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皮欠路债”,比喻多走冤枉路。传说有一个这样的故事:过去,潮州有个新安寨,俗称客仔寮,多为客家人所居住。本寨人最讨厌别人称他们为“客仔”,认为这是很不礼貌的称呼。所以,凡是在他们面前提及“客仔‘二字者都会自讨没趣。
有一次,一个青年要到新安寨办一件事,他不认得路,便边走边打听。他来到一个村子,问一位老者说:“阿伯,客仔寨在哪里?”这位阿伯看了看他,顺手一指,说:“喏,再走两个村就是。”这青年来到这阿伯所指引的村子,问一个人道:“这里是不是客仔寨?”那人回答:“前面走过两个村子就是!”顺手往这青年走过的地方一指,这青年说:“我刚刚走过,人家说再走两个村子哩”。这人一听,“扑哧”一声笑了。说:“你是不是问‘客仔寨’?”青年回答:“是的。”那人说:“只因不提新安寨,害你脚皮欠路债。”便把原因说出。这青年叹一声:“果然脚皮欠路债,只因自己没礼貌,活该,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