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主御用资料库吧 关注:18贴子:1,168
  • 4回复贴,共1

我就在新德里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印度(转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是一名工程师,本人现在就在印度,新德里。现在是当地时间中午12点10分,气温33度。  
    
  因为到印度来工作了,所以对国内坛子里和门户上印度的新闻比较关心。看到之前的那个印度民主的帖子,实在想笑。我不会堆砌数据和引用报告,但是我会用我看到的事实说话,必要的时候我也会发上照片,以正视听。只想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印度。  
    
  我从5月下旬来到印度工作,期间多次往返,已经在这里呆了有三个月。来之前,我也是靠国内的报道认识印度的,但现在切身体会和感受告诉我:对于一个国家,永远不要相信那些数据和报告。  
    
  要写关于印度的东西,可以写的很长,可我懒得动笔,还不如用直接驳斥来得爽气。  
    
  1、“为什么绝少在体育比赛中看到印度选手?这个国家很奇怪,什么奥运、世界杯等大型活动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似的。”  
   因为印度很封闭,很自信。他们只喜欢玩板球,而且对于其他运动一律不感兴趣。如果有别的项目,也是作为国家参赛的点缀。世界杯期间,这里居然都没有电视台转播比赛!!只有ESPN偶尔会报一下比赛结果,让我伤心不已。8月底回国的时候,同机遇到了印度国家男篮,他们穿着统一的西装,从绣得标记可以看出,他们是去中国参加19届亚洲男篮锦标赛的。同事一直打篮球,看了看他们的身高和身板,判断说,即使他大学的校队跟这个队伍打,都不会占下风。有兴趣于体育的人,可以查查,关注一下他们是否还在国内打比赛。  
    
  2、“核电居亚洲第三位。  
    目前有8个核电站,10个反应堆在运转,1996/1997年度装机容量为222.5万千瓦,占全国装机容量8594万千瓦的2.59%.核电量为90亿度。  
    其余全部印度工程师设计建造,发电机功率为22万千瓦。在建反应堆4个。正在准备建设2*50万千万和2*100万千瓦核电站。  
    印度核电设备自给率90%!!!”  
    
   5月下旬,我们来到印度后,租的当地一个别墅区的公寓房住,整个街区每天晚上停两次电,一般是9点~10点间停一次,时间约1~2个小时,后半夜大概1~3点左右停一次,停的时间不清楚,因为通常是被热醒的。当时日间气温38度左右,夜间气温33度左右。  
  然而到7月、8月再次来了后,停电简直就是噩梦,停电毫无规律,白天停、晚上停。有时候就摸黑吃晚饭、摸黑洗澡。最长的一次我记得是早上六点热醒了,一直停到晚上6点,停了12个小时,接着到晚上10点继续停……。最糟糕的是,没电就没水。因为这个大国的首都根本就没有自来水管网。每家都是打井抽水,停电意味着水泵无法工作。此时日间最高气温约42度,夜间气温35度。  
   在印度,电瓶和发电机是非常畅销的产品。我们的房间里就配备了一套电瓶以及转换控制器。当停电发生时,自动切换到电瓶,保证每个房间的电扇和一盏照明灯。然而这只能维持大约1个小时。你可以想象,夜里8点,城市一片漆黑,只能在房间里等待来电,一个小时后,停到电瓶控制器传来急促的“嘀嘀”报警声,灯光越来越暗,最后一片黑暗,没有灯没有电扇,想洗澡甚至是刷牙都没有水,而你还要在黑暗与闷热中继续无休止地等待。  
   有人会质疑我所处的地区,这里叫PUNJABI BAGH,位于新德里西北面,我们周围是大片的别墅区,连排的,独栋的都有。用上海的概念来定义,应该是中内环间,靠近内环。距离住处一站路的地方正在造地铁,距离两站路的地方是两条地铁线的换乘站。就是这样的地段,也无法逃避停电,因为这是全城性的。夏季就算供电,电压不稳。我记得90年代的时候,家里的冰箱都有装稳压器。现在国内已经看不到的稳压器,安装在印度的每台空调和冰箱的插座上。还有IT市场上已经销量萎缩的UPS,也安装在这里的每个台式电脑旁。因此我们来这里工作全部配备手提电脑。  
   记得有次去地铁站旁边的一个“大商场”,这是我现在找到的最大的像样的商场了。装修的类似百盛、太平洋这样,不过规模要小得多,只有5层。即使这样一个商场,我们在里面转了40多分钟,停了四次电,每次时间不长,大概10秒~2分钟。我猜是应急发电机启动并切换了。在这个商场里每个商铺的门口都站着一名保安。你能想象么?LEVIS、ONLY、NIKE这样的每个商户的门口都站着保安,一停电,保安立即关上商户的门,不让人进出,来电后再打开。


1楼2007-01-23 20:55回复
    所以,如果有人说印度不依靠化肥农药来提高产量,我决不相信,因为你不在印度,没有像我一样每天受到农药残留的威胁。而且我还在印度看见过中国产的尿素的包装袋!可惜当时没拍下来,有兴趣的可以查查印度是否从中国进口化肥?还是仅仅只是一个包装袋而已呢? 
       
