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别后,更相逢,知与谁同?
某时想想,岁月时年,也不过如此,晨露朝曦,还只对花红,雁云流水,也只有弹指匆匆一挥间。一挥间,你作了路人,成为小城的过客。
只能记得翩翩少年,美人如眷,却不曾想过有一天再行过这山,再遇见这水,再踏上这桥时,还是一如往日地动情,情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深。情之至也。
小城是水里的秘密。
鲜有人知道,这里有一座小城。二水环绕,一面向山,一面绝壁。山依水而立,水借山而成,山水交错相应,成天然造势。内有小镇,几十余户人家,大都耕种桑麻,做着养蚕的营生。安逸闲适,不惹尘埃,少了世俗喧哗,多一份静谧,似乎自成一方世界。凡是从外面进来的人,再也没有想过要出去;凡是出去的人,也断然没有能回来的道理。若不是船家醉酒后偶然说破,我几将也要舍下流苏,在这里种桑采桑,成了每日来往云水间的船客。
若是与这山水相伴,人也会变得那般娇柔清透,像是褪去木胎胚质,换了筋骨,成了界外之人,不在五行。船家笑着说,这里的人大都是以前无意中进来的,进来后稍过时日,不知是因被这山水的品性所诱,还是真的起了想法,再也没了回去的念头。
我想,这若是早先让我遇到了,总归是要做一番长相厮守的挣扎,最后却也难免会抑郁寡欢,挥一挥衣袖,从容不得。
此刻正行船处,只得见前方横卧一桥,恰似晚虹,衔山傍水,左右两岸像是依附而生,延绵至看不甚清楚的那远处。正要询问,船家索性便停了下来,将船泊在一处,收起船篙,又另将满满的油灯,挂于蓬前,然后,并不顾客状便拿了酒壶径直上了岸。我也就随后跟了去。
以前听闻,但凡有人的地方,亦是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是之谓“世俗”。但我现目光所及之处,人人莫不恬淡闲适,怡然忘我之境。这可能就是山水与人相和谐的结果,山水不因人的庸俗而避及,人亦因懂得山姿水韵,而不取夺之,人与周遭,合而为一,山水亦是我,我亦为山水,浑为一体。
我称之为,魂。一城之魂。
这也许才是那些有缘所见之人再也不愿出去的真正原因,身外世俗百态,千万红尘丝缕,若寻得这样一处的绝佳之境,谁又忍心离去?只是这些,当是外人所不能懂,亦是他们所不能得。
岸上总归是比船中水面的世界要热闹了些,尤其是在夜色将近时分。站在桥上,视线略过水面倒影,似乎就能听得到那种喧闹的安静。极目尽处,半入江风,半入云。
随船家进了一店铺,原来是一酒铺。只是自进来时丝毫未曾闻到一丝酒香,我虽不喝酒,但也懂得酒以其香而归其品,打酒的姑娘见我眉间神色,只把酒壶给了那船家,安排其在一处小坐后,又转身抬头对我说道:“这位先生怕是外来的客人。”我点头含笑,算是应了。“既是外来的,自然是不知道我家这酒中之妙”,说完,窑了一勺用小碗送我来,见我推脱之意,“先生放心,这酒与寻常酒并不相同,即使启封,未入口中,也并无半点酒味,更莫提酒香,其中之韵,唯有夜来方能觉察。故又名‘夜来香’。先生尝一口,不妨事。”虽说如此,可着实因为没有饮酒的习惯,又有心理作祟,我也只稍微尝了一口,也不知当真是我不懂饮酒,还是怎么,直觉口中润滑,除此之外,更无其他。
和船家打了酒后,就直接回了船上。因为船家说,夜色中的小城,自有另一番韵味,不如趁微光之前,将这山水游尽。况在这途中,船家又不停与说来这山水,使得我欣然便起了更大兴致。
这水因由一桥划界而分,也自然由两边不同景色而名。桥东一面,因为向着晨光,便命名为“紫华”,取“紫气东来,华而初上”之意;桥西一面,因背而临水,便命名为“夕落”,取“残阳斜照,叶根不落”。前一名字,我倒是明白一二,只是后一名字着实不甚理解。后来回去时,又遇有一卜卦先生相告,原来“残阳写照,叶根不落”,即是叶落难以归根之意。紫华应着不尽希望缠绵,奚落却略显沧桑十分,不得不感叹此中人用心之绝伦。或许,当真是一位山外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