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枫林吧 关注:6,438贴子:15,080
  • 12回复贴,共1

【潇湘枫林】【精品】【大智范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5-19 20:21回复
    编者按: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关于他的人生,他的经历,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惊奇。他足智多谋,曾经帮助越王勾践复仇成功,称霸一方,当他站在事业的巅峰,却为何鸟尽弓藏,功成身退?他退出政治的江湖,又如何成为富甲天下的一代商圣?作者此文行文清晰,初识范蠡——再识范蠡——三识范蠡,娓娓道来,从多方面言及范蠡大智,且指出“范蠡的智,大到治国安邦,小到齐家修身,方方面面都有体现”,认为,范蠡忠则可以强国,智则可以全身,商则可以致富,实为无数古代圣贤能臣所不及。文末画龙点睛,水到渠成的升华读者的认识:“史家称他是顶级圣人、仁人之后的智人,还尊他为我国儒商之鼻祖,称之为商圣,与南阳历史上的谋圣姜子牙、智圣诸葛亮、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齐名。此评价过乎哉?不过也!”自问自答的设问更凸显了作者对范蠡大智的褒扬。文字纵横捭阖间可见深厚的文化积淀,令人佩服的文学才情。


    2楼2012-05-19 20:21
    回复
      初识范蠡,是在《东周列国志》上。不怕列位笑话,当时为查这个古怪的蠡字,费了老鼻子周折。不识之字,用拼音肯定不行,用偏旁又不知查什么部首。折腾半天,方才找到。记得词书上有两种解释:虫蛀木;地名、人名用字,列举的例子即是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当时我暗自揣度,能进词典的人,知名度决非一般,不要然,怎么戴着眼镜也瞧不见你我的名字?呵呵。
        再识范蠡,是在电视剧里;三识范蠡,就是通过网络了。
        实不相瞒,范蠡是我尊崇的历史人物之一。
      


      3楼2012-05-19 20:21
      回复
        范蠡是春秋时期楚国(河南南阳宛地三户邑)人,生卒约为孔子同时期。他出身贫寒,父母早亡,由哥嫂扶养成人。史书记载,范蠡自小天资聪慧,博闻强识,喜好读书,抱负远大,不喜耕作,这与世代靠躬耕为生的众乡邻所期望的大相径庭。对于飞来的白眼,范蠡不屑一顾:燕雀岂知鸿鹄之志哉!他发奔攻读《书》、《易》、《诗》等大量书籍,细心揣摩历史知识和治国安邦理论,不仅弄通了风后的《握奇经》,还潜心钻研了姜太公的军事书籍《六韬》和《三略》,对姜太公把“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作为军事韬略”的三大法宝这一理论更是作为经典,细心领会。后来他又拜当时著名的理财专家计然为师,跟他学习经济知识和经商技巧。
        


        4楼2012-05-19 20:22
        回复
          当时楚国政治黑暗,其中就有一条不得人心的规定:非贵族阶层不得做官。范蠡虽满腹经纶而报国无门,因此放浪形骸,装疯卖癫,行为怪异,被戏为有名的“楚国狂人”,乡邻们见了他都喊“范疯子”。


          5楼2012-05-19 20:22
          回复
            也许所谓的慧眼往往只是极个别的人独具吧。这样一个怪人,却被楚荆王时的宛令文种看好。他差官员去拜访他,去而复返的人把嘴一撇:“范蠡行为怪异,疯疯癫癫,不值得邀请!”文种却淡淡一笑:“一个有才能的人若身不逢时,内心的失落和痛楚岂是尔等所知?假装疯狂,是用来掩盖其贤德的!”此后多次拜访,范蠡都避而不见。有一天,文种又亲自拜访,却发现范蠡的大门紧闭,正要下车,忽见院墙下的一个破洞里有个人蓬头垢面,趴在那里冲着自己学狗叫。手下人用手一指:“这就是范蠡,”众乡邻也围着看热闹。手下人怕文种难堪,忙用宽大的衣袖把洞遮住。文种却说:“狗只对着人叫,他对着我学狗叫,意思是说我是个人,是看得起我呀!”于是文种下车便拜,范蠡看也不看,文种只好悄然离去。第二天,范蠡对其哥嫂说:“今天一定会有贤人来拜访我,请借给我一套干净衣帽。”刚穿戴梳洗完毕,文种就乐呵呵地一步跨进了门。两人交谈后,都觉相见恨晚,遂结为终身知己,这年范蠡年仅20岁。


