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烟云吧 关注:1,233贴子:18,827

说说刘贵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酒徒用了差不多俩小章的篇幅来刻画这么一个小人。
而且明显属于小说人物,与历史无关。这在整篇小说来说,都是一个异类。
最后这个小人物的精神升华无疑是很成功的。
孙孝哲显然被打动了,而作为读者的我,更是被酒徒的**浪漫主义手法所感动。
现实中,这类选择经常在发生,要么英雄,要么小人。
没有教条式的桎梏,也没有本能式的牵强,
而是某种血性往往能够被引发。



IP属地:浙江1楼2012-06-05 18:21回复
    说到这里,请容许我上传一张图片,

    对于酒徒的回复,个人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成就感的。
    但是,他说的文章主线就三句话,其实我一直都有点朦胧:
    1大唐是谁的大唐?
    这句疑问可以颠覆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提出这类疑问的,要么穿越,要么造反。
    2大唐倒下了,我们重建一个大唐。——这里的我们值得深究,我们是谁?重建后的大唐还是大唐吗?
    3我们在哪里,哪里就是大唐。——这个就说得带点哲学意味了。
    


    IP属地:浙江2楼2012-06-05 18:31
    回复
      前面说了,对于酒徒所谓的三句话主线,鄙人一直都有点不明不白,
      而刘贵哲的自我救赎,让人有那么一点触动,联系酒徒所谓的三句主线,这个我们无疑包含了他。
      其实,刘一直都属于明哲保身,为了自己的生路,可以出卖一切的人。
      哪怕是在被王洵威逼利诱,非人折磨后,都依然死不悔改,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一个大活人。
      他就这么腆着脸活着,活对他来说一直属于最大的人生价值所在。
      没有了活,什么都是空谈。
      带着某种怜悯,酒徒不惜笔墨,对刘贵哲在王营的遭遇进行了集中营式的非人对待。
      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王洵明显有点违背日内瓦条约了。对刘贵哲的摧残,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刘贵哲的遭遇有点类似于90年代的监狱风云系列电影里边的人。
      即便这样,活下来了,对他来说是一种成就,一种荣耀。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是比一般动不动就为了所谓真理而咬舌自尽的人坚强得多?
      (电视剧悬崖里边,高科长劝宋佳的话***的经典:你们眼里的真理几十年后,就是垃圾,就是教条,不值一毛钱!)
      


      IP属地:浙江3楼2012-06-05 18:53
      收起回复
        叫刘贵哲出使孙孝哲,王洵做得更不地道,摆明是借刀杀人,什么攻心计云云,都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罢了。(从这一系列描写来看,从侧面反映了王洵做事,做人,并不一定厚道,起码对待敌人,他一向都不手软,所以本文结局还真是值得期待。)
        刘作为软蛋,未知的死好过眼前的死,出使九死一生,不出使,十死一生。
        为了那未知的活,他不怕见阎王。
        于是,他在万将军的恐吓下,战战兢兢上路了。
        这个时候,他的身份已经莫名其妙的发生了转变,是王洵的大使,而非俘虏。
        文章里边,万将军在他上路前的那段恐吓,显然有点牵强,经不起仔细推敲。
        孙孝哲要真能听你王洵的话,把没被你策反的俘虏给交出来,那他也就不可能是安禄山的干儿子了。
        关键是,酒徒字里行间的意思也正是,刘贵哲并没有被王洵策反,而是被路上的一段遭遇给感化了。反过来说,刘贵哲要在路上没遇到那档子事的话,王洵此次作为难免被贻笑大方,所谓的书信很有可能被当作厕纸。(酒徒在这里犯了小说家的通病,把某种偶然当作必然,把巧合设置成故事必然之走向,情节未免有些牵强扭曲)
        


        IP属地:浙江4楼2012-06-05 19:21
        回复
          叫刘贵哲出使孙孝哲,王洵做得更不地道,摆明是借刀杀人,什么攻心计云云,都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罢了。(从这一系列描写来看,从侧面反映了王洵做事,做人,并不一定厚道,起码对待敌人,他一向都不手软,所以本文结局还真是值得期待。)
          刘作为软蛋,未知的死好过眼前的死,出使九死一生,不出使,十死一生。
          为了那未知的活,他不怕见阎王。
          于是,他在万将军的恐吓下,战战兢兢上路了。
          这个时候,他的身份已经莫名其妙的发生了转变,是王洵的大使,而非俘虏。
          文章里边,万将军在他上路前的那段恐吓,显然有点牵强,经不起仔细推敲。
          孙孝哲要真能听你王洵的话,把没被你策反的俘虏给交出来,那他也就不可能是安禄山的干儿子了。
          关键是,酒徒字里行间的意思也正是,刘贵哲并没有被王洵策反,而是被路上的一段遭遇给感化了。反过来说,刘贵哲要在路上没遇到那档子事的话,王洵此次作为难免被贻笑大方,所谓的书信很有可能被当作厕纸。(酒徒在这里犯了小说家的通病,把某种偶然当作必然,把巧合设置成故事必然之走向,情节未免有些牵强扭曲)
          


