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like 于 2012-6-4 19:36 编辑
游戏王,或者说绝大多数棋牌游戏,除了极少出现的平局以外,都只有两种结局:胜和负。无论经过了多么精彩的对战过程,最后等着我们的都只有胜利的美酒和败北的苦汁。
“不能赢就是垃圾”,这是我一直以来对竞技游戏王的价值观。自从初二第一次参加OCG比赛惨败于半决赛,到今天为止的7年时间里,每逢在对战中失利、在比赛中败落,我都会问我自己:我为什么没有取胜,为什么没有走得更远?
一:卡组/デッキ/Deck
谈到游戏王,就必须从卡组说起。
【参赛卡组的选择】
在比赛中,使用一线卡组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虽然这里的“一线”只代表使用人数最多,而并非强度,但实际上,使用人数和卡组强度是成正比的,谁都愿意使用更强的卡组去竞技,使用人数较多的卡组,一定是在强度上有所保障的。
我们暂且把环境平均占有率(使用人数/参赛人数*100%)在10%以上的卡组定义为一线,5%以上定义为二线,4%以下定义为三线。那么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单纯地从二线卡组切换到一线卡组,可以将胜率提高约20%;从三线卡组切换到一线卡组,至少可以将胜率提高一倍。
两者相差较大是因为一线到三线的落差要远大于一线到二线的落差,而且三线卡组自身的胜率偏低,基数小,提高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就相对大一些。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情况,具体数值因人而异。但一线卡组在强度上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如果你是在使用二三线卡组,而希望进一步提高胜率的话,改打一线卡组是简而易行的捷径。
【三线卡组的高回报性】
一直以来,用一套三线卡组参赛并取得上位都并非易事。但高风险必然有高回报。三线卡组的优势在于,只需一次上位便可以让使用者一夜成名。越是非主流的卡组,这种优势就越明显。
从现环境来说,你拿一套甲虫去参赛,哪怕得了冠军,也不见得有多少人能记住你的ID。但是如果你用一套先史遗产来参赛,即便只是拿了季军,也会有很多人记住你的名字。
所以,使用三线卡组,一旦获得上位,所产生的的效益要远大于一二线主流卡组。
但必须明确的是,选择三线卡组,注定要在卡组强度这个起跑线上落后于别人,想要在这种劣势下取胜,就意味着要在其他方面付出更多。太多人玩非主流卡组只是抱着“赢了就能出名,输了也能以卡组强度不够作为借口”这样的侥幸心理,这种心态是不会有所成就的。
【副卡组】
主流的多样化使得副卡组的构建难度日益增加。
一张卡的针对性和泛用性从来都是不可兼得的。具有强针对性的卡往往只能对应一个卡组,而泛用性的卡虽然应对面广,但针对某一个卡组的效应肯定不如前者。暗镜和技抽就是典型的针对性和泛用性的象征。
在副卡组的组建过程中,是重视针对性还是泛用性,要看个人意识。如果想稳胜某一个特定的主流,采用大量针对性的卡是比较明智的。如果想对每个主流都保证一定的胜率,那么投入一批泛用性的卡是不二的选择。
副卡组是和环境分不开的,脱离环境的SIDE没有任何意义。想要组出一套完善的副卡组,就要提前对环境做出分析,根据卡组分布决定每张卡的投放比例。
【一张卡的分量】
如果你经常关注上位卡表,就不难发现,它们是如此的相似。副卡组还算比较多样,但纵观主卡组,同一类型,不同的使用者之间,只有一两张卡是不一样的。
也许有人会想,差一两张卡,不会有什么区别。的确,我们假设只有一张卡不同的话,整个卡组只有1/40的差别,看起来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在实战中,1/40这个数字是永远都不会出现的,因为你不可能把卡组里所有的卡都用到。在这个高速环境里,一局打下来,能用上一半的卡组都算稀有了。事实往往是区区几回合,十多张卡便结束了战斗。
如果我们在一次对局中用了15张卡,这里面任何一张卡所占的比例都是1/15,这个比例足以对比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想象你先攻,起手6张牌,现在把其中1张换成另外一张卡,很可能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起手。
所以不要轻视这一两张卡给卡组带来的影响,一张卡的差别,也许就是胜和负的差别。要想常胜,就必须保证你卡组中的每一张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关于本文所涉及到的卡组】
现如今,任何人都能通过网络获得各类卡组的上位卡表。绝大多数卡组,只要稍加搜索,就可以获取到完善的配置方案。
鉴于上述的情况,本文在以下内容中提及一些卡组的时候,将“默认这些卡组是最佳配置,而不考虑由于卡组本身的不完善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游戏王,或者说绝大多数棋牌游戏,除了极少出现的平局以外,都只有两种结局:胜和负。无论经过了多么精彩的对战过程,最后等着我们的都只有胜利的美酒和败北的苦汁。
“不能赢就是垃圾”,这是我一直以来对竞技游戏王的价值观。自从初二第一次参加OCG比赛惨败于半决赛,到今天为止的7年时间里,每逢在对战中失利、在比赛中败落,我都会问我自己:我为什么没有取胜,为什么没有走得更远?
