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曾有这样一个人---再忆汝昌先生
世间曾有这样一个人,一本书,他读了一辈子。
世间曾有这样一个人,超越时空,高山流水,可为知己者死。
世间曾有这样一个人,热爱中华文化胜于自己的生命。
世间曾有这样一个人,没有机构,无权无势,踽踽独行,以一己之力,挺起中华文化的脊梁。
世间曾有这样一个人,视听俱损,体弱多病,耄耋之年,笔耕不辍,与时间赛跑。
世间曾有这样一个人,淡泊名利,无视声名,只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他熬干了自己最后一滴血!
他,就是周汝昌先生,一个痴人,一个赤子,一介书生,一代大师!
初识汝昌先生缘于中国文学馆的“曹雪芹其人其书”讲座,主讲人正是汝昌先生。那时我还是个肤浅、浮躁、无知的青年,不知汝昌先生是何许人也,对《红楼梦》还停留在非常浅薄的认识上。初见先生,我就觉得:“好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头儿”,甚觉投缘,心生亲近之感。当时,汝昌先生一头白头,简朴的衣着,拄着拐棍,走路由女儿扶着,也许真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先生不怒自威,有一种独特的气场,吸引着我。只见他不拿稿,不用书,侃侃而谈,娓娓道来,讲到尽兴处旁若无人,咯咯大笑;讲到伤心处,感慨叹息,十分愁苦,俨然一个天真的孩子,我不禁暗道:“真是个率性的老人家啊!”先生的那种由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真诚、谦逊、博学一下子感染了我,先生的讲解也一下子勾起了我对《红楼梦》的好奇,于是迫不及待地想去进一步了解。从此,我走上了一条别样风景的道路:几年来,石头记,曹雪芹,周汝昌…….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由最初一个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懵懂兴趣的青年逐步地深入进去,一个美好的大千世界展现在我面前,我终于发现这才是我要找的根,用尽一生乐意去做的事在这里,是周老的指引把我领入这无限的美景之中。
世间曾有这样一个人,一本书,他读了一辈子。
世间曾有这样一个人,超越时空,高山流水,可为知己者死。
世间曾有这样一个人,热爱中华文化胜于自己的生命。
世间曾有这样一个人,没有机构,无权无势,踽踽独行,以一己之力,挺起中华文化的脊梁。
世间曾有这样一个人,视听俱损,体弱多病,耄耋之年,笔耕不辍,与时间赛跑。
世间曾有这样一个人,淡泊名利,无视声名,只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他熬干了自己最后一滴血!
他,就是周汝昌先生,一个痴人,一个赤子,一介书生,一代大师!
初识汝昌先生缘于中国文学馆的“曹雪芹其人其书”讲座,主讲人正是汝昌先生。那时我还是个肤浅、浮躁、无知的青年,不知汝昌先生是何许人也,对《红楼梦》还停留在非常浅薄的认识上。初见先生,我就觉得:“好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头儿”,甚觉投缘,心生亲近之感。当时,汝昌先生一头白头,简朴的衣着,拄着拐棍,走路由女儿扶着,也许真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先生不怒自威,有一种独特的气场,吸引着我。只见他不拿稿,不用书,侃侃而谈,娓娓道来,讲到尽兴处旁若无人,咯咯大笑;讲到伤心处,感慨叹息,十分愁苦,俨然一个天真的孩子,我不禁暗道:“真是个率性的老人家啊!”先生的那种由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真诚、谦逊、博学一下子感染了我,先生的讲解也一下子勾起了我对《红楼梦》的好奇,于是迫不及待地想去进一步了解。从此,我走上了一条别样风景的道路:几年来,石头记,曹雪芹,周汝昌…….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由最初一个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懵懂兴趣的青年逐步地深入进去,一个美好的大千世界展现在我面前,我终于发现这才是我要找的根,用尽一生乐意去做的事在这里,是周老的指引把我领入这无限的美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