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旅游吧 关注:152贴子:4,407

淅川香严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香严寺,又名“长寿寺”、“香严长寿寺”、“显通禅寺”,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西北部的白崖山群中,东临龙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岭,南拱面山,整个地形若莲花状,香严寺恰居中间。香严寺始建于唐代宗时期,本是南阳慧忠的道场,后在此建长寿寺,唐宣宗为了逃避唐武宗的迫害,曾在寺内避难,剃度为弥。自唐代宗颁旨敕护之日起,香严寺便与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寺。唐代之后,香严寺曾两度复兴。第一次在明永乐年间,皇帝恩准重建淅川香严寺,规模宏大,田产万顷,唐代“万顷香严寺”美名失而复得,号称“十方长寿大香严禅寺”。这时的香严寺,有寺僧500余人,“为中州诸山之冠”。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香严寺再度中兴,康熙59年(1720年)春天,香严寺第58代住持颛愚谧以“香严再兴”为已任,开始九年重建,上下寺大规模重修。
  香严寺因慧忠的强大影响力,奠定了其在佛教界中的地位,历代高僧辈出。在香严寺历代住持中,共有六世九位临济正宗高僧担当,自1657年延续到1851年,近两百年时间,香严寺成为临济正宗的重要道场。[4]1986年,香严寺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初,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



1楼2012-05-21 17:35回复


    香严寺壁画  根据《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和《香严禅寺中兴碑》记载:香严寺是大唐南阳慧忠国师的道场。慧忠圆寂后按其遗愿从长安送回党子谷白崖山清风岭建塔归葬,唐代宗当时赐赠甚厚,遣使者送慧忠,慧忠入塔时,高官送葬,人流如潮,香烟袅袅,经月不散,人们遂取佛家经典中常见的“香光庄严”之义,将原名“长寿寺”改为“香严寺”。历史上,香严寺分为上寺和下寺两部分。上寺在白崖山丛中,下寺在山麓丹水旁,相距约15公里。下寺于20世纪60年代末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蓄水而淹没于丹江口水库之中,高达十几层的两座唐代琉璃塔在水库淹没时被全部炸毁,目前仅存上寺,上寺面南背北,依山而建,东邻水面壮阔的丹江口水域。虽遭历代战乱寺院毁坏严重,然因处于深山之中故仍保存下百余寺舍、石塔碑林、石牌坊、山门、大雄宝殿、韦驮殿、接客亭、法堂、藏经楼等古建筑及道家、佛家古壁画若干。现存建筑141间,木雕480余幅,砖雕480幅,石雕520幢,内壁画共计780平方米,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
    


    2楼2012-05-21 17:36
    回复

        上寺寺院坐北面南,中轴线自南到北的建筑依次为石牌坊、山门、韦驮殿、过厅、大雄宝殿、凝月轩

      香严寺山门(望月亭)、法堂、藏经楼等。建筑特点是,根据地热由下而上逐级排列,与两厢配套建筑一起形成八级五院。康熙年间,房屋有437间,院墙700余丈。
        山门,是一个四柱嵌匾的石牌坊,上面有“敕赐显通禅寺”6个大字,山门旁两侧分别蹲立着圆雕石狮。韦驮殿,属于硬山式的建筑风格,它的前檐,栏额、雀替分别雕刻着“雅童采莲”、“二鹿同春”、“凤凰戏牡丹”等四十余幅图案。走廊有12根大柱。凝月轩,在韦驮殿的后面,是一座小建筑,乃达官贵人入大雄宝殿前的休憩之地。大雄宝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东西长29米,南北宽22.5米,属于硬山式建筑风格,四周走廊有26根大柱,殿内有8根“通天柱”,大雄宝殿内绘有神佛壁画,均是明代作品,总面积403平方米。东、西二墙有大小相同,长16.16米、高9.2米的彩色壁画。藏经楼,位于寺院的最后排,里面供奉有千手千眼大佛。藏经楼的西北角,有一楼中小阁,有黄幔围着,是传说中的灵气宝地,人们称之“消灾宝地”。这块方地不管怎样挖,都会自动升平。藏经楼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内屋。宣宗皇帝殿,又名望月亭,相传当年宣宗在香严寺出家时,每晚望月长叹,祈求上苍保佑众生。登基后在此建亭。望月亭东约6米,有一通清雍正时所立的重修宣宗皇帝殿碑,该碑通高3米多,碑首浮雕二龙戏珠,中间篆刻“香严不朽”四个字。
      


