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人文吧 关注:31贴子:614

【藏头诗】理论探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5-19 20:03回复
    藏头诗,一名“藏头格”,属怪异诗一种。《诗体明辨》:“藏头诗,每句头字皆藏于每句尾字也。”是说每句的第一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一字。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拆字诗。现在藏头诗似以唐白居易《游紫霄宫》为最早,续作者不多。有的诗人不明藏头诗的含义,而把嵌字诗(嵌于句首)当作藏头诗,这是不对的。但现在把嵌字诗(嵌于句首)当作藏头诗已成公式,无法纠正了。


    2楼2012-05-19 20:05
    回复

      游紫霄宫七言八句
        水洗尘埃道未甞,甘于名利两相忘。
        心怀六洞丹霞客,口诵三清紫府章。
        十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
        【注释】
      甞:古同“尝”。
      《游紫霄宫七言八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半字连珠”诗,这首最早的顶真体(藏头)诗,描述了游览紫霄宫时,人们看到的仙洞、仙山、明月和香桂琼浆等。
      这似乎是一首现存最早的藏头诗。白居易这种藏头拆字体现在列为半字连珠(顶真)体。每句的第一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一字。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拆字诗。这种藏头诗后续者不多,现在已不常见。


      3楼2012-05-19 20:06
      回复

        嵌字诗
        广义的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八音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
        近人胡才甫《诗体释例》:“嵌字体不知始于何时,宋以来题楹联语辄用之,以见贴切用工之巧。”人们有时把嵌字诗与藏头诗相混,这是由于不明藏头诗的含义的缘故。
          嵌字诗把几个特定的字或词,分别嵌入诗句中,暗含另一层意思。实际上是杂体诗的一种。由于嵌入字或词的归属不同,嵌字诗又分好多种。比如说卦名诗。将〈周易〉六十四卦的名称嵌入诗的句首或诗中。梁简文帝萧纲〈卦名诗〉:“栉(比)园花满,径(复)水流新。(离)禽时人袖,(旅)谷乍依萍。(丰)壶要上客,鹄(鼎)命嘉宾。车由(泰)夏闼,马散咸阳尘。莲舟虽(未济),分密已(同人)。”带括号的为卦名。比如说药名诗。将中药名嵌入诗中而得名。如王安石《和微之药名劝酒》:“真珠的(白乐)鸣糟床,金罂琥珀正可尝。史君子细看流光,莫惜觅醉衣淋浪。独醒至死诚可伤。欢华易尽悲酸早,人间没药能医老。寄言歌管众少年,趁取乌头未白前。”诗中的真珠、金罂、琥珀、史君、独醒、酸早(枣)、没药、管(惯)众、乌头都是药名。又如针穴名诗。将针灸穴位的名称嵌入诗中而得名。如梁元帝萧绎《针穴名诗》:“金推五百里,日晚唱归来。车转承光殿,步上通天台。钗临曲池影,肩拂玉堂梅。先取中庭人,罢逐步廊回。下关那早闭,人迎已复开。”诗中归来、承光、天台、曲池、玉堂、中庭、下关均为针灸穴位的名称。依此类推有“数名诗、六甲诗、十二辰诗(生肖诗)、人名诗、鸟名诗、兽名诗、草名诗、树名诗、曲名诗、车名诗、船名诗、屋名诗、将军名诗、宫殿名诗、星名诗等好多体。由于嵌入字或词的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嵌字诗又分又分为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凤尾等好多格。
          嵌在第一字的为“鹤顶格”;嵌在第二字的为“燕颔格”;嵌在第三字的为“鸢肩格”;嵌在第四字的为“蜂腰格”;嵌在第五字的为“鹤膝格”;嵌在第六字的为“凫胫格”;嵌在第七字的为“凤尾格”;
          镶嵌的原则是“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如果所嵌的字字面意义与诗中意思一样的,便不能称之为体,起码也不能算怪体诗。


        4楼2012-05-19 20:08
        回复

          《秋夜偶成》其一:
          “木扉掩后意逾清,
          青简开时眼益明。
          月上满庭初皎皎,
          交枝竹影乱纵横。”
          其二:
          “木叶半林霜气清,
          青苔满岸水痕明。
          月光光里砧声急,
          心事未消烟尚横。”
          (木--横,清--青,明--月,皎--交,急--心)。


          5楼2012-05-19 20:08
          回复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
            [宋]"苏 轼
            郑庄好客,
            容我尊前先坠帻。
            落笔生风,
            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早,
            莹骨冰肌那解老。
            从此南徐,
            良夜清风月满湖。
            据说,苏轼自杭州通判任上被召回京,路过润州,知润州的是许仲途,他就在府中设宴招待苏轼。席间有营伎(官府的倡伎)郑容,请求“落籍”(取消营伎的身份)高莹从良。许仲途让她们把请求的公文拿给苏轼看,苏轼就提笔在公文之后写了这首词。此首词每句的第一字联起来,就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苏轼的意思,当然是批准她们的要求。
            注:郑庄:西汉郑当时,字庄,以好客闻名。尊前:宴席上。坠帻:即落帽,潇洒不拘礼仪貌。籍籍:声名显赫。高山句:喻德高者容易年老。莹骨句:虽是年老,但莹骨玉肌,实非年老。用《庄子》语意。
            沽酒 [清]"伦文叙
            有心披星戴月来,柴门紧闭未曾开。
            出声高叫惊邻里,卖酒人家快出来。
            这首诗的来历是这样的:伦文叙半夜三更去敲一家酒店的门,说要沽酒。店家颇为不悦,有意刁难,就指着对面柴店的招牌,要马上以“有柴出卖”为字首,做一首嵌字诗,不然别想买酒。伦文叙当然是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吟出上面这首诗。


