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乐队吧 关注:17贴子:147
  • 6回复贴,共1

吉他学习的常见问题与“月经帖”之总结拿起你的吉他【转GC】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关于年龄的问题
这个是很多初学者的问题,现在几乎在GC成了月经帖了。经常有很多新人发帖询问:我已经××岁了,学吉他晚吗?
其实严格说这样的问题算不上是问题,也并不是说年龄越小学习起来就越有优势——这是相对的,可能大部分人发帖询问只是在寻求心理安慰,给自己一个支持的理由来面对周围人的目光。
我记得99年我在学琴的时候,有一天有位家长领着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来报名学习,小孩也就8,9岁那样。我的那位老师问他们:喜欢吉他吗?为什么来学吉他?小孩子摇摇头。然后他家长说是从小抓起,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然后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手还没长开呢,怎么能逼着去弹琴?
这个经历讲出来的目的,其实是希望大家回忆一下,当时为什么要去弹琴,是自己沉迷呢,还是被逼的呢,还是有着种种秘密,比如说耍帅、勾女生之类的。好,那 么问“××岁学吉他晚了吗”的兄弟,请先想想你为什么要学吉他,为谁而学吉他——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这种目的最开始都是一种动力。
你是否喜欢吉他?如果不喜欢,你学它干什么?如果喜欢,你为什么不学它?
没钱,怕人笑话,觉得自己笨,不是那块料,练习枯燥,怕年纪大进展慢、看不到成果……种种原因造成你失去了信心,看不到方向,你怀疑了,你不自信了,你觉得辛苦了,于是发帖寻求支持,寻求安慰,寻求一种新的动力。
那么,我告诉你,兄弟,你需要一种自信。并不是相信你能弹得很好,而是首先相信你学吉他是对的——我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什么不对?有哪个家伙敢来指手画 脚?他们说不行是他们的事,你学习是你的事。你用别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爱好,这不是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吗?对於指手画脚、多管闲事的人,你大可以举起 双手,竖起中指,然后对他们说一声:滚一边去吧。爷我三十岁正好是男人一枝花的时候,风华正茂、事业有成,已经可以发展业余爱好了?你们懂吗你们?
好,等你想明白这一点,别说三十岁,六十岁你去学都没问题,人家还会夸你老当益壮,不服老,如果有人说你是老不正经,你照样可以举起双手比起中指,用漏风的牙齿颤巍巍地说:“让你丫嫉妒去吧!爷已经达到这种随心所欲的境界了!”
若说年龄大有没有影响,我告诉你,有,而且很大!弹琴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体力活,手臂、手指、手腕的力量、灵活性、敏捷度要求不低,的而人年龄越大身体机 能就会逐渐衰退,记忆力衰减、反应缓慢。或许或多或少还有人不幸得了帕金森综合症,像阿里一样或者得了脑血栓像隔壁的吴老二一样看谁都哆嗦。哪怕是“上 帝”也不行。等Vai到了七老八十的时候,再让他演奏《For the love of God》,估计也不能重现年轻时狂风骤雨般的效果。
但是,兄弟,Vai已经学习过了,练习过了,刻苦过了,享受过了,成名过了,哪怕他七老八十不再遗憾了,而你,还没有学习,没有练习,没有刻苦,就开始考虑成名后的事情了,你说你是不是真的该反思反思了?(未完待续)



IP属地:安徽1楼2012-06-08 11:16回复



    IP属地:安徽3楼2012-06-08 11:22
    回复
      五 关于速度的问题
      GC本版的月经帖有一类不得不提,就是速度的问题。经常有某同学发帖:“小弟爬格子速度160了,怎么能上到180”或者“如何提高弹奏速度”的问题。
      这类帖子严格意义上说,算不上小白帖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各位兄弟的练琴的热情和进取心。
      其实说来很惭愧,我弹琴很烂,再加上数年来手上的伤也不少,练起琴来还是比较辛苦的。每次我看到这种帖,第一个反应是泪流满面:都是两只手,我丫的怎么就弹不了这么快?第二个反应就是到处找板砖,想要拍楼主:你丫的都160了,还来这里炫耀,我这没上100的是不是该跳楼了?