          IP属地:浙江5楼2012-06-05 19:21
          回复
            当然,也可以说是,刘贵哲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弃子,王洵叫他过去,就是想恶心一下孙孝哲,不管你杀不杀他,用不用他,无所谓。反正,我就是拿他来恶心你一下。
            三姓家奴,曹操见了都烦,何况孙孝哲一草莽匹夫。
            你杀了他,我没杀他,相比之下,显示出我方政治立场的宽大。
            你不杀他,还用他这么一个草包,那也好,与猪为敌,好过与龙虎争斗。
            弃子就是弃子,当弃子摆脱了下棋之人算好的步骤,自行跨出一步,
            下棋之人与棋子反而互换了角色。
            刘贵哲的自我蜕变,让故事发生了质变,也让局部的道义产生了质变。
            这一质变,恰恰与酒徒提出的三条主线相呼应——我们在哪里,哪里就是大唐,你愿意做回大唐人,那么大唐就是你的,正义就是你的。
            这是一种朦胧的爱国主义意识,这种意识的觉醒,不是靠口号,不是靠标语,更不是靠教育与感化,而是一种血与泪的交集,一种乡情,一份亲情,还有那巨大的落差……
            这有点类似于佛家的顿悟,非局中人,莫能解之。
            


            IP属地:浙江6楼2012-06-05 19:43
            回复
              酒徒在《双城》五下里,就用散文诗一般的文字巧妙的刻画了这一“顿悟”,个人尤其喜欢这段文字:
              “血光一瞬间在寒风中绽放,一瞬间又被寒风凝结成冰,僵硬地凝结在人的手背上、罩袍上、脸上、鼻子上,最后由瞳孔扎进记忆中,将记忆也染得一片殷红。
              不知不觉间眼泪便淌了刘贵哲满脸,这是他的故乡。长安他从小长大的地方,他在这座城市里享受尽了荣华,然后又和上司、同僚们一起将它抛弃,抛弃了它还不算隔了几天,还掉过头来再亲手将它推入了绝境,这笔帐太大太乱,涉及到的人太多太杂,所以永远不会有衙门找他清算,可刘贵哲却知道自己这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
              他忽然明白了王洵,那天晚上要杀光所有俘虏的心情,也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安西军上下提起“重建大唐”这四个字,就个个热血沸腾,抬起手掌抹了抹他将脸上的血水和泪水,全部抹进了记忆里。”
              一个人对正义与邪恶的认识,看上去很分明,实际上往往是一笔糊涂账。
              爱憎分明的人未必是性情中人,动不动就要骂娘,仿佛世人都欠他几十吊钱,说社会不公,说****,而自己呢,自以为是其中的牺牲品。好吃懒做,还想方设法咒骂社会,想着有朝一日都别想好过——他,爱憎分明,正义感强。可就是觉得谁都欠这他点什么。。。
              这类人是好是坏?
              俩面三刀的人更招惹不起,今天跟你称兄道弟,明天他要觉着你挡他财路了,把你买了你还帮着数钱,这类人是好人是坏人?——哎,人对待家庭就很有责任感,孝敬父母,善待妻儿。
              刘贵哲的人物设置,有点类似于西方小说作品里边的小人物处理,小中见大,局部中提炼主题,酒徒在以前作品里很多的小人物刻画都比较成功,这与他对是非观的颠覆性思考不无关系,别的不说,就拿他那篇以塞上酒徒为名的散文作品《同站在上帝面前》(网友名——恐怖分子遗书)来说,就被很多人误读作是为恐怖分子做的辩护,他习惯于从主流的正面中解读其阴暗,从主流的负面中提炼其正义,虽然,作为负责任的作家对这俩者的处理都有一定的风险,尤其就国内的文学环境来说,做这俩种解读,都会受到打压。
              而刘贵哲恰恰是其解读人性最得心应手方式下的产物。
              


              IP属地:浙江7楼2012-06-05 20:22
              回复
                阿大,你是不是要考试了?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06-05 21:09
                回复
                  俩面三刀的人更招惹不起,今天跟你称兄道弟,明天他要觉着你挡他财路了,把你买了你还帮着数钱,这类人是好人是坏人?——哎,人对待家庭就很有责任感,孝敬父母,善待妻儿。
                  刘贵哲的人物设置,有点类似于西方小说作品里边的小人物处理,小中见大,局部中提炼主题,酒徒在以前作品里很多的小人物刻画都比较成功,这与他对是非观的颠覆性思考不无关系,别的不说,就拿他那篇以塞上酒徒为名的散文作品《同站在上帝面前》(网友名——恐怖分子遗书)来说,就被很多人误读作是为恐怖分子做的辩护,他习惯于从主流的正面中解读其阴暗,从主流的负面中提炼其正义,虽然,作为负责任的作家对这俩者的处理都有一定的风险,尤其就国内的文学环境来说,做这俩种解读,都会受到打压。
                  


                  10楼2012-06-05 23:44
                  回复
                    从一次偶然顿悟,有趣。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06-06 02:58
                    回复
                       韩立只觉两侧虚空金光一亮,金剪锋利刃口就丝毫征兆没有的出现在了身躯两侧,并向中间狠狠的一合而下


                      12楼2012-06-06 08:59
                      回复


                        13楼2012-06-06 09:24
                        回复
                          LZV5


                          IP属地:河北14楼2012-06-06 22:23
                          回复
                            现实中,这类选择经常在发生,要么英雄,要么小人。
                            我们就是那些被感动的普通人!!


                            15楼2012-06-13 21: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