            6楼2012-05-19 20:22
            回复
              我尊崇范蠡的第一点是能扶大厦于将倾。范蠡的为人果然超凡脱俗,不是人在鼎盛时去巴结,而是人在低谷时去帮扶。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两年后,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无锡太湖马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透顶,名将伍子胥已经投奔吴国。范蠡与文种分析了天下形势,认为只有去弱国,自己的雄才大略方可施展,于是双双投奔越国。
                一年,越王勾践听说吴国磨刀霍霍,随时可能大举进犯越国,就想先发制人。范蠡觉得不能打无把握之仗,坚决反对出兵伐吴。勾践不听劝阻,调动全国精兵进攻吴国,遭致大败,越军被吴军团团包围。勾践痛不欲生,欲先杀老婆儿子,再和吴王决战,以死相拼。范蠡陈述自己的见解:“能够完全保住功业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够平定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谦卑的;能够节制事理的人,就会遵循地道而因地制宜。现在,您对吴王要谦卑有礼派人给吴王送去优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您就亲自前往事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给吴国。”“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一席话,对于深感国之将亡、宗庙将毁、前途暗然的越王来说,无疑于云破天开,重见曙光,当即拜范蠡为上大夫。
                范蠡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两人分工负责,文种在国内聚集有生力量,自己陪同勾践夫妇和300多官吏到吴国为奴。
              


              7楼2012-05-19 20:22
              回复
                为全面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中的重要一术――“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俱佳的巾帼奇女——西施。可哪曾想与西施一见面,二人都有心跳加速、不能自持的感觉。为了越国,虽然心里滴血,也不得不忍痛割爱,将西施送给吴王。西施一到吴国,吴王便意乱神迷。
                  勾践在吴国恭敬侍奉吴王,一次前去探视,竟用口尝吴王大便辨识病情,吴王感动不已:“我的子女、嫔妃和大臣,哪个能做到这一步!?”
                  越国拿出奇珍异宝贿赂吴王宠臣太宰嚭,好让他从中斡旋。越国还水运古木供吴国大兴土木,并极力怂恿吴国出兵争霸中原。越国的举动自然逃不过“世人皆醉,惟我独醒”的相国伍子胥的法眼,这是要把吴国掏空呀!因此屡屡进谏,有时甚至是指责。对此吴王讨厌至极,加之嚭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挑拨是非,吴王最终赐给相国伍子胥一把“属镂”宝剑让其自裁。
                  三年后陪越王逃脱囚笼归国的范蠡,加紧指导实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计划,越国的战争储备逐渐丰厚。一心要雪前耻的越王急着发兵进攻吴国,然而范蠡却当头一瓢冷水:“时机尚不成熟。”
                  一年,妄自尊大的吴王到北部黄池去会合诸侯,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又问范蠡是否可以进攻吴国,范蠡说:“这回可以了”。于是派出熟悉水战的士兵2000人,训练有素的士兵40000人,受过良好教育且地位较高的近卫军6000人,各类管理技术军官1000人,昼夜不停地攻打吴国,吴军大败,吴国太子战死。当使者把这一消息传给吴王时,把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的吴王害怕天下人知道惨败的消息后耻笑,竟坚守秘密。当时吴王若向盟约各诸侯国借兵,定可反戈一击。不可一世的吴王此时却出人意料地把头低到裤裆里,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范蠡估计不能灭亡吴国,就劝越王采用缓兵之计,与之讲和了。
                  以后的四年,越国三番五次攻打吴国,吴国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疲于奔命的吴国残兵不堪一击,越国大败吴军,包围吴都长达三年,吴王被围困在姑苏山上。走投无路的吴王派公孙雄脱去上衣露出胳膊跪着向前爬行,请求与越王讲和:“孤立无助的臣子夫差冒昧地表露自己的心愿,从前我曾在会稽得罪您,我不敢违背您的命令,如能够与您讲和,就撤军回国了。今天您投玉足前来惩罚孤臣,我对您将惟命是听,但我私下的心意是希望像会稽山对您那样赦免我夫差的罪过啊。”勾践似乎一时良心发现,便想答应吴王。范蠡态度强硬:“会稽的事,是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要。今天是上天把吴国赐给越国了,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命吗?君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不是因为吴国吗?谋划伐吴已二十二年了,一旦放弃,行吗?上天赐予您却不要,那反而要受到处罚。‘用斧头砍伐木材做斧柄,斧柄的样子就在身边。’忘记会稽的苦难了吗!?”范蠡鸣鼓进军,声音高亢:“君王已经把政务委托给我了,吴国使者赶快离去,否则将要对不起你了。”吴国使者伤心地哭着走了。勾践起了怜悯之心,暗地里派人对吴王说:“我安置你到甬东,统治一百家吧。”吴王推辞说:“我已经老了,不能侍奉您了。”羞愧难当的吴王用袖子遮住自己的面孔:“我没脸面再见伍子胥呀!”说完拔剑自刎。当然,卖国求荣的奸佞小人太宰嚭也落得了被杀的下场。
                


