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人吧 关注:251贴子:3,919
  • 14回复贴,共1

【石市新闻】╭★╭●╮★╮石嘴山十大新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06年石嘴山市十大新闻
.
 一、市县乡三级党委完成换届

  2006年,我市市县乡三级党委完成换届任务。到10月份,19个乡(镇)全部完成了党委换届工作。10月25日,平罗县、大武口区、惠农区召开党代会,圆满完成了县(区)党委换届工作。12月25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石嘴山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大武口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市纪委,明确了今后构建和谐石嘴山,建设经济繁荣兴旺、文化特色鲜明、人民生活安康、社会安定和谐、生态环境优美、发展充满活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提出了“粗放型产业向集群型产业跨越、生产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跨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跨越、内陆欠发达地区向国内外全方位开放城市跨越”五大战略,努力实现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1楼2007-01-07 15:13回复
    .
    二、十件实事暖人心

      2006年,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承诺办好十件实事。其中,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惠农区静安小区已建成一期98栋、3580户住宅楼,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银善千户小区规划建设住宅1000户,已建成住宅104户;大武口区138栋、5320户住宅已开工建设。其他九件实事: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城市街路、巷道建设改造工程,城市大环境绿化和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程,粉煤灰山、矸石山综合治理工程,“塞上农民新居”、农村户用沼气和低收入家庭住房改建工程,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工程,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治理工程,城市区公厕新建、改建工程等实事顺利完成,推进了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真正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2楼2007-01-07 15:14
    回复
      .
      三、环境整治效果明显

        2006年,我市切实巩固电石、铁合金、焦炭行业清理整顿成果,坚决关停取缔不达标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对26家企业38个项目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全市已投运的74家电石、铁合金企业的178台矿热炉全部达到治理要求。对已停产整顿的45家生产能力在1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进行了严格验收,全市22家煤矿与市瓦斯监控中心检测系统实现了联网。对49家砂石场和132家硅石开采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关停硅石矿99家。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制定了《石嘴山市环保世纪行执法检查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区率先启动实施了区域性环保世纪行活动,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现场检查与取样检测相结合、集中检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等办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检查环保工作,在全市营造了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通过艰辛努力,石嘴山市一举摘掉了全国环境较差城市的帽子,从空气质量劣于三级的城市名单中退出,全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了280天。


      3楼2007-01-07 15:15
      回复
        .
        六、“8·15”特大贩枪贩毒案件破获

          2006年8月15日,我市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朱松林,牵出特大贩枪贩毒案,这是宁夏公安厅挂牌督办的宁夏公安史上最大的涉枪案。我市公安机关专案组辗转全国六省区,行程两万余公里,将15名主要涉案人员全部抓获,侦破涉枪案件18起,故意杀人案1起及系列毒品案件,缴获仿“六四”式手枪13支、子弹27发以及大量毒品,一举打掉了刘新革涉黑团伙,维护了社会稳定,保障了一方平安。


        6楼2007-01-07 15:19
        回复
          .
          七、工业经济提速效果明显

            2006年上半年,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以及运力紧张,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工业处在低速增长的徘徊局面。市委、市政府决定,从6月1日起,打响全市工业经济提速增效攻坚战役,加速工业发展。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七优先一限制”的政策导向,多次召开协调会和现场会,加大服务力度,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克服煤、电、油涨价带来的不利因素,抓项目,促技改,调结构,扩规模,增效益,使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增幅逐月回升的可喜局面,我市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小、能耗高、附加值低的企业比重不断降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快速增加,骨干企业比重不断加大,预计全市全年工业完成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15.5%,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6亿元,增长5.3%。


          7楼2007-01-07 15:20
          回复
            .
            八、“无冬闲”凸显石嘴山人干劲

              针对我市冬春季节寒冷漫长,每年可供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时间只有7个月的实际,为进一步抢时间,抓进度,加快发展,我市开创性地利用冬季较长的空闲时间,变“冬闲”为“冬忙”,在全区率先开始实施冬季“无冬闲”施工活动。活动对全市已经开工和即将开工的各个项目进行认真梳理,科学安排,依据其建设性质,对符合施工条件(包括天气、气候等自然条件)的,抢时间,加快建设进度,缩短施工周期;对无法施工的,做好施工前的征地拆迁、规划设计、申报立项、招投标、资金筹措等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及早开工奠定基础;对能创造条件施工的,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开工建设,做到一切围绕项目,一切为了项目。此项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得到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也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8楼2007-01-07 15:20
            回复
              .
              九、市文化产业集团成立

                为把文化产业作为石嘴山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文化产业改革,着力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市文化产业集团。12月1日,石嘴山市文化产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由石嘴山广播电视台、石嘴山日报社、市图书馆、市展览中心、市群众艺术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组建而成。12月19日,我市召开石嘴山市文化产业集团启动大会,标志着全市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资源优化整合正式启动。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先后编辑出版了石嘴山历史和人物系列丛书,12月26日,市委书记杨春光发表《石嘴山赋》,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石嘴山赋》陈述了石嘴山文化的古老、壮美的河山,丰饶的物产,以及历代英雄儿女在这片热土上艰苦卓绝奋斗所创建的丰功伟业,是一篇纵贯石嘴山历史,高度概括石嘴山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


