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关键是执行
有道是“三分策划,七分执行”,正如毛主席所说,“方针路线确定之后,干部(的执行)就是决定因素”。
对于品牌传播而言,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品牌创建而言,笔者提出的“品牌创建三阶段理论”尤其重要。
第一阶段,品牌创立初期,以提高品牌知名度为主要任务,告诉受众“品牌是谁?”“品牌下的产品优势是什么?”这一阶段,品牌以功能性诉求建立区隔,如,乐百氏纯净水,“27层净化”,以诉求产品本身的纯净,确立行业标准,极大推动了产品销售,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第二阶段,品牌成长期,以提高品牌影响力,尤其是美誉度为主要任务,告诉受众“品牌推崇什么?”这一阶段,品牌以感性诉求赢得受众的感情上的认可与偏爱。如,美的,原来生活可以美的,以诉求品牌的价值主张,为消费者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引发消费者的共鸣,美的品牌的影响力及其行业地位由此而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品牌成熟期,以巩固品牌的影响力,成为区域文化或国家文化的代表为主要任务,告诉受众“品牌代表什么文化观念,代表什么样的民族性,代表什么样的国家精神”。如可口可乐,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代表,美国文化的符号,被视为“崇尚个人感受”的美国文化的代表,其品牌口号也演变为“要爽由自己”,“抓住这感觉”。
中小企业的品牌创建大都处于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大声地、异口同声地告诉受众“我的品牌是谁?我的品牌下的产品有什么优势?”。
在传播组合中,硬性的广告投入是品牌创建不可缺少的一方面;而善用公关活动,策划一些结合社会热点的公关活动,对于品牌知名度的扩张,更具有现实的价值;而终端则是品牌直接与消费者发生买卖关系的决定性环节。
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观点:在品牌创建初期,不要顾忌美誉度。笔者认为,没有知名度,美誉度何来?知名度是皮,美誉度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在品牌创建的初期阶段,一些突破常规的传播,能够快速地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在现阶段,知名度是什么?知名度就是竞争力!港台明星出名之前,多以“香艳事件”吸引注意力,让大家知其名,不就是为了提高知名度吗?最近的郑希怡甩裤事件,虽然“并非有意为之”,但是,从客观效果看,郑小姐的知名度在短期内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则是不争的事实。这更使其经纪公司老板决定在明年重点包装郑小姐!
那么,如何突破常规?所谓常规,就是普通人的正常思维方式,普通的言行。突破常规,就是用普通人的非常规思维方式,说非普通的话,做非普通的事。
在这方面,海尔的“砸冰箱事件”,农夫山泉导演的“水品类大战”,台湾企业起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事件,奥克斯的“揭露空调行业黑幕事件”,万和发起的“两万之争”,格兰仕“价格屠夫”等等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正是这些事件,让社会大众记住了上述品牌,这些企业也才在行业中谋得一席之地!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他们现在的美誉度与市场地位并没有受到当初这些事件的影响。
但是,在突破常规的传播的同时,中小企业必须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这就是要坚守住自己的品牌定位,不能为了突破常规,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都忘记了。
另一方面,突破常规只是在谋取知名度的阶段开展的传播运动,而且不是日常的传播手段。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日常传播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