            6楼2012-05-19 20:09
            回复
              现在所谓的藏头诗,其实是嵌字诗,既然已是商定俗成,暂时就当它是藏头诗。
              从处所来分:
              五言诗藏头(首字)、藏颈(第二字)、藏腰(第三字)、藏肚(第字)、藏尾(第五字)。
              七言诗藏头(首字)、藏颈(第二字)、藏肩(第三字)、藏腰(第字)、藏肚(第五字)、藏腹(第字)、藏尾(第七字)。
              另有递进(第一句首字,第二局二字第三句三字类推);渐退(第一句尾字,第二局倒数第二字...类推)。
              藏头诗以四句、八句为好,八句以上的双数句(十句、十二句...)皆可,不要写五句、七句等单数句。
              


              7楼2012-05-19 20:17
              回复

                藏颈五言诗.拜年
                金【牛】相送鼠,
                新【年】互祝福:
                大【吉】又利好,
                瑞【祥】兆丰收.
                国【家】力挺市,
                百【业】争自救.
                豪【兴】宜永存,
                财【旺】方持久.
                亿【万】民重托,
                办【事】甘勤苦.
                诚【如】宗旨言,
                全【意】做服务.
                和【平】图合作,
                世【安】惠环球.
                稳【健】谋发展,
                小【康】在前头.


                8楼2012-05-19 20:19
                回复

                  藏颈七言诗.士奇大装家赞
                  寒士乔迁喜在即,
                  王奇实业抓时机。
                  强大团队聚人才,
                  饰装设计有三级。
                  居家注重讲环保,
                  俱都关心求优质。
                  监看管理五重制,
                  省好快多新模式。


                  9楼2012-05-19 20:20
                  回复

                    药名诗。将中药名嵌入诗中而得名。如王安石《和微之药名劝酒》:
                    真珠的(白乐)鸣糟床
                    金罂琥珀正可尝。
                    史君子细看流光,
                    莫惜觅醉衣淋浪。
                    独醒至死诚可伤。
                    欢华易尽悲酸早,
                    人间没药能医老。
                    寄言歌管众少年,
                    趁取乌头未白前。
                    诗中的真珠、金罂、琥珀、史君、独醒、酸早(枣)、没药、管(惯)众、乌头都是药名。
                    依此类推有“数名诗、六甲诗、十二辰诗(生肖诗)、人名诗、鸟名诗、兽名诗、草名诗、树名诗、曲名诗、车名诗船名诗、屋名诗、将军名诗、宫殿名诗、星名诗等好多体。
                    


                    10楼2012-05-19 20:22
                    回复
                      学习了。


                      11楼2012-05-19 22:49
                      回复

                        藏头诗就是暗中在第一个字的位置上隐藏了特定含义的字或者意境的诗,首先是诗,最终还要是诗,如果读诗的人不知有藏头,也应该读到的是精美的、富于内涵的诗,藏头仅仅是赋予了诗一个特殊的使命,决不能因为要藏头就降低了诗的艺术标准,除非你孤芳自赏,不把它拿出来献丑。古体也罢,自由体也罢,藏头诗都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小的组成部分,除了为达到特殊目的而勉力为之,藏头诗从来都是中国文人提高驾驭文字能力的有效工具,所谓雅歌投壶,经常就是文人通过藏头诗或者接龙诗来互相较量、考较的。


                        12楼2012-05-21 14:31
                        回复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
                            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可以看到,除了第三点,藏头诗要想满足前两点要求,并非易事。还是应该把意境放在前面。
                          以上几点是近体诗最基本的要求。至于平仄、对仗、孤平、三连平那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地方,由于嵌字组词的难度更大,为免破坏意境,也不必过于苛求。能满足诗律要求当然最好。如果感到难以做到时,还是应该以不破坏意境为先。


                          13楼2012-05-21 14:41
                          回复
                            自从唐代确定了近体诗的地位以后,人们不再把1、2、3、5、6、7或9句以上奇数句的诗作做为已经完成的诗篇来看待。这是因为近体诗有着相对严格的要求。若为正常定格,四句为绝,八句为律,10句及以上的偶数句诗篇为排律。连所谓的“打油诗”也是这种定格,否则就不是诗了。


                            14楼2012-05-21 14:43
                            回复
                              藏头诗重在藏,如果写了一首不伦不类的玩意,硬是只能看句首才能看出点什么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每首藏头诗都有独立的意境,使你看到时候完全注意不到有什么不妥,等旁人一语道破才豁然大悟。


                              15楼2012-05-21 14: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