      后来,看多了以后也就淡然了。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对吉他而言,金属和速度永远不是吉他的全部。
      是的,速度很重要。很多炫酷的吉他独奏曲都需要速度。就算不说Angelo那种接近于肉体极限的速度,但是接触备受大家喜欢的摇滚卡农,就够不少学琴者喝一壶的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很多的朋友把速度当作了弹琴的第一要素,认为如果弹得不快,就算不上好吉他手。
      所谓“想耍帅,得弹快”不过如此。实际上在吉他演奏中,比速度重要的东西有很多。
      比如说,味道。
      思想这个东西,估计一般吉他爱好者暂时体会不到那么深,但是味道这个东西只要一听出来就会区别这首曲子与别的曲子的不同,它玄而又玄,却又感觉得出来。就犹如典型的布鲁斯音阶,到了那里,必然是那个感觉,如果不是那个音,这个味道绝对就有问题。
      同样是卡农,古典版的,弗拉门哥版的,摇滚版的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开失真用电吉他弹得很快就是摇滚了?其实不是这样。
      什么是味道,味道是能表现出你所弹奏的曲子区别于其他曲子的特别之处,并且通过这个特别之处把这首曲子表现得更加尽善尽美,使人觉得你是在弹琴,而不是在进行固定的手指运动发出声响。味道和很多东西都有联系,比如情感。你的琴无法表现出情感,就没有味道。
      所以,我的建议是,新手在弹琴的时候,首先不要上速度(这涉及到很多方面),先多听两遍歌曲,仔细琢磨一下曲子的味道。哪里是击勾弦,哪里是滑弦,哪里必须要揉弦,颤音。
      同样是一个音符,揉弦出的音和平弹出的音味道绝对不一样。
      或者换位思考一下,在滑弦的地方,你不滑弦,改击弦行不行,听起来效果有什么区别。这种思考有助于你的演奏表现,有助于对於歌曲的理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爱看吉他机器的。
      再比如说,节奏。
      一上来就上速度的朋友在后来往往都会碰到一个问题:节奏不稳。你可以不相信,但是我要告诉你,你的节奏感没有你想像得那么强,你的内心的节拍也远远不如你 想像得那么准确。想要印证我说的话其实很简单,把你的节拍器调到最慢档,再去弹简单的音符练习。在大部分时候,你卡不到拍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节 拍器的作用——绝不是用来炫耀你有钱买得起节拍器。
      毕竟大部分吉他爱好者是野路子出身,弹琴时候,脚跟着手动,起不到节拍的作用,凭感觉来,想快就快一点,想慢就慢一点。当你的速度很快的时候,慢不下来了,也不用卡拍了,只要手动得快就可以。而一旦真慢下来的时候,你就无所适从了。
      我们再做个实验,没有好好经过节拍训练,就上速度的朋友,你看着谱子跟着节拍器来弹《光辉岁月》的前奏,看看能不能卡到拍上。不客气的说,前面那一个8分休止符就能打乱你的感觉。
      所以,给所有新手朋友的建议是,先慢下来,再快上去。我有个朋友入手就是小林信一的地狱训练,经常和我炫耀他的速度比我快(确实比我快),但是如果真的要他上去乐队排练,那就出事了,估计鼓手和贝司手都会杀了他的。因为这哥们的节奏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说到这里,要告诉各位小白同学的是,如果在一首歌曲中,速度不能有助于增进歌曲的情感与表现力,对你的表演没有帮助,那么,它就不是必须的。想要快起来, 很简单,刻苦坚定持续的练习,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怕辛苦和枯燥。而想要弹得好,很难,在练习之外,你还要多多的思考(未完待续)


      IP属地:安徽5楼2012-06-08 11:23
      回复
        七 关于老师和教材的问题
        这个是经典的问题了,经典就经典在不少小白同学明明知道靠自己自学学不下去了,还非得开帖咨询大家的意见,才决定是否找老师。充分体现了我天朝民主和谐的作风。
        怎么选老师,不在本楼的讨论范围内,但为什么找老师,还是给大家讲一下我的经历,可能你听了会有点启发。
