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吧 关注:3,602贴子:53,362
  • 16回复贴,共1

公孙阏生死之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


1楼2012-06-13 20:37回复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小说,但是很多人拿它当正史读,比如写《读春秋》的贾志刚。不过,我们不能否认,因为《春秋左传》所谓的微言大义,使得很多历史的事件情节被省略或略写了,从而导致阅读它的趣味性呗减少。可是辩证的说,它又给后世的我们对那个时代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东周列国志》以小说的手法,较为全面的解读了春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虽然有些史实被忽略了,虽然有些事件的时间被错乱了。可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好的小说。
    只是,现在我在写东周列国的故事,有很多人也在写,有的人写了一部《读春秋》已经出版了。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写的东西是小说,那就要告诉读者,我写的是小说,你读的时候可不要当他是正史。否则你就有误人和骗**之嫌。呵呵,好像有些严重哈。
    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春秋左传》鲁隐公十一年,有这么一件事。郑国和齐国、鲁国攻打许国。事前郑国在太庙阅兵、发放兵器。为了决定谁是先锋,大夫颖考叔和大夫公孙阏两个人争了起来。结果,颖考叔把郑庄公实现预备好,准备赐给先锋的战车的车辕给夹在胳肢窝底下跑了,气得公孙阏在郑国都城新郑,满大街追颖考叔。
    最终,公孙阏还是没有郑国颖考叔。郑庄公还是让颖考叔当了先锋。
    对于这个决定,公孙阏很不高兴,于是在对许国作战中,眼见颖考叔要攻上城墙的时候,公孙阏下了黑手,把颖考叔给射死了。从而就有了“暗箭伤人”这个典故。
    事后,《春秋左传》中记载,郑庄公没有找到凶手,就让全国的军队,一百名士兵集资出一头猪,二十五名士兵集资出一条狗和一只鸡,白天晚上、走着坐着诅咒放暗箭射死颖考叔的人不得好死。
    此后,没有记载公孙阏是不是被骂死了,也没有记载郑庄公最终发现凶手是公孙阏把他逼死。但是余邵鱼、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说公孙阏被骂死了。今人贾志刚教授在《读春秋》中说公孙阏是被郑庄公最终发现给逼死的。
    这两种说法不统一没有关系,可是还有另外一个不统一的说法。
    这个说法是杜预的。
    杜预,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儒学家。
    《春秋左传》鲁庄公十六年记载,郑厉公复国后,在实施了短暂的怀柔政策后,死掉了温柔的面具,在郑国开展了针对曾经驱逐他的“雍纠之乱”参与者的大清算。
    在这场政治大清算中,始作俑者祭足早年已经去世了,但是两个主谋还在,《春秋左传》原文记载这两个人是:“伯治与于雍纠之乱者。九月,杀公子阏,刖强鉏。”
    杜预在他的著作《春秋正义》中,对“公子阏”这个人提出了疑问,并作出正解。原文是:“公子阏,安末反。案隐十一年,郑有公孙阏,距此三十五年,不容复有公子阏。若非“阏”字误,则“子”当为“孙”。”
    白话文是:公子阏这个人。根据鲁隐公十一年记载,郑国已经有一个公孙阏了,距离现在鲁庄公十六年只有三十五年的时间,根据古代姓名礼仪的规定,是不应该再有公子阏这个人的。如果不是“阏”这个字的记载除了错误,那么这个记载中的“子”字就应该是“孙”字。”意思就是说,如果《春秋左传》没有把公子阏这个人的名字搞错的话,那么这个公子阏就应该是公孙阏。
    现在问题简单了,《春秋左传》是不是把某位公子的名字错误的给写成了“阏”?
    我认为不会。为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春秋左传》既然记载了公孙阏和颖考叔争车、暗箭伤人和郑庄公组织军队诅咒这些事情,如果当时公孙阏死了,为什么不记载?颖考叔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孝子,公孙阏暗杀了他,如果真的死在诅咒中,为什么不记载?这可是儒家口诛笔伐诡诈小人的经典案例啊!
    所以初步结论是,公孙阏当时没有被骂死。
    第二、公孙阏当时和颖考叔争做先锋,可见这个人确实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后来郑国讨伐许国的战役中,颖考叔的表现,也充分说明颖考叔这个大孝子也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可惜他被公孙阏暗杀了。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国家的栋梁。在已经丧失了一员大将的情况下,以权谋著称的一代枭雄郑庄公会再杀一员大将来削弱郑国的实力吗?
    这个推断就让后来,郑庄公组织军队诅咒杀死颖考叔的凶手,而不是彻查此事的行为变的合理。说明他知道公孙阏是凶手,可是他不能一查到底,然后杀了公孙阏。
    这就说明,郑庄公是不可能逼死公孙阏的。
    第三、看看“公孙阏”的名字和“公子阏”的名字之间的差别。
    公孙阏这个称谓有两种可能。
    第一个可能是郑*公的孙子,所以称公孙,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的称谓,因此他应该叫姬阏。因此,鲁庄公十六年出现的这位叫姬阏的公子,就是不可能的。家族等级森严的古代,不可能有一个公孙叫姬阏,另外又有一个公子也叫姬阏。叔辈和孙辈用同一个名,这就乱了套了。
    另一个可能是复姓公孙。东周时代,是一个奴隶制的氏族社会。这就决定了一个诸侯国中,所有的贵族差不多都是亲戚,起码有裙带关系。就好像是家族企业一样。整个郑国历史中没有见到过一个复姓公孙的贵族出现,所以公孙阏不可能是某位复姓公孙的贵族的后代。
    公孙这个姓氏,溯源可以到黄帝,但是黄帝后来改姓姬了。而郑国又是周王朝姬姓的后代。所以,作为郑国贵族的公孙阏,姓姬的可能性远大于复姓公孙。
    加之从春秋、战国时代来看,“公孙”两字以姓氏出现的几率,战国时代远多于春秋时代。也就是说,在春秋时代“公孙”二字还是泛指公侯的子孙,“公孙”姓氏还没有较为广泛的使用。
    所以,公子阏中的“子”字是误写,应该是“公孙阏”。就是说公孙阏不是死于暗箭伤人之后,而是死于鲁庄公十六年。
    第四、公孙阏和被郑厉公刚一回国就逼死的原繁,都是郑庄公时代的人物。另外两个在《春秋左传》中出镜率较高的是祭足和高渠弥。祭足应该是病死的。高渠弥是被齐襄公五牛分尸死的。原繁、高渠弥都是非正常死亡。祭足是正常病死的。因此,公孙阏病死的几率不会很大。所以,可以排除他病死,《春秋左传》没有记录的可能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的结论是:《东周列国志》和《读春秋》说公孙阏在暗箭伤人之后死了,纯属杜撰。因此,向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两本书当历史来读,因为它们在主要历史和人物的处理上,偏离了史料的真实性。
    


    2楼2012-06-13 20:38
    回复
      我以前读左传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然而左传里头没说公孙阏参与雍纠之乱啊


      3楼2013-06-05 16:10
      收起回复
        如果子都第一次出场是二十岁,被郑厉公清算的时候应该是六十岁了,死得太晚了。


        IP属地:四川14楼2015-07-20 12:51
        收起回复
          还有一种猜测,公孙阏可能是郑忽的庶子,以郑寤生算起是公孙,郑忽即为以后,则称公子
          春秋时代不存在公孙这个姓。。。所谓黄帝云云都是后世附会的说法。。。


          IP属地:北京15楼2016-06-12 14:04
          回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