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砚吧 关注:1,136贴子:6,232

回复:读了,张小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嘿嘿,那我悄悄地告诉你这个秘密,从来没有人知道的。是想起汶川地震时期,一男的,将死去的妻子用打包带捆在背上骑摩托车回故乡安葬。那时候我和阿亮都在四川做志愿者,所以知道这个事情。路上忽然想起,倒不是指我和阿亮的关系,而是忽然想起这个造型,这个造型⋯⋯实在有点不吉利。嘿嘿~~


IP属地:江西24楼2012-05-28 23:02
收起回复
    读了,张小砚(二十一)5.29
    今天看到小砚亲自解答了一个秘密,很开心,但在这大半夜,有点背脊发寒。那件事其实当时也通过电视有所了解,是是非非已经过去,只愿逝者安息,不谈为宜。
    小林哥的确像一个兄长,随行一直担心着小砚他们的安全,西藏之行也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回去估摸着可能还有总结。我也一只纳闷为什么小砚他们为什么不买个头盔戴戴,因为提到摩托车很自然就想到头盔,那天在街上看到一段很彪悍的**宣传语“平时看似累赘,关键时刻就是你的命”。或许既然山寨就山寨到底,头巾多拉风,戴个头盔总感觉像奥特曼。而阿亮就喜欢陪着小砚疯,完全随心所遇听天由命。很多时候都在矛盾,爱一个人到底是要为她好而随时提醒纠正她的错还是陪着她一起错到底是福是祸一起背。
    一路上都有些稀奇古怪的藏人,点缀着这五彩斑斓的故事,而小砚都很真诚的对待着他们,目前为止还好,没有遇到恶人。想来是因为路途遥远,物品稀缺,所以什么都想买,不知道最后那辆摩托的归宿,但有了这故事,它可能不止4000了,百年过后没准还是文物。
    就要去墨脱了,和小林哥也分道扬镳,从他话里看来墨脱之行凶险万分,但书看到现在已经感觉小砚就像小说里的主角,绝对拥有不死之身,一切都会逢凶化吉。


    25楼2012-05-29 03:06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26楼2012-05-29 22:02
      回复
        读了,张小砚(二十二)5.30
        墨脱,总感觉这个名字和砚台很有缘。其实这个地名是音译,和笔墨纸砚的意思没半点关系,“隐秘的莲花”。在波密,阿亮找了两个墨脱人了解情况打探消息。介绍自己的家乡,人们都喜欢往好的去说,或者把历史和人文夸大其辞,或者将风景和物产添油加醋,不然,就突出那里独有的事物,比如“毒”。墨脱的毒,听桑吉和罗布道来,就像桂林的说山水,重庆的说美女,香港的说A货,岛国的说AV……到底有没有那么神奇,阿亮很想以身试“毒”,迫不及待,跃跃欲试,舍我其谁。凡事和死亡相关,莫不透着邪邪的神秘,勾引着人们的好奇。墨脱之行路程固然危险,诡异毒术更添惊心。传说绿松石可以解毒,曾在武当山看到很多兜售绿松石的店铺,不知墨脱是否出产。关于绿松石的了解,是以前玩的网络游戏,这种石头加魔法,相对的红宝石加武力。
        阿亮是个不怕死的人,书中一直传达着这个信息,我们也不怕阿亮死,我们怕的是阿亮死了,没有人这么陪着小砚。呵呵,第一次见这句话的时候,觉得很感人,然后就觉得很搞笑。仓央嘉措的情诗,不知道会不会也被重复成世俗的幽默。
        墨脱的桑吉有着朴素的梦想,一直羡慕这种简单的生活,都市的喧嚣聒噪着过多的欲望,压得人们喘不过气,逐渐偏离了生命本来的意义,难怪前面那个没有刹车的二八自行车,喜欢没有红绿灯的路,尽管路牌写着不归。
        谁说的不归,牵绊了多少寻求自由的脚印,心灵的归宿,又岂用他人指引。


