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 (前179—前122年),西汉时期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汉高祖刘邦之孙,西汉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八年(前172年),刘安袭封阜陵侯,后进封淮南王。刘安及其后裔因淮南国封地,而成为淮南(今安徽淮南市)人。
淮南王刘安,才思敏捷,善为文辞。《史记》记载:“淮南王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猎弋狗马驰骋”。为王43年,爱好治学,招贤纳士,天下归之者三千多人。淮南国由此成为文化、学术、科技的中心。淮南王及其宾客博学多才,著述丰富。主要著作二十多种,涉及哲学、文学、音乐、自然科学等等。门下有八位贤人,号称“八公”,在封地淮南国炼丹、著述、切磋学问,作《 内书 》、《外书》和《中篇》。《外书》已经失传,《内书》又称《 淮南鸿烈 》或《淮南子》,流传至今,为汉代道家学说的代表著作。该书以阴阳五行和道家天道自然之论立说,参糅儒、法、刑、名诸家思想,内容庞杂,载述宏富。传说他曾与八公在深山中炼丹求道,在炼丹中偶成豆腐,豆腐术广为流传。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制法的鼻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有人告发刘安谋反。武帝下丞相公孙弘和廷尉审理。刘安自杀,王后、太子被处死,宾客数千人都以罪受诛。淮南王国被废。
《淮南子》提供了独特的治国方略:以道家的天道自然观为核心,吸收法家的历史观,儒家的仁政学说,阴阳家的阴阳变化理论为一体,适应了西汉王朝治国的需要。《淮南子·主术训》说:“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悬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淮南王所理想的,不是法家的严刑峻法,也不是儒家的刑不上大夫。而是法律面前的公平。
《淮南子》提供了新的人才观:人尽其材,物尽其用。《淮南子·主术训》“是故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jí)楔,修者以为榈(lǘ,木名)榱(cuī,椽子),短者以为朱儒枅(jī,柱子上的支承大梁的方木)栌(lú,柱头承托栋梁的短木。即欂栌、斗栱)。无小大脩短,各得其所宜;规矩方圆,各有所施。”又主张唯才是举,不计较贵贱、亲疏、敌友。《淮南子·》记载秦穆公任用“饭牛”的百里奚(养牛),商汤任用负鼎的伊尹(yǐn,官名)(厨师),周文王任用太公之鼓刀(屠夫),齐桓公重用“甯戚之商歌”(赶车)这些人位卑身贱。人主慧眼识人,就能够安邦定国。
《淮南子》提供了进步的自然观,也有绝妙之处。涉猎天文、物理、化学、农学、医药、水利、气象、物候、地理、生物进化、乐律、度量衡诸方面。例如十二月二十一日是“冬至”,冬季进入最冷的节气,太阳黄经270°,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距离立春只有45天。二十四节气的记载最完整,见之于《淮南子·天文训》:“两维之间,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淮南子》用北斗的旋转确定季节,构成了一个天象、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月、农事、物候、气象、干支、音律的完整体系。为历朝施政、安排农事、祭祀、渔猎、行刑、出兵等等提供依据。也是道家法自然的天道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
刘安死后葬于寿春(今安徽寿县)。今寿县北36里四顶山下寿凤公路北侧,有刘安墓。南临淝水,北枕四顶山。得到各级政府的保护。
淮南王刘安,才思敏捷,善为文辞。《史记》记载:“淮南王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猎弋狗马驰骋”。为王43年,爱好治学,招贤纳士,天下归之者三千多人。淮南国由此成为文化、学术、科技的中心。淮南王及其宾客博学多才,著述丰富。主要著作二十多种,涉及哲学、文学、音乐、自然科学等等。门下有八位贤人,号称“八公”,在封地淮南国炼丹、著述、切磋学问,作《 内书 》、《外书》和《中篇》。《外书》已经失传,《内书》又称《 淮南鸿烈 》或《淮南子》,流传至今,为汉代道家学说的代表著作。该书以阴阳五行和道家天道自然之论立说,参糅儒、法、刑、名诸家思想,内容庞杂,载述宏富。传说他曾与八公在深山中炼丹求道,在炼丹中偶成豆腐,豆腐术广为流传。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制法的鼻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有人告发刘安谋反。武帝下丞相公孙弘和廷尉审理。刘安自杀,王后、太子被处死,宾客数千人都以罪受诛。淮南王国被废。
《淮南子》提供了独特的治国方略:以道家的天道自然观为核心,吸收法家的历史观,儒家的仁政学说,阴阳家的阴阳变化理论为一体,适应了西汉王朝治国的需要。《淮南子·主术训》说:“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悬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淮南王所理想的,不是法家的严刑峻法,也不是儒家的刑不上大夫。而是法律面前的公平。
《淮南子》提供了新的人才观:人尽其材,物尽其用。《淮南子·主术训》“是故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jí)楔,修者以为榈(lǘ,木名)榱(cuī,椽子),短者以为朱儒枅(jī,柱子上的支承大梁的方木)栌(lú,柱头承托栋梁的短木。即欂栌、斗栱)。无小大脩短,各得其所宜;规矩方圆,各有所施。”又主张唯才是举,不计较贵贱、亲疏、敌友。《淮南子·》记载秦穆公任用“饭牛”的百里奚(养牛),商汤任用负鼎的伊尹(yǐn,官名)(厨师),周文王任用太公之鼓刀(屠夫),齐桓公重用“甯戚之商歌”(赶车)这些人位卑身贱。人主慧眼识人,就能够安邦定国。
《淮南子》提供了进步的自然观,也有绝妙之处。涉猎天文、物理、化学、农学、医药、水利、气象、物候、地理、生物进化、乐律、度量衡诸方面。例如十二月二十一日是“冬至”,冬季进入最冷的节气,太阳黄经270°,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距离立春只有45天。二十四节气的记载最完整,见之于《淮南子·天文训》:“两维之间,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淮南子》用北斗的旋转确定季节,构成了一个天象、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月、农事、物候、气象、干支、音律的完整体系。为历朝施政、安排农事、祭祀、渔猎、行刑、出兵等等提供依据。也是道家法自然的天道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
刘安死后葬于寿春(今安徽寿县)。今寿县北36里四顶山下寿凤公路北侧,有刘安墓。南临淝水,北枕四顶山。得到各级政府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