服你喜欢上文学,并且看看能不能在文学中找到人生的答案,二十一世纪怎么了,我们任何人,任何时代都离不开文学。先别急着说出其他的理由,也许有一天你会自己说服自己的,也不一定啊。
塔左:也许您是位好老师,但不一定是个好辩手,如果我用哲学当武器呢?
萌若:他们是亲兄弟!
塔左:手足相残也是常有的。
萌若:那就有一场好戏要上演了。
塔左:那就走着瞧。
萌若:先玩个游戏:如果你明天要到荒岛上去,只可以带十本书,你会选择哪十部?
塔左:这个游戏快让人玩烂了?还要玩吗?
萌若:规则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答案绝对是不相同的,对不对?
塔左:给我一点儿时间,整个后半生都可以读的书吗……你这好像是个骗局,如果我选文学类图书了,就说明你是对的了。
萌若:别那么紧张,这只是个游戏而已,我的胜利不是你会选择文学书打发时间,而是你能喜欢上文学,并且能够找到更深刻的问题的答案。
塔左:那好,我选的是: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莎士比亚戏剧集,唐吉诃德,红楼梦,活着,现代汉语词典,朗文双解英文词典,实用医疗手册。
萌若:就这些?
塔左:嗯,《活着》不要了,换世界艺术史吧,有精美插图的那一版。对,就这些吧。
萌若:选的还不错吗。为什么选的大多数是欧洲作家的作品?
塔左:没办法,我们现在受的教育都是非常西化的,国学我是不太懂的,理解西方小说反倒比理解唐诗宋辞容易。全球化不过是欧美化,我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呀。我只是想打发时间啊!
萌若:还提防着呢!那为什么选了红楼梦?
塔左:因为细节,我喜欢密密麻麻的细节,就像自己的生活一样,吃喝拉撒睡的。
萌若:还选了字典,是吗?
塔左:我怕遇到不认识的字怪憋得慌的,再说是语言提醒了记忆,我怕把记忆丢了。
萌若:为什么还选了《活着》,又给换了?
塔左:为了活着呀?像不像行为艺术?但是真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作后来的选择。我得找点图像的东西翻翻,要不就太烦了。
萌若:不是要用哲学对抗文学吗?怎么没一本哲学书?
塔左:不知道,也许是因为没有信仰吧。如果只有一个人生活的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一定要找寻了。但这种情况是绝对不会在生活中发生的,所以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会适应的,这种假设的真空对现实没有意义。
萌若:荒岛不过是一个比喻,其实有谁不是生活在自己的荒岛上呢?只不过我们不是总停在一个地方,我们还有往返于大陆与荒岛之间的船而已。
塔左:你是不是想说,其实故事也是生活的比喻,我们读故事,就是在读一段段生活?可是比喻多半是隐喻呀,我们没时间来猜谜语,我们得挣钱吃饭,得买房子,得为下一代着想……等待我们的烦心事多着呢?文学,艺术,都是奢侈品。
萌若:如果你的脑袋里只是这些事,那你就不会空虚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人生思考,没有思想也会生活得很好,只要温饱解决了就满足的人,不会问人生问题。如果说有命运意识是人的特权,而知道自己终将赴死是人的觉醒,那么,再忘掉这一切才是人的根本出路。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就是这个道理。
塔左:可这是哲学呀?是理性把握的问题,在文学中是很难有这样的回答的。
萌若:你是不是认为哲学对应理性,而文学对应感性呢?
塔左:不是吗?
萌若:只听我的一面之词也许不会让你信服,《音乐、艺术和观念》这本书里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他的作者是美国的一位音乐家,文化哲学家叫伦纳德·麦耶,他说,“形成意识形态根基的是潜伏于人心深处的信念,态度和意向,它们通常不是理智地推演出来的,也不是有意识地持有的;它们是一些无意识的前提和最基本的范畴,影响并引导着我们的感受和认知,亦即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理解。文学艺术的表现方式无限丰富而且具体入微,它们无形之中作用于那些信念,态度和意向,其力量绝非有口无心的经文或习见的标语口号所能比拟。”
塔左:你是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文学中找到人生的答案了。
萌若:也许还没有,也许人生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可以用语言来叙述的答案。
塔左:我明白你让我作那个荒岛游戏的用意了。我能够提出那样的问题恰恰就是文学所给予我的思考。文学不是某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生活的百科全书或说明书,也不是全部生活的翻版,文学是个营养丰富的比喻。
萌若:你的那些别的理由……
塔左:仍然存在!不过我今天已经收获不少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是在理论上达成了共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好多问题都变了,现在文学变成学术分科的一个领域,很少有人把它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这就是网络时代的特点?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谁还在抱着书本啃呢。
萌若:这是你的另一个理由?
塔左:难住了吧?给您几天时间想想吧,时候不早了,您该休息了。
萌若:那好,再见,我们下次谈话就聊聊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