        27楼2012-05-30 17:36
        回复
          读了,张小砚(二十三)5.31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是墨脱,鲁迅先生没去过。抑或走的人少了,路还不成为路。好心的货车司机说,旅游人最好别去墨脱,因为没什么风景可看,而且很危险。我倒觉得小砚阿亮哪里是去看什么风景,人家就冲着这危险而去的。与其说他们是旅游,倒不如说是在探险,或者仅仅为了心中突然出现的一个期盼,虽千万人吾往矣。看前面想到过车坏了怎么办,果然还就坏了,而这修车的师傅,看来是那个什么事不足什么事有余的主,一洞未补一洞又破。突然想起西游记有集叫做坎坷逢三难,可人家三师兄可是会飞的,再不济还有观音菩萨相助,可墨脱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着实为他们捏了把汗。还好,15岁的桑吉,正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年纪,如果换个人来不落井下石都得拿钱买平安了。不过小砚身上居然还有大中华,说阿亮这一路没什么准备还真不对,这可是深谙兵法之道“大军未动粮草现行”,粮草看来还很足的。有道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没路只好扛车走。纵然千挠万阻,只要上路了,就得走下去。累一点,苦一点,都还咬着牙过去了。我感觉最难受的就是蚂蟥满身爬,想着都掉一地鸡皮。从来都厌恶那种粘乎乎的生物,而且这个还吸血,小时候听人说还能顺着血管一直爬到心脏,太夸张了点。


          28楼2012-06-01 09:02
          回复


            30楼2012-06-01 10:12
            回复
              读了,张小砚(二十四)6.1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看到小砚紧紧抱着阿亮那一刻,我想起了这句话,无关红尘,无关爱情。那是刀光剑影中同生的期盼,那是枪林弹雨中共死的夙愿,这句话,出自战场,出自袍泽。
              小砚说朋友比情人更死心塌地,陈奕迅说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可我只知道,那个时候,阿亮的血和汗,只为小砚而流。就像看小说或者电影,总是希望故事中的男女主角能走到一起,何况还有这相依为命的一幕。你可以不相信男女之间有纯洁的友情,但谁又能怀疑阿亮可昭日月的真心。都叹多少同林鸟都成分飞燕,昔日的你侬我侬转眼间尔虞吾诈,所以相信爱情的人少了,所以小砚觉得朋友胜过情人。虽然做不得同林鸟,可我宁愿相信他们是比翼而非的雄鹰,没有卿卿我我,但却相濡以沫,不求天长地久,只要生死与共。


              31楼2012-06-01 11:37
              回复
                支持!


                32楼2012-06-01 16:51
                回复
                  读了,张小砚(二十五)6.4
                  80K,一个地名,墨脱路上的驿站,不管是想进去的人还是想出来的人,相聚在此。深居墨脱的藏人,到了80K,便打开外面花花世界的门;迷失方向的行者,到了80K,也重归探索神秘方向的路。于是煮酒豪情论英雄,于是相逢义气为君饮。可来来往往进进出出,有人为九死一生而庆幸,有人为脱离苦海而高歌,同个地方,各种心情,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偶遇的董老师,因调出墨脱而庆祝,执着的小砚台,为走近墨脱而开怀。董老师在墨脱待了四年,出来两次,其中孤苦,可想而知,但他坚持下来或者被迫坚持了下来,不管怎样为了教育,和小砚他们应该是同样的初衷,值得敬佩。和董老师的对话中,第一次看到小砚提到家人,提到父亲。其实开始也一直在想,这么远的路,她有没有挂念家,或者家里人会不会担心。家和父母,应该是最信任的依靠但有时也会成为最顽固的羁绊。真的很崇拜小砚,那敢作敢为雷厉风行的作风,但我终其一生,可能都学不会、做不到,很多中国人都做不到,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从出生就被埋在了光宗耀祖的坟墓里,捆绑在前程似锦的期望中,为房间里挂满写着“听话”二字的奖状而骄傲自豪。最后呢?都死了!早就死了!


                  33楼2012-06-04 02:11
                  回复
                    等更新!


                    IP属地:江西34楼2012-06-08 02:11
                    收起回复
                      mark一楼,写的真好


                      IP属地:福建来自掌上百度35楼2012-06-08 07:56
                      回复
                        等更新!


                        36楼2012-06-08 17:55
                        回复
                          6.18
                          不会半途而废。
                          读到墨脱的时候,心里很纠结,因为向往小砚的洒脱,又难以逃离现实的生活,感觉从来就没有为自己活过,感觉自己真的有可能像小砚开头说的那样,此书可能导致你离婚、辞职云云。有一瞬间的冲动,放弃现在所有去随心所欲的行走,终究不能。相信好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好多人都依然忙碌着每天的循环。
                          还有,欧洲杯让**夜颠倒思维紊乱。


                          37楼2012-06-18 16:58
                          回复
                            读到去西藏的路上不敢读下去,来看看读后感也好。摘要里说,砚最后只是一个人旅行了,还顺便有场恋爱。我想我更没有勇气陪着到最后,甚至读到最后,甚至还要看看砚与别人的感情。哈哈,我低俗了。求签名书,我珍藏起来再也不看。


                            来自手机贴吧38楼2012-06-18 23: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