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极端
其一是,暴力抗法程度越来越激烈,场面越来越触目惊心。
其二是,城管野蛮执法愈演愈烈,也遭受越来越多人的痛恨。
无论是哪一个极端,都是现代化城市里一道极不和谐的街景。
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在城管与无照小贩的冲突中,社会舆论表现出较强烈的倾向性。大多同情和支持无照小贩,而对城管多有指责。对此,有城管队员心里在问――
为什么城管处在如此尴尬的位置?
在中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官方网站论坛上,一位城管队员发帖说:“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兢兢业业,特别是节假日无数次的加班加点,还要面对群众的误解和不支持,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在极大的压力下。为什么我们就一直处在如此尴尬的位置?”
李志强被刺后,网民表露的大多是对杀人者的同情。李志强被追认为烈士,网上也有反对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把城管推到如此尴尬的境地?
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城管队员也是人,城管只是一个职业。城管执法,只是在尽职。既是执法,就有一定强制性。有他们的存在,就不应该有无照小贩的存在。管理不好无照小贩,就是他们的失职。李志强被刺,他的家庭同样承受着巨大悲痛。人们为何对他的死表示冷漠,反而对杀人者寄予同情?
看起来如此泯灭基本人性的反常,实则有一个更基本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无照小贩们很大一部分是外来人员、下岗职工。他们到城市里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讨生活。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得不到社会保障机制的救济,做点小生意、小经营,便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饭碗”。城管要取缔、没收、罚款,小贩就没了“饭碗”,在极端时候他们就可能“拼命保饭碗”。人们同情小贩就在于,我们的社会不能剥夺他们维持基本生存的“饭碗”!
遗憾的是,鲜有人回答城管队员的对其存在处境的追问。一些人只是从不少方面提出了解决城管与小贩之间矛盾的办法,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