        04年的时候,我高考结束,重新捡起吉他,我老妈大概为了补偿我这三年来的刻苦,非常积极地带着我去找老师学琴。
        然后在我家对门那条街的世纪广场,地下一层,有一个叫“华夏音乐学校”的地方,名字叫得很大气,但是我总觉得是个山寨的音乐学校。报了名交了钱,见了老 师。我那个老师姓冯,经常在外边给人家什么开业典礼、庆祝活动表演,一次拿个几百块钱报酬,混得比较寒酸。当时还染着一头黄色的板寸,卖了我一本少页的 《民谣吉他经典教程》。这个老师虽然看起来比较不靠谱,但是还算有点责任心。
        我后来之所以自学贝司、电琴都是因为他把我领进了门。因为第一节课他讲的不是平常草台班子讲的C大调和弦,而是十二平均律,后半节课就是指板的音阶,和基本练习。第二节课是讲节奏和基础练习,第三节课就直接干到音程去了……(这速度,都赶上神七了)。
        虽然他讲得很快,但是对於我的启发和帮助非常大。后来当我上大学的时候,开始自学,乐理和技巧方面都是跟着他的路子来的,如果没有那些基础,可能我根本就 学不下去枯燥的乐理,也不知道自学要学什么方向,怎么练习。那时候死记硬背的乐理现在倒是方便我去读一些音乐方面的书,不至于说如坠云雾中,茫茫找不到方 向。
        每当一想起这个,我就觉得“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说法还真不是白吹,起码他把我领进门了,不至于找不着路子。
        一个老师的作用,不在于说教了你多少高级技巧,而在于首先他给你了一条路子,让你踏上了这条路,有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而你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和问题,不至于说一个人苦苦思索没有答案,会有老师帮你解答疑问(二流子老师除外)。最浅显的好处在于,一个技巧,你一个人琢磨,可能怎么也不得要领,但是如果有个人给你示范,提示里该注意什么,你学起来就轻松了。
        如今网络非常发达,资讯也不像我那时候比较闭塞,好教材也得不到传播。很多详尽的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老师的作用,但是那种手把手教的感觉,无论你怎么看视频,怎么读教材都是不可替代的。(感性了,见谅见谅。)
        所以,找个好老师,是你入门的捷径,也可以使你避免走太多的弯路,存在太多的疑问,因为视频是千篇一律的,永远不可能针对你一个人的具体问题来指导你。
        教师的问题说完了,现在说教材。
        事实上,GC本版的教材询问帖子和回答,基本上只有两个答案:1小林克己 2乔伊节奏和主音,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答案比如:小林信一,吉他自学三月通等等。
        哪本教材比哪本教材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你要选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得是最适合你的,你能看得下去的,不至于练了一半没有信心练下去了。
        很多朋友的自学之路大体如此:询问哪个教材好,然后根据网友推荐,去买了一套,以及大的热情开始练习,练了几天后热情不在,觉得这教材太难了,太枯燥了, 太不适合初学者了,太没有品味了,太不速成了;然后再次发帖询问,换了一套教材,继续以极大的热情开始练,练了几天后热情不在,又开始发帖询问换教材了, 周而复始。不是在询问换什么教材,就是在去购买新教材的路上。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兄弟,真是难为你了。我就说句实话吧:这世界上永远没有速成的吉他教材。
        经典的教材之所以经典,不是说它能让你速成,而是它能让你稳定而持续的前进。如果这个道理你不懂的话,换什么教材都没有用。
        关于教材我只说三句话:第一,选择适合你水平的教材,是从头开始还是技巧进阶;第二,你得能看得下去的教材,不至于让你丧失信心和热情;第三,有了教材还要有练习,教材不是血瓶,你按个快捷键就能使用得了。
