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有利有弊,虽然综其本质必定是弊大于利,但是这也是大山中孩子最容易出人头地,也最不容易出人头地的一条路。少年时期总以为将来等着自己的全部都是鲜衣怒马的好年华,这个时期的梦想最天真,也最执着。完全不同于帝都繁华的农村,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立体感受到,北京之外,中国偌大。山里娃走出大山(且不论是否是好事),无外乎高考和创业。而创业又不是人人都有那胆魄和机遇的,高考也就成了几乎是所谓“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说,应试是给那些穷苦孩子的一次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总其本质,也不过是因为贫富差距而产生的社会现象。
谈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中国人才制造业每年批量向社会运输人造人才,在录取分数线越来越低的同时竞争工作岗位也越来越激烈。所以说,问题出在目前社会机制是“竞争上岗”而不是“义务工作”。义务工作建立社会文明,世界和平,国家稳定的基础上,贫富悬殊不可过大。当人人都不需为生计奔波的时候,金钱的地位就会下降很多。举个例子,比如食堂吃饭不要钱的话,你还会在意你饭卡里有多少钱么?同理,物欲横流的社会定然不可能有如此高的精神境界去关心青少年身心发展。(啊我什么都没说不要来我家查水表/送水)应聘会的火爆也反映出“人才”的廉价——诗仙那年代天生我才必有用,现在这时代的人才却要挤破脑袋以求生存,人口增长过快也是造成如今局势的重要因素。当然还有一些不方便写出来的差别因素,咦jing察蜀黍不要敲门我真的什么都没有说!这个社会对金钱的迷恋是病态的,当金钱多到一定境界,人就没有了“钱”的概念。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木然冷眼地看着贫苦苟延的人,一边大把大把地把金钱收入自己的口袋。(不行我觉得我再写下去一定会被查水表的)
综上,我的意思是想要改变中国教育现状,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文明和经济基础上的。经济是指经·济·平·衡而不是经·济·发·达,北京上海等城市经济发展足够迅猛了可是农村人口毕竟占着很大的比例(不满贬义)。文明的定义就更广了,我个人的定义是有别于动物,有正确、独立三观,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等等等等。但一切的前提还是,摆脱奴性,有抗争的欲望。某某附中出了一个敢说话的钟道然,沾沾自喜。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应该可以有这样的说话的欲望和能力的。应试教育最终毁了的是梦想,也是本性——一切向标答靠拢,从而失了自己的想法。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这样的正能量像SARS病毒一样迅速传播(什么破比喻),必能唤起重视——当然,这种事情不能过分依赖“有关部门”。
其实这种事情现在说啊写啊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就像我不可能为了追随正义而放弃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