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之天性到文学
——文学起源于模仿说
艺术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关于艺术起源说法众多,模仿论是其中之一。
艺术起源于模仿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我们人类从小就喜欢去模仿一些事物,有时候大人做什么,我们就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去做什么,这虽然是一种常见而又普遍的现象,但足以证明模仿是我们人类的天性。
模仿说的观点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者再现现实世界的事物。模仿说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说,他认为人的主观感觉和思想是从客观的事物的“影像”中产生的,人的许多行为和创作是对自然的模仿中来的,比如“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由此产生了艺术。
其后的亚里士多德首先肯定人类的“模仿本能”,认为“模仿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我们人从小就有的模仿能力这一点是我们深有体会的,小孩子总会追在父母的身后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父母做什么,他们也想尝试一下,这就证明了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处处都有对自然的的模仿。我国文字的起源之说,从伏羲氏观天象、地法、鸟兽、物形而画八卦开始;文学作品中的人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人的缩影;舞蹈中也有对事物的表现,比如孔雀舞演员把孔雀的特征表现的非常真实;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高科技产品也是借鉴了自然之物而造,比如流线型汽车、飞机都是模仿的天上的鸟的形。这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
艺术和文学都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艺术和文学的创作都是由人和物而引起的,是人们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人们在对自然的模仿过程中,产生了艺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不断丰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这时文学慢慢的从艺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学科。人们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基础上产生了多彩的文学。
而今文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文学,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感受生活的美丽和精彩,才能更好的去感受学习和工作的乐趣,才能更好的去感受社会的和谐之音。
从本能的模仿到文学,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也是人们丰富自身文化的过程。文学的产生从人的模仿开始到今天,这是一个令人感叹的过程。
文学离不开世界,世界是文学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