        哪怕你买上500套小林克己,拉上一卡车的乔伊主音,但是你不看不练,你要是还能学会,那你根本就不需要练吉他,你根本就是上帝他老人家。(未完待续)


        IP属地:安徽7楼2012-06-08 11:23
        回复
          八 关于买琴选琴的问题
          买琴选琴的问题不一定是小白贴,但一定是“月经帖”,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少兄弟在手有余钱的情况下,当然就会考虑自己心仪的琴,或者鸟枪换炮,买把新琴练习。
          如果又是小白又是“月经”的话,估计就让人有抗不住了。典型表现就是发帖:新手买琴,手头有×××元或者××××元,大家推荐一下。
          其实有些经验的兄弟,往往自己都有所选择,选择几把自己能承受的价位的、适合自己风格的、自己喜欢型号的、有口碑的琴,来请各位使用过的朋友介绍一下他们的使用经验,根据评价来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也有些小白同学,上来就是上文那么一个帖子,然后内容写上“RT”,就此闪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可就有些对不起辛苦给你建议的朋友了。
          为什么“RT”如此不受人喜欢,因为买琴是你要买琴,请GC的兄弟们来帮助,那么起码你要再给一些信息上来,这不是礼貌与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选琴买琴的问题。
          首先,新手决定自己要买把琴,需要帮助,那么你先要告诉大家的是,你有多少资金可以使用,这决定你买的琴的牌子和层次。我想还不至于有人说“小弟现在手头有RMB 800大洋,要买Framus,大家推荐一下”之类的事发生。
          其次,琴是你自己用,那么你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音色,准备来玩什么风格的音乐。如果是喜欢清亮有点复古的声音,那么Fender一定是首选,如果是重金属类的,那么BC Rich、LTD,Jackson都是不错的选择,好,要是你是有钱人,那不用说了,上PRS、ESP和美豪、以及7V吧。
          许多同学在还没有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音色、什么音乐的情况下,就先盲目地选择了一个知名的牌子,把自己局限在这个牌子内,再来挑选。我的建议是,如果有试 听的话,请先听一下这个牌子的琴究竟音色是怎么样的,不至于买了以后又觉得不适合自己。当然,如果你要玩流行的话,估计要求没那么高了。如果不是邮购的 话,在当地琴行,你可以自己亲自去听一下,感受一下各个琴的音色,再坐决定。因为别人说的话,永远是别人的感受。
          再次,关于琴的设计问题。在买一把琴之前,你要弄清楚什么是ST,什么是LP, 什么是单摇双摇固定,什么是单双拾音器,什么是档位这些基本的问题。因为很可能你买了一把双摇琴却发现自己几乎不用摇把,但是换弦时麻烦非凡;或者你买了 单拾音器的琴却怎么也做不出厚重的金属音色,开始后悔,当然还可能,你兴冲冲的拿到琴,发现琴颈的厚度有些厚,而你的手太小,用起来不舒服,这时候就是哭 笑不得了。
          最后,关于选琴的问题。选琴是技术活,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同一批次出厂的产品都有所不同,一定要多试几把,挑出你最满意的一把。至于怎么选琴就不多说 了,帖子内有的是,请使用搜索功能。别人的建议可以参考,但是买琴终究还是你自己去买,不可能说GC的大虾们各个都有空陪你去买琴。所以充实自己,多了解 一些知识是必要的,而不是上来就一个小白帖,让人帮你推荐。
          如果一个帖子是“小弟要买琴,现有1×××元,请大家推荐一把”,估计大部分人会推荐cort或者爱版纳的低端琴,当然SQ也有。
          如果一个帖子是“小弟要买琴,现有×××元,请大家推荐”,那么通常情况下,SQ是当仁不让的。
          好,如果一个帖子是“小弟要买琴,现有××元,请大家推荐”,嗯,兄弟,你要布鲁斯口琴吗?
