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记者谭利娅报道,中国的太空计划发展一直是国外媒体一大关注焦点,并且很多分析都认为,中国的太空计划未来将拥有光明的前景。美国《自然》杂志日前刊登文章说,尽管中国日前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可能并不能取得预期成果,但这对中国来说只是一次较小的“挫折”,未来中国在太空领域还将“稳步前进”。
美国《自然》杂志11月15日刊文说,由于搭载“萤火一号”的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发射任务可能失败,中国探索火星的计划也可能会遇挫,但对于中国这个在近几年来连续成功完成重要太空任务的国家来说,它只是“相对较小的一次挫折”。
文章认为,类似“天宫一号”对接任务的这些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显示,中国将日益具备在不与其它国家合作的情况下独立开发并发射太空探测器的能力。
据报道,一名曾经与中国太空科学家进行过合作的欧洲研究人员表示,多年来由于一直缺乏一个明确的国家战略性计划,中国的科研人士探索太空总是受到阻碍。许多发射计划都因为融资、建设和卫星发射部门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不能顺利进行。不过,自从今年7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设立了国家空间科学中心(NSSC)之后,这一切都将得到改变,因为NSSC将对中国的太空科学和任务进行总体控制和中心策划。 文章还列举了一些据称是NSSC未来几年计划完成的任务:2014年中国将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而2015年中国将完成“夸父计划”任务——它将会研究太阳对于空间天气的影响。另外,中国还计划于2014年首次发射“长征五号”火箭,由于它可以将重达14吨的载荷送入一个高椭圆轨道,这将让中国具备发射“福布斯-土壤”那样行星际探测器的能力。
欧洲航天局位于荷兰诺德惠克的欧洲航天研究与技术中心的任务经理菲利普·埃斯库贝说:“NSSC的任务选取和计划程序多多少少有点像我们在欧洲航天局准备任务的方式,这非常受欢迎。”
据报道,埃斯库贝曾经在2003年至2004年与中国科学家有过合作。他相信,随着中国未来更多资源投放到太空科技领域,未来中欧合作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原则上,加入到中国的空间任务对欧洲研究人员来说是比较有利的。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发射任务的一些相关工作还并未对外开放过。”报道还援引一名英国太空科学家的话说道。
美国《自然》杂志11月15日刊文说,由于搭载“萤火一号”的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发射任务可能失败,中国探索火星的计划也可能会遇挫,但对于中国这个在近几年来连续成功完成重要太空任务的国家来说,它只是“相对较小的一次挫折”。
文章认为,类似“天宫一号”对接任务的这些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显示,中国将日益具备在不与其它国家合作的情况下独立开发并发射太空探测器的能力。
据报道,一名曾经与中国太空科学家进行过合作的欧洲研究人员表示,多年来由于一直缺乏一个明确的国家战略性计划,中国的科研人士探索太空总是受到阻碍。许多发射计划都因为融资、建设和卫星发射部门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不能顺利进行。不过,自从今年7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设立了国家空间科学中心(NSSC)之后,这一切都将得到改变,因为NSSC将对中国的太空科学和任务进行总体控制和中心策划。 文章还列举了一些据称是NSSC未来几年计划完成的任务:2014年中国将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而2015年中国将完成“夸父计划”任务——它将会研究太阳对于空间天气的影响。另外,中国还计划于2014年首次发射“长征五号”火箭,由于它可以将重达14吨的载荷送入一个高椭圆轨道,这将让中国具备发射“福布斯-土壤”那样行星际探测器的能力。
欧洲航天局位于荷兰诺德惠克的欧洲航天研究与技术中心的任务经理菲利普·埃斯库贝说:“NSSC的任务选取和计划程序多多少少有点像我们在欧洲航天局准备任务的方式,这非常受欢迎。”
据报道,埃斯库贝曾经在2003年至2004年与中国科学家有过合作。他相信,随着中国未来更多资源投放到太空科技领域,未来中欧合作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原则上,加入到中国的空间任务对欧洲研究人员来说是比较有利的。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发射任务的一些相关工作还并未对外开放过。”报道还援引一名英国太空科学家的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