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聆雨吧 关注:6贴子:338
  • 1回复贴,共1

【且评天下】陈辉 妖妖or小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6-09 09:15回复
    当代文学课上让讨论《绿毛水怪》《一地鸡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我的一些观点。
      三篇小说,第一篇看的是王小波的《绿毛水怪》,感触挺深。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脑子有点儿晕,它转换的太快了,最初我以为在看一本叛逆少年的青春成长小说,类似韩寒《三重门》那样的,然后,它转化成俗气但是哀伤的言情小说,但我还没感动起来,它又变成了一篇魔幻小说,还是伪魔幻小说,因为我觉得它的荒诞性大于魔幻性。但马上,它又变回了言情小说,还是人妖情未了那种类型的,最后,我发现它还是一部荒诞小说,所以看完这部小说,我挺郁闷的,当时写下一句话:王小波用这样一篇既真实到直击现实,又虚幻到天马行空的小说,鄙视着我们现实中的懦弱和想象上的匮乏。
      虽然被鄙视了,但我还是喜欢这部小说,被它触动了。这种触动主要来自两点,一是语言,二是人物。
      王小波的语言是口语化的,平常的,随性的,带点儿黑色幽默和自嘲,即使控诉也显得轻松,即使抒情也不过分。比如小说前半部分孙主任几次完全无赖地找茬,对陈辉,妖妖不分青红皂白的冤枉,作者都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处理了,让人以为这对才六年级的孩子的伤害并不是很大,但看到这两个孩子在对话中说:“世界上就是小孩好,真的,还不如我们永远不长呢。”我才明白这些事对两个孩子的打击是多么大。当他们开始憎恨这些卑鄙复杂的大人,希冀永远留在小时候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成为他们厌恶的大人。他们的童年从这一刻开始死去。可他们又拒绝长大,所以只能变成绿毛水怪,以一种荒诞的方式逃离这个现实世界。作者在写孙老师谋杀童年的事件时,原本可以写得苦大仇深,可他没有,感情都内敛在幽默的文字里,但偏偏就是这样,才更打动人。其实这种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更加突出,比如最后张大民抱着树说你们不能这样啊,得给我妹妹留个房间,不能让她死不瞑目啊。又是没完没了地贫嘴,没看过电视剧,但想想这个画面,其实挺喜感的,可是看到这儿,谁会笑呢?不哭出来就不错了。
      戏谑,随意,自制,踏实,我现在特别喜欢这样的语言风格。所以这三篇小说我都挺喜欢。
      不过,刚开始看《一地鸡毛》的时候,我不喜欢,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它太真实了,很多地方宛若我记忆不多的幼年生活的再现,灰色筒子楼,小房子,水泥地,保姆,爸爸妈妈因为小事吵架…….真实得让我心生畏惧。刚看的时候,我一直问我自己,难道曾经,在我父母都还是青年的时候,他们的生活这样现实无聊吗?难道将来,我也要这样吗?幸好后来,我给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爸爸最初是大学老师,是那种国家分配,铁饭碗,可以得过且过,公务员似的大学老师(不包括待遇),后来下海做生意,就是老师今天说的被“小林”管的那些人,很难,有时候要在“小林”面前装孙子,但我崇拜他。倒不是说他坚持梦想什么的(每次跟他说梦想他都会笑),只是因为,他有勇气有恒心不让自己的生活落得“一地鸡毛”。小林是一个在现实面前屈服的青年,今天很多同学说同情他,觉得他辛酸,我十分诧异: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不艰辛琐碎的,我们去同情一个因为现实放弃梦想,庸庸碌碌还自我安慰,以为这就是人生智慧的人,是不是有点儿太诡异了?何况,正如老师说的,今天的他们何需我们的同情?我见过一些二十年后的“小林伯伯”“小林大妈”,有的混得好,有的混得不好,道貌岸然,话说的一套一套的,有的要钱,有的要脸。唯独不要的就是同情。我不是理想主义者,我知道我们必须在琐碎人生,不公待遇,复杂人际里放弃一些东西,比如,想上好的学校,但划不进那个区,就要去考试,像萝卜一样供人挑选,然后交赞助费。可是,这并不是我们放弃梦想,屈服现实的理由。我庆幸我看到《一地鸡毛》,它让我反思我父母的生活,并更加为他们自豪。它也让我坚定了绝不让自己的生活变成一地鸡毛的信念。今天课堂上一位同学发言中的一句话特别触动我:我不希望二十年后的我让我今天非常讨厌。当时我就发到人人上,在后面又发了一句:我宁可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也不要做一个庸庸碌碌的人。
      说回到《绿毛水怪》,一开始我就说,其中的人物特别感动我,就在于此。我觉得这两篇小说中的人物之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陈辉,妖妖和小林,极端理想和极端现实,对于前者,我欣赏但感觉没必要那么决绝,我们总是要长大的,没有办法,但童年的一些东西还是能坚守的,没必要变成绿毛水怪,逃离现实(当然,这是针对现在,放在文革那会儿,就要打几个问号了)。对于后者,我只有鄙视,如果将来我变成那样的人,那么今天我就用我十九岁的眼睛将她鄙视个够。
      很稚气吧?呵呵,最后借用苏醒《分裂》的一句话:你还有未消的稚气,因为我还有点志气。
    


    2楼2012-06-09 0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