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氏大宗祠,堂号为徵德堂,是祭祀芝英应氏始祖的场所。大宗祠管事会由族内功名最高、辈份最长、年龄最大、最有权威的人组成。从明嘉靖年间(1522~1566),芝英应氏恭行兄弟18人,文才武略,人才辈出。大宗祠的管事也全由他们兼任,谓之"十八恭"。自此到1949年,历年管事成员保持18人。大宗祠管事会在族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良行清房太公应尚道倡导开始,合族订有二十条《家规》,其标题为:建祠宇、守封茔、抚群从、事尊长、端心术、慎言语、养童蒙、行冠礼、议婚姻、严内外、谨称谓、崇节俭、治丧葬、时祭飨、贻世业、黜异端、厚宗 、驭群小、供赋役、殖资产。男女老幼,以此律己。若有违者,合族共讨。诸如清明祭祀、划田资助学宫义学、纂修省志访核人物、议立社仓、筹建义庄、义会、开创义市、建立文会,创办学校、竞选国大代表、选拔校长镇长保长、成立消防水龙会乃至元宵活动、打更防盗等等事宜,一般都通过大宗祠管事会讨论议决或赞允。遇有族人违犯家规公德,大宗祠则采取"开大宗祠"的办法予以严肃惩治。开大宗祠时,总管事端坐于正堂,族人旁听于堂前两侧,违者罚跪于堂前。大宗祠裁决之案,县衙一般不再更改。由于这样,非应姓邻村也间有乘开大宗祠之便,委托应氏大宗祠裁决事端。 宋明而后,芝英人文蔚起。明代,又有应仕濂独建县学,应尚道家设私塾,应屏山创建善林书院。至清代,又有应修创建西园书院,应孟义建造洞灵书院,应鼎和营建培风书院。由是文教兴隆,芝英应氏中举者39人,登进士者有应典、应廷育、应炜、应振绪、应德完、应济川、应凤仪等7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西园书院为培英高等小学堂以后,培英小学经费全由应氏大宗祠包揽。凡是应姓,学杂费全免。而今,芝英自然镇分9个行政村,1993年有2652户,8658人。此外,尚有居民委员会1个,有居民百余人。全自然镇仍以应姓为主。随着社会的变革,政策开放,其他姓氏也纷纷来芝英经商办厂。
芝英一村 1994年320户,1027人。村内有仕濂、方塘、凤山、天成、天言、邦实、晦管二、婆婆厅、谷遗堂等厅祠。仕濂公祠,即小宗祠,在方口塘北。方塘公祠,即文常祠堂。在石板街常平仓对面,凤山公祠,即行常祠堂,在小宗祠东侧。天成公祠,即荣常祠堂;天言公祠,即华常祠堂,均在米市基,两祠仅隔四五十米,正面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