          真正的NB人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小弟现有三千亿欧元,请大家推荐我是把Fender的厂子买下来呢还是把Gibson的厂子买下来呢?”
          得了,你可以两个都买下来,顺便再带一个ESP。(未完待续)


          IP属地:安徽8楼2012-06-08 11:23
          回复
            九 关于排名的问题
            鉴于30楼的gundamz2大虾提到了“XX大师和XX大师究竟谁更NB”的这么一类帖子,那么我们来简单说说,感谢gundamz2大虾。其实这种帖子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各种来源广泛的、五花八门的、无奇不有的排名榜。例如前几天本版出现的被Zakk狂喷的滚石杂志的排行榜。
            在我看来,冠以“史上最伟大的”“史上最NB的” “史上技术最优秀的”的种种名头的排行榜,完全可以说是“世上最扯淡的”排行榜,除了制造出让狂热的粉丝团互喷的大量口水贴之外,没有太大的实际用处—— 当然,还能让他们的杂志热卖一下,让老板主编数钱数到手抽筋,千万别以为他们是怀着“对於摇滚及吉他手的极大敬意”来搞这个排名。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Yngwie的,当然也没喜欢到非要逼着人家承认说英胖子就是比Steve Vai要强。当然对任何一份榜单而言,如果英胖子没有出现在前十位,我就觉得这个榜单八成是某个吉他大师的雇佣的三流枪手写的。
            言归正传,为什么说吉他手排名榜之类的东西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主要在于吉他排名榜这个东西,并不像福布斯富豪榜那样有着可以量化的评判标准,比如财富资 产。换句话说,吉他的演奏水平,是没有具体的量化评判标准的。因而,我们在评判一位吉他大师是否比另一位吉他大师更NB时,就往往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
            那么就请各位狂热的粉丝——无论你喜欢Jimi Hendrix还是Eric Clapton,抑或Joe Satriani,Van Halen,当然,我们的“上帝”Vai,以及英胖子、Slash等等——仔细回忆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位吉他手,我敢保证,你之所以喜欢他,绝对不是单纯因为他的技术(当然,如果你只认技术不认人,那兄弟你一定是技术狂人)。
            举个例子,我之所以喜欢英格威,是因为他除了琴弹得好之外,还有一段接近于传奇的经历,大家耳熟能详:话说英胖子还不是现在这么胖的时候,他出了车祸,然 后导致一只手几乎失去感觉,然而凭着顽强的毅力和练习(当然还有发达的现代医疗技术),他又重新站了起来,并且比以前更加NB。
            就是说,因为这事情,我觉得英胖子是个有毅力的人,因而我很佩服他,当然他的新古典主义也确实对我的胃口,所以我喜欢他。当然如果他像年轻时那么帅,估计不仅我喜欢他,还有很多小姑娘都喜欢他,尽管她们不知道英格威和英格玛有什么区别。
            还有传奇中的传奇吉米·亨德里克斯,其实你要说有多少粉丝认真仔细的研究过他的音乐和技术才喜欢他的,不见得各个都是。关键在于他像流星一样短暂而璀璨的生命,在光怪陆离的生活下,在癫狂的吉他演奏中,绽放出了最大的光彩,尽可能地让人知道了什么是传奇。
            还有Steve Vai,毫不客气地说,恐怕某部分号称Vai的粉丝的人,并没有听过多少Vai的曲子,只是无意中看到了《For the love of God》的现场视频,因而惊为天人,以粉丝自居。当然Vai修长的身材,飘逸的长发,以及潇洒的台风都深深折服了他。但是你要是真让他说Vai的技术比Eric有什么更NB的地方,估计他也说不出一二三五。
            不得不说,有时候,我们在为“某位大师和某位大师究竟谁更NB”问题而狂喷口水时,并不是为大师争辩,而是为自己争辩。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争辩的永远是我们这些粉丝。