一:卡组/デッキ/Deck
谈到游戏王,就必须从卡组说起。
【参赛卡组的选择】
在比赛中,使用一线卡组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虽然这里的“一线”只代表使用人数最多,而并非强度,但实际上,使用人数和卡组强度是成正比的,谁都愿意使用更强的卡组去竞技,使用人数较多的卡组,一定是在强度上有所保障的。
我们暂且把环境平均占有率(使用人数/参赛人数*100%)在10%以上的卡组定义为一线,5%以上定义为二线,4%以下定义为三线。那么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单纯地从二线卡组切换到一线卡组,可以将胜率提高约20%;从三线卡组切换到一线卡组,至少可以将胜率提高一倍。
两者相差较大是因为一线到三线的落差要远大于一线到二线的落差,而且三线卡组自身的胜率偏低,基数小,提高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就相对大一些。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情况,具体数值因人而异。但一线卡组在强度上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如果你是在使用二三线卡组,而希望进一步提高胜率的话,改打一线卡组是简而易行的捷径。
【三线卡组的高回报性】
一直以来,用一套三线卡组参赛并取得上位都并非易事。但高风险必然有高回报。三线卡组的优势在于,只需一次上位便可以让使用者一夜成名。越是非主流的卡组,这种优势就越明显。
从现环境来说,你拿一套甲虫去参赛,哪怕得了冠军,也不见得有多少人能记住你的ID。但是如果你用一套先史遗产来参赛,即便只是拿了季军,也会有很多人记住你的名字。
所以,使用三线卡组,一旦获得上位,所产生的的效益要远大于一二线主流卡组。
但必须明确的是,选择三线卡组,注定要在卡组强度这个起跑线上落后于别人,想要在这种劣势下取胜,就意味着要在其他方面付出更多。太多人玩非主流卡组只是抱着“赢了就能出名,输了也能以卡组强度不够作为借口”这样的侥幸心理,这种心态是不会有所成就的。
【副卡组】
主流的多样化使得副卡组的构建难度日益增加。
一张卡的针对性和泛用性从来都是不可兼得的。具有强针对性的卡往往只能对应一个卡组,而泛用性的卡虽然应对面广,但针对某一个卡组的效应肯定不如前者。暗镜和技抽就是典型的针对性和泛用性的象征。
在副卡组的组建过程中,是重视针对性还是泛用性,要看个人意识。如果想稳胜某一个特定的主流,采用大量针对性的卡是比较明智的。如果想对每个主流都保证一定的胜率,那么投入一批泛用性的卡是不二的选择。
副卡组是和环境分不开的,脱离环境的SIDE没有任何意义。想要组出一套完善的副卡组,就要提前对环境做出分析,根据卡组分布决定每张卡的投放比例。
【一张卡的分量】
如果你经常关注上位卡表,就不难发现,它们是如此的相似。副卡组还算比较多样,但纵观主卡组,同一类型,不同的使用者之间,只有一两张卡是不一样的。
也许有人会想,差一两张卡,不会有什么区别。的确,我们假设只有一张卡不同的话,整个卡组只有1/40的差别,看起来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在实战中,1/40这个数字是永远都不会出现的,因为你不可能把卡组里所有的卡都用到。在这个高速环境里,一局打下来,能用上一半的卡组都算稀有了。事实往往是区区几回合,十多张卡便结束了战斗。
如果我们在一次对局中用了15张卡,这里面任何一张卡所占的比例都是1/15,这个比例足以对比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想象你先攻,起手6张牌,现在把其中1张换成另外一张卡,很可能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起手。
所以不要轻视这一两张卡给卡组带来的影响,一张卡的差别,也许就是胜和负的差别。要想常胜,就必须保证你卡组中的每一张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关于本文所涉及到的卡组】
现如今,任何人都能通过网络获得各类卡组的上位卡表。绝大多数卡组,只要稍加搜索,就可以获取到完善的配置方案。
鉴于上述的情况,本文在以下内容中提及一些卡组的时候,将“默认这些卡组是最佳配置,而不考虑由于卡组本身的不完善而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