       
      5、“印度是世界上牲畜存栏数最多的国家(全球共有10亿头牛,印度就有近3亿),但它们主要靠青饲料喂养,而不是靠粮食!!!人民生活提高后,对粮食的需求并不会明显增多,而是要求有更多的蔬菜、水果、牛奶和禽蛋产品等。这也是印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牛奶生产国的原因之一。” 
       
       首先,牛多并不等于牲畜多,牲畜的定义,除了牛,还有猪、羊等。其次,牛多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如果这个数据放在美国,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美国有足够的牛肉和牛奶供应能力,老百姓吃得好。但是放在印度,就是另外一种理解了。印度9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国家,印度教最大的神(相当于西方的耶稣,中国的如来)叫湿婆,湿婆的坐骑就是一头牛。因此牛在印度是神,印度根本不吃牛肉的。 
       在新德里的大街上,你可以随处见到“流浪牛”,这些牛完全是无主的、散养的。如果有人要看照片,隔一天我就可以随时发上来,因为在我上班的路上每天都可以见到。这些牛有时会在垃圾堆里找东西吃。而有些人会在上班路上,带点谷物或草料给路上的牛吃。我就曾亲眼看见早高峰时有人停车路边,开了后备箱让流浪牛直接过来吃草;也看见骑摩托车上班的人沿路将饲料洒在流浪牛聚集的路口。我也看见被火车撞死的流浪牛的尸体就躺在铁路边散发着恶臭。我没有数据,但是我知道这样一个牛的流浪群体在3亿这个数字中一定占了不小的比例。这些牛的这种存活概念和中国牛圈里好吃好喝喂着,让它产肉产奶的概念完全是不同的。 
       而且对牛奶的需求大也不能说明印度就发达到和欧洲国家的食物消费水平一样了。事实上由于文化的差异,在印度不能用常规的方法评估其食物结构。我的印度同事中的80%一天中就吃早、晚两顿,午饭是不吃的。而且就算吃饭,吃得也很少,食品也很单一。而且印度国内60%的人是吃素的。你去麦当劳点个鸡肉卷或者麦香鱼需要等半天,因为这些吃的人少,要现做。这就非常容易解释为什么印度的人口约10亿,而粮食供应现在完全可以自主。因为人对粮食的直接需求小。间接上看,那么多人不吃肉,牛、猪、鸡羊这些牲畜的数量当然也少了,自然牲畜消耗的粮食也少了。牛在印度大规模的存在,只具有两种意义:一是供奶,二是宗教崇拜的化身。那么单纯拿牛的数量和中国去比,甚至去比什么粮食问题又有什么意义呢? 
       
       
      6、“印度独立以后就没有饿死人。” 
       
       太可笑了,居然说这话的人是一位“学者”!去问问任何一个来过印度的人吧,问问他是否相信这样一句话。 
       我是来印度工作的,所以也没有时间去乡村访贫问苦或者调查研究。但是凭我在街道两旁亲眼看到的,我决不会相信此言。有人问上海的棚户区是否可以比拟印度的赤贫人口?我想中国的乞丐生活条件都比印度这些最低层的人生活的好。他们就在路边破墙边用帆布拉个棚子,或者用竹竿撑起一块油布,就算家了。一家几口就这么生存的,白天就在各个路口乞讨,晚上就用捡来的树枝什么的在路边生火做饭。这样的景象,你可以几乎在德里任何一个路口看得见,除了市中心印度门和政府大楼旁边。有的交通环岛中间,俨然成为一个小的村落。十几个这样的“家”就这么生存着。除了要饭的铝桶和那些当作屋顶的破布外,他们真的一无所有。医疗?教育?民主?扯淡吧,想办法活下来再说。 
       我正好带了本这个月的中国国家地理,提到西部山区佤山人民的生活。这个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的人民几年前还没有上衣穿,但至少他们还有草棚,还有能种植的地,至少可以靠自己活下去。而这些城市的流民们则差得远了。