            试想某天清晨,英胖子在家里喝咖啡上网逛吉他中国英文版时,猛然间看到滚石杂志推出了新一年的吉他手排行榜,仔细一看,不禁气得浑身发抖,大怒:“¥%……※×(※×(外语,不好意思,不会打)”翻译过来就是:“MD,凭什么Vai那老小子比俺排名要高17位,嗯,我那前边那16位都是干嘛的啊?”——这绝对是个喜剧,滚石绝对是个杯具。吉他大师本身是不会因为一个古怪的排行榜因而改变他们的风格技巧,或者对自己产生不自信的。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因为他们能坚持自我。
            好,我们怎么来判断一个吉他手比另一个吉他手NB啊?只有一种情况,两个人水平相差非常悬殊的情况下,你可以进行判断。比如说Slash要比小弟我强几千 


            IP属地:安徽9楼2012-06-08 11:24
            回复
              几万倍,你说几亿倍也是可以的,毕竟小弟我的吉他水平作为分母无线趋近于零。好,但是你敢不敢说Slash的技术比Eric Clapton强?哪怕强0.00000000001倍?你不能确定。
              因为吉他演奏是不能量化的,你说速度可以量化,比如说B.B.King估计拼速度是拼不过Angelo的,这倒是真的,但是你能不能说Angelo就一定比B.B.King要NB?不能。
              可以量化的东西,对吉他手而言,除了速度外,估计就只有力量了,那么我们仅靠这两个标准来判断哪个吉他手更NB吗?那么不需要吉他演奏,最好请英胖子和Vai两位大神先进行100米跑,然后各举三十公斤的哑铃来决定谁更NB得了。
              吉他演奏的评判,不是网游里边的人物PK,没办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好,假如我们用这种方式来比较Kurt Cobain和Kirk Hammett,请问柯本的攻击力、防御力、闪避和五行抗性以及HP、MP是多少?
              嗯,请问Kirk的力量、法术、敏捷、元素等属性是多少?
              俩人PK估计还得打一会呢,万一Kirk一个暴击秒杀了柯本,你能不能就此判定Kirk就比柯本强?
              话说此时柯本咬牙切齿:MD,爷还没开光环呢!俺们重新打过。
              对吉他手而言,尤其是水平接近的吉他手而言,很难说谁比谁NB,谁比谁伟大(尤其在伟大这个词还涉及到影响力方面的时候)。因为判断的标准很多,很杂,很难,很乱。风格不一样,技巧不一样,你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呢?
              其实平心而论的话,吉米·亨德里克斯的技术拿到现在恐怕算不上最NB的了,但是无数的榜单都仍然愿意把他,这个因为种种原因早逝的吉他手列在第一位。一个 已经去逝的人,一个在现在技术算不上最NB的人,一个永远不可能再跑到台上与诸位吉他大师比拼的人,为什么能占据第一?
              因为在他那个时代,他超越了时代。
              我们知道,一项运动或者说一项技术刚诞生时,水平必然是低下的,而且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对于这项活动的理解程度都差不多,都在摸索中进步。这时候,如果 突然出现了一个于这项活动的理解高于其他人的人,那么他必然是一个天才,并且显得鹤立鸡群,超越旁人,引领并推动着大家的进步。等到这项运动的发水平发展 到他理解的那个程度时,他的技术就显得不突出了。然而,他在这个发展史上的地位谁也不能抹杀。就诚如提到球王,人家一定会想到贝利,尽管你不能确定贝利在 技术上就一定比现在的梅西强大。
              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能平心静气的看待各种排名,大师的水平不会因为排得名词低就显得低下,也不会因为名次高就超凡脱俗。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吉他每有英雄出,哪管排名高与低”,不外如是。(未完待续)


              IP属地:安徽10楼2012-06-08 1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