                8楼2012-05-19 20:23
                回复
                  范蠡助勾践平定吴国后,出兵向北渡过黄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率军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沿线、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我尊崇范蠡的第二点是激流之中知勇退。“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举国上下,人人沉浸在胜利的欢庆之中,可范蠡却心事重重。他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他十分了解勾践的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就写奏章向勾践辞行:“我听说君主忧虑臣子就要操劳,君主受到屈辱臣子就该万死。从前君王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不死,就是为了报仇雪恨。如今既然已经报仇雪恨了,我请求把我处死,在会稽我就该死了。”勾践说:“我打算和你把国家分开共同管理。你如果不答应,就把你处死。”范蠡说:“君主依靠命令行事,我依靠心愿行事。”于是他打点细软珠宝,悄悄与家眷、部属乘船渡海而去。临走时,他给好友文种留了一封信,阐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指出勾践“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奉劝文种早日离开,然而文种却难以割舍到手的高官厚禄,不以为意。是啊,到手的利益又有几个割舍得了呢?君不见,有多少人为了一官半职,使出浑身解数,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无怨无悔,更别说舍弃既得利益了。我猜想,范蠡悄然离去之时,定有许多人笑他傻冒的。果然不出范蠡所料,一天越王来到文种府上说:“你与范蠡定下九条计策,仅四五条就把吴给灭了,假若哪天你要造反,我何以应付呢?”临走,丢给文种一把自裁的宝剑。
                    我尊崇范蠡的第三点是勇于弯腰做平民。在我印象中,一些人哪怕官不及六品,即或退居二线,也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一副不同常人的派头。范蠡位及人臣,能够低下架子做平民,若非大智者岂能做到!?范蠡悄然离去,驾一叶扁舟来到齐国,给自己起名为鸱夷子皮。鸱夷子皮是大皮囊的意思,据说这是他为纪念心上人西施所起的。越国灭了吴国,西施回国后,越王夫人说:“误国的祸水留她何用,”便派人把西施装进一个大皮囊,系上大石头沉入湖底。
                  