      4楼2012-05-21 17:36
      回复

        神话传说  藏经楼内有一块10平方米的灵气宝地,俗称“消灾宝地”。这块方地无论怎样挖动,都自动升平,并略高于地面。相传,唐宣宗在香严寺避难时,有一天夜里,突然蝗到“盗寇劫驾”的呼叫声,他急忙翻身下床,从后门出逃,由于他慌不择路,掉进了这块深谷,盗寇闻声追来时,只见这里浓雾弥漫,遮住了视线,众僧赶到时,盗寇惊恐,四散溃逃。太监在这块深谷里找到了宣宗,正想下去扶救时,这块地壳忽然托着宣宗徐徐升起和地面相平,众僧惊喜万分,齐跪贺宣宗蒙宝地灵气的庇护,才得以平安,宣宗当即烧香拜佛,并封此地为“灵气宝地”。从此,凡来寺院烧香拜佛和游览观光的朋友,都要到宝地上驻足,闭目祈祷,愿万事如意,四季发财。
        


        5楼2012-05-21 17:36
        回复


          香严寺古树  香严寺现有各类古树268株,包括柏树、皂角、松树、紫薇、紫檀、桂花、银杏、桦栎等102个品种。属于唐、宋、元、明、清年代的分别有36株、48株、44株、78株、62株。其中有一些有趣的树名:
            美女抱将军树:在香严寺东北角竹林中,有两棵树融为一体的树。主干桦栎树高大笔直,树干直冲云霄,像一名将军,另一棵树在热带地区有“南方小美女”的美称,此树紧紧地缠绕着大树,树皮外有一层层像人的头发一样的小毛根,扎在树皮里吸收着主干大树“将军”的营养,紧紧拥抱,同生同长。因此,人们把这两棵树称为美女抱将军。千年夫妻树:香严寺有两棵13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一棵在山门外,一棵在韦驮殿前,两树相距40米,两树树根在地下相连,枝叶在空中相连,好像一对千年恩爱的夫树。痒痒树:该树是一颗300年历史的紫薇树,树杆神经敏感似含羞草,触摸树枝便会颤
          


          6楼2012-05-21 17:37
          回复

             双石洞,距寺院1000米之遥的绝壁之上有两个形状相似的石洞,洞内有精细的雕像。双石洞由香严寺僧卑云愚叟创于宣和元年(1119年),宣和年间的僧人如壁和如琳师兄二人在曾此洞修禅。水濂洞,双石洞下的羊洞山山腰处有一山泉呈数道飞流而下流过一处石崖,使石崖形成了精巧细腻的钟乳石,人称此处为水濂洞。孙膑看桃园,从水帘洞到青龙山,山腰处有一洞,叫孙膑洞。洞外有一个数百平方米的桃园,传说就是当年孙膑看的“蟠桃园”,每到春天,百棵桃树争相开花,人称此景为孙膑看桃园。
            


            7楼2012-05-21 17:37
            回复

                香严寺坐北朝南,寺院内外果树茂盛,竹林苍翠,溪水横流,景色清幽。该寺四周砌有围墙,进寺门便是天王殿,匾额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中院为大雄宝殿,后院为三圣殿。寺院附近点缀着许多名胜古迹,其东侧有一口井,相传放一卷棉丝不能到底,故称棉丝井。其北侧有一个水库,库水碧蓝,水波荡漾,被称为天然浴场。东北角,有一山洞,传说在很早时,东海女妖在海里兴风作浪,后到此洞修道,改恶从善,为民造福,故被后人称作水仙花洞。香严寺附近还有东观寺、净峰寺、悟空亭、观音阁和九曲桥等10多处风景点,正如清朝中期高僧一彬法师诗云:
                雷塘春色满, 花压晓云低。
                为惜王孙醉, 山鹃隔岸啼。
              


              9楼2012-05-21 17:37
              回复


                11楼2012-05-21 17:38
                回复


                  12楼2012-05-21 17:38
                  回复


                    13楼2012-05-21 17:38
                    回复


                      14楼2012-05-21 17:39
                      回复


                        15楼2012-05-21 17:39
                        回复


                          16楼2012-05-21 17:39
                          回复


                            17楼2012-05-21 17:39
                            回复


                              18楼2012-05-21 17: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