              9楼2007-01-07 15:21
              回复
                .
                十、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我市将2006年确定为“城市建设管理年”,打响了“新区建设战役”和“城市拆迁整治战役”,全年共组织实施城市重点项目47项,完成投资11.5亿元,增长43.8%。开工建设了大武口西环路、星光大道、世纪大道,平罗民族大街、玉皇阁大道,惠农新区经一路、纬一路、纬二路等36条城市道路,拉开了城市框架,增强了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旧城改造成效显著,共拆迁旧房3538户、74.4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各类住宅233万平方米,建成116万平方米,其中,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92.6万平方米,建成32万平方米,交付使用4151套。大武口新区、惠农新区、平罗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区路网、市政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实施的星海湖中华奇石山建设工程,是将粉煤灰山进行综合整治,巧妙规划而成的,共拉运石头4万多块,采购临沂、灵璧、泰山奇石200余块,完成放坡推土造形工程,动用土方150万方,铺设输水管道22公里,栽植各类乔木1.4万株、灌木10万株,修建园路12公里,利用地形建湖面53亩等,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全市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增长15.2%,增幅位于全区前列。


                10楼2007-01-07 15:21
                回复
                  石嘴山真的在变,昔日的龙须沟被家乡的建设者们变成了美丽的星海湖,风吹石头跑的后山坡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森林公园,大武口电厂灰渣场变成了奇石山,就连黑了几十年的矸石山也被绿色妆扮成一道风景线,黄河滩变成了大公园,住了几乎一辈子塌陷区的老矿工搬进了新楼房.每一位在石嘴山居住的市民,大家可以出去走走看看,石嘴山的变化会让你耳目一新.


                  11楼2007-01-07 22:22
                  回复
                    漂亮啊,漂亮,楼主辛苦了,这个主题不错. 
                    好,太好了,继续努力。.


                    12楼2007-01-08 16:02
                    回复
                      十件实事暖人


                      16楼2008-05-04 15:15
                      回复
                        • 119.60.128.*
                        全是06年的事没看头。


                        17楼2009-03-29 15:21
                        回复
                          来点新鲜的!!!!!!!!!!!!!!!


                          18楼2010-09-06 22:29
                          回复
                            45人


                            19楼2010-09-06 22:34
                            回复
                              中恒董事长许淑清被查
                              2005年,许淑清控制的广州保宇公司以6000万元整体收购了梧州大桥公司,再增资10600万元,使大桥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5228万元。随后,以大桥公司为载体,许淑清收购了中恒集团29.89%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2006年12月22日上午,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股份转让成功庆典,在梧州市江滨大酒店隆重举行,包括市长余远辉在内的多名梧州领导出席。
                                 梧州市市长余远辉在庆典上表示,“梧州中恒集团股权成功转让,标志着梧州市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主动融入珠三角、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广州保宇公司成功收购中恒集团国有股股份,是梧州市国有企业‘开门改制’和招商引资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对这次改制,中恒集团的汤彬说,早在余远辉担任梧州市长之前,许淑清就已经在与梧州市政府洽谈收购中恒集团事宜,所以并非奔着余远辉而去。至于有人说收购价格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那是因为中恒集团当时严重亏损,而政府无力投入股权分置改革的资金,所以才引入外来投资者,“不能以现在的高股价去比较当时的收购价格”。
                                汤彬承认,余远辉那几年是梧州市的主政官员,中恒集团作为梧州市的第一纳税大户,双方有很多交集,但他认为都是正常的政商关系。
                                在许淑清手中,中恒集团进入高速发展期。期间在2010年,中恒集团第一大股东梧州鸳鸯江大桥有限公司更名为广西中恒实业有限公司,公司第一大股东广西中恒实业有限公司之控股股东广州保宇实业有限公司更名为广州中恒集团有限公司。许淑清通过上述公司掌握中恒集团的股份,经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以及增资扩股,比例锁定为总股本的22.52%。
                                《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些材料显示,余远辉作为强势的地方官员,对一些企业涉足颇深。
                                广西国资委网站上的一份《梧州市自来水公司挂牌公告》显示,梧州市自来水公司于2006年10月26日至11月22日挂牌出让。相关文件证明,早在挂牌前的9月份,市长办公会已经确定将自来水公司转让给深圳塞纳河水务有限公司,并商定12033万元的转让价格。一位参与竞价的投资者说,这起转让是黑箱操作。

                              4月18日,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春光一行到中恒集团走访考察,称赞中恒集团的企业经济与文化发展共同繁荣,让他饱食实体经济发展“大餐”。梧州市市长王凯以及我集团董事长许淑清等高管陪同考察。
                              杨春光一行参观了中恒展厅,听取了我集团领导对公司的科研、产品、中药材种植以及企业文化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情况介绍。还走进药品生产车间考察了粉针剂生产现场,了解了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管理以及产能等方面情况。参观双钱龟苓膏文化博览园时了解了龟苓膏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并现场品尝了用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瓷碗装龟苓膏,称赞名不虚传,让人回味。
                              杨春光在走访考察过程称赞中恒集团的新基地是他看到过的规模最大、最漂亮、最现代的中药生产厂区。中恒集团是一家管理严格,经营有道、发展科学的现代民营企业,不仅通过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实现了连续性的良好发展,推动了制药和食品等实体经济发展的欣欣向荣,也为加快地方和国家的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中恒集团让他大开眼界,饱食了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大餐”。杨春光还积极评价中恒集团对建设企业特色文化高度重视,为企业的良好发展营造了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使企业处处充满文化的芬芳气息,让人深刻感受到企业不仅是在生产产品,而且在做文化,在发展文化。从而开创了企业经济与企业文化共同繁荣、互促发展、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21楼2015-08-31 0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