                  9楼2012-05-19 20:23
                  回复
                    范蠡与家人耕于海畔,苦身戮力,时间不长,就使家产上十万。范蠡的才能很快传进了齐王的耳朵,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隐居到陶地(今山东定陶西北),自号陶朱公。陶地南接吴楚,北临中原,天下之中,交通四达,是一处与各国都不相干也没有人争的地方,又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他在陶地既发展种养业,也发展水产业,还兴办制陶业,同时经营商业。
                      范蠡经商,有他独到的做法。比如他主张:“贵流通”、“尚平均”、“戒滞留”以及“待乏贸易”(夏则资皮,冬则资緆,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等,在实践中均收到奇效。几经打拼,使家产扩大到以亿计,几乎成了当时全国的首富。
                      范蠡的智,在经商中的发挥可谓到了极致。齐地的骏马,在当地便宜,如果弄到吴越,就是暴利。当时正值兵荒马乱,沿途匪患猖獗,不要说贩马,只空手走上一趟,弄不好自家性命就难保全。他了解靠到吴越贩运麻布起家的巨商姜子盾早已买通了沿途的土匪,遂眉头一皱,心生一计,当即写下一张告示,声称自己刚刚组建了一支马队,开业期间酬宾,免费帮人向吴越运送货物。告示贴出仅一天时间,姜子盾就找上门来。二人结伴同行,马匹与货物安全到达吴越。几十匹骏马很快卖出,这次范蠡猛赚了一把。
                      范蠡经商的才能,其实早在他跟文种结识之初就显现出来。那时范蠡只想集攒些钱作为出行的路费,向文种借得周转资金,把当地精致的陶器运往秦国,为使买者一目了然,便在陶器上写个“商”字,陶器很快被抢购一空。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正因为这个“商”字,中国才有了商业这个词汇。
                      在范蠡的眼里,到处都是黄金。比如,他送西施到吴国,所住的馆驿被前来看美女西施的男女老少里三层外三层包围,范蠡灵机一动,让人们先交钱再排队进馆观看,将收集的一大笔钱运送越国国库,这对于战后的越国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范蠡的智,大到治国安邦,小到齐家修身,方方面面都有体现。他在洞悉人的方面,同样值得一提。范蠡的小儿子从小娇生惯养,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一次他在楚国因杀人被囚禁。范蠡想,杀人而死,理应如此,但身价千金的人不能死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就安排二儿子带一牛车黄金前去探视。大儿子争着前去,范蠡坚决不同意。谁知大儿子却泪流满面地说:“家有长子,不派我去,而让少弟前往,是我不成器,”说完竟要自杀。夫人在旁劝道:“派二儿子去,未必能救小儿子,而先失去长子,怎么可以呢?”范蠡叹惜一声,然后叮嘱:“到楚国后把黄金交给庄生后,听任他从事,你立即返回就行了,切记,切记!”
                      大儿子在前往楚国的路上想,倘若庄生救不出二弟怎么办呢?就从里面拿出了几百两黄金。他找到庄生的府上,说明了来意,将黄金送给庄生。然后,他将私下里拿出的黄金分别送给了楚国的贵人请求帮忙。
                    


                    10楼2012-05-19 20:24
                    回复
                       范蠡从商,把诚信放在首位。他在创业之时,曾向别人借钱10万作为周转资金,谁知那人竟将借据丢失,范蠡二话不说,连本带利付给那人。范蠡经商思想中最可贵的是“富好行其德”。《史记》记载,范蠡在“十九年中,三致千金,”然后把钱又分给贫穷人和远房兄弟,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范蠡富有,凭借的是自己的勤奋和智慧,致富后不当守财奴,而是慷慨地回报社会,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慈善家。
                      


                      12楼2012-05-19 20:24
                      回复
                        民间有关范蠡的传说更多,十天半月也讲不完。鄙人武断定论,范蠡忠则可以强国,智则可以全身,商则可以致富,实为无数古代圣贤能臣所不及。套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颗放在哪里都能发芽、开花、结果的种子。古时人们把人分为九等,史家称他是顶级圣人、仁人之后的智人,还尊他为我国儒商之鼻祖,称之为商圣,与南阳历史上的谋圣姜子牙、智圣诸葛亮、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齐名。此评价过乎哉?不过也!


                        13楼2012-05-19 20:25
                        回复
                          有南阳同好吗[FLUSHED FACE]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5-11-22 16: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