    3楼2007-01-23 20:5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但就像一个肥胖臃肿的人不能被视为强壮一样,一个国家是否有强大的竞争力,决定因素不是外表和躯干有多么高大,也不是其瞬间爆发力有多强,而是内在的组织结构能够支持其各个器官以多大的活力,以及这种活力能支撑多久。这样的组织结构往往表现为制度的软环境。 

        600年前,中国和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和的75%;200年前,中国人口占世界总量的1/6,财富占世界总量的1/3,典型的世界超级大国;100年前,欧洲和美国已占据全球生产总值的大半江山,人口众多的亚洲沦为无关紧要的小角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国龙”、“印度象”再次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两个人口总和接近世界一半的超级人口大国,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在无数的宏大叙事之外,我更关心的,是这两个超级人口大国之间在一些具体细节上的异同,因为我知道,比高远的目标和宏大的口号更重要的,是具体的细节构建。细节决定成败,不仅在一时一事上是如此,在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问题上,同样如此。我尤其关注的,是个体尤其是弱小的个体在一个国家中的命运。作为个体的人,既是国家的全部目的,也是一个国家的全息影像,从中可以折射国家的命运、时代的命运。 

        一、 中印两国工资比较 

        全球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咨询公司去年底公布的一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印度再次成为薪酬增幅最大的国家,高达13.9%,高出中国一倍。2005年中国整体平均薪酬水平增长6.6%到8.9%。 

        有人认为,印度的工资基数比中国低,工资增幅高属正常现象。事实不然。同期《中国青年报》报道,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美世咨询一项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中国42种职位中,95%的基本工资成本要高于印度。但这只是总体层面上说的,基层员工的工资差别并不是很大,但高层经理和专业人员的收入为印度同等职位的两倍以上。这样,中国的工资成本从整体上就高于印度。这样一算,就知道在同等基础上,由于增幅不同,印度普通员工的工资可能要把中国的同类员工甩到身后。 

        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工资增幅还要跟GDP增幅做比较。美世咨询的调查表明,在过去5年中,印度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1.5%,而中国为7.5%。而同期GDP的增长,中国一直维持在两位数,这两年宏观调制后有所下降,但基本维持在9%的高位;而在印度历史上,GDP增速只有三次超过8%。 

        它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国的薪酬增幅远低于GDP增幅;而印度正好相反。这是一个质的不同??前者意味着国民创造的财富绝大部分进了国家财政和资本家的腰包,GDP增长得越快,普通劳动者相对越穷;而后者则意味着GDP增长大部分直接造福于民众。前者藏富于民,后者则富国寡民。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指标叫分配率。它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分配率中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所得份额越大,社会分配越均等、公平。 

        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分配率普遍都在54%-65%之间,如日本1999年分配率为54.18%,美国2000年分配率为58.31%,德国2000年分配率为53.84%,英国2000年分配率为55.27% 。而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一直偏低,全国平均在12-16%之间,如果再加上工资额30%的福利,则在15-20%之间。自1978年以来,最高的年份1980年为17.09%,最低的年份为1998年的11.91。 

        年份 工资/GDP (工资+福利)/GDP 

        1978 15.70% 20.41% 

        1980 17.10% 22.23% 

        1985 15.43% 20.06% 

        1990 15.91% 20.68% 

        1995 13.85% 18.01% 

        2000 11.91% 15.48% 

        2002 12.51% 16.27% 

        2003 12.57% 16.35% 

        在过去几十年里,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国民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税收占GDP比重逐年上升,这几年政府税收是国民工资总额的2至3倍。


      8楼2007-01-23 20:57
      回复
        DDDDDDDDDDDDDDDDDDDDDDD..我是唯一一个回帖的人。


        11楼2009-08-20 14:25
        回复
          • 121.31.163.*
          美世咨询的调查表明,在过去5年中,印度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1.5%,而中国为7.5%。而同期GDP的增长,中国一直维持在两位数,这两年宏观调制后有所下降,但基本维持在9%的高位;而在印度历史上,GDP增速只有三次超过8%。  
            它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国的薪酬增幅远低于GDP增幅;而印度正好相反。这是一个质的不同??前者意味着国民创造的财富绝大部分进了国家财政和资本家的腰包,GDP增长得越快,普通劳动者相对越穷;而后者则意味着GDP增长大部分直接造福于民众。前者藏富于民,后者则富国寡民。


          12楼2009-08-26 14: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