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工作不忙,突然想看日本女性作家的作品,白色巨塔这个名字就浮了上来。看到财前得病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就下来了。从开头到结尾,每处我都有深深的共鸣,因为我见过太多太多相似的喜怒哀乐。
最后,我没觉得山崎丰子是为了惩恶扬善,她其实是给了财前一个解脱,他背负的实在太多了。学术委员,官司,医学教授,癌症专家,入赘女婿,曾经的农家少年。在那个高度,摔不起了。如果鹈饲没有强令他竞选学术委员;如果他没有输掉那场官司;如果他没有收到去德国的邀请函;如果他没有误判;最重要的是,如果他直接没有答应诊治佐佐木这个患者,这样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了?甚至再往前一点,如果没有当上教授;如果没有娶财前家的女儿,会不会,有一个叫黑川五郎的医生,同样的跟里见成为挚交?
当东教授打开财前的腹腔,看到眼前的景象,脸色瞬间大变。我没有被接下去作者的描述吓到,因为我在手术室看到过同样的情景,看到过主刀医生对着已经无法下刀的脏器,沉默片刻,然后默默缝合腹腔的情景。看到东和金井放弃动刀,开始缝合腹部的时候,眼泪怎么也止不住了。最痛苦的,莫过于放弃的那一刻。
实习的医院里,我认识不少像财前的人:主任医师兼医学院教授,某个方向的顶尖人物,同样是每天都有如山的信件,同样是每次查房浩浩荡荡的二三十人按职称资历依次排列,同样是各类海内外学术会议。他们有的同样没了耐心,同样沉迷于权力。他们同样在巨塔的顶尖。这篇小说明明那么久远了,却写实的让我震撼:学生的论文,严格的等级,选举的政治。
我见过出了事故后,主管的医护人员紧急开会统一口供;我见过护士长教犯错的新人怎么改记录才能免责。我不觉得他们有那么大的过错:都是为了生存下去,谁不想自保?道德伦理往往都是不管用的。所以就算财前在诊断上错的一塌糊涂,在他那样的位置上,不惜一切代价解决纠纷并没有错。何况我真不觉得他在诊断上有那么大的过错。也许只是少了丝谨慎谦卑,没有在提示下想到转移灶,但真要是谨慎谦卑,他又会成为财前教授吗?人和环境互相影响。他的狂妄,他的野心,他有过却不会说出口的忏悔,都定义了他自己。也许是岳父的期望,也许是上位后自然而然的改变,他丢掉了一半的灵魂。但另一半的灵魂一直都在:会给母亲寄钱,会信赖着里见,会给学生上课,会要求自己不断超越过往的手术表现,会最后给解剖自己的大河内教授留下病例解剖的“愚见”。
财前赎罪了。但其实我就没有责怪过他。我看到过医院运作的模式,看到过无数的身不由己,看到过医务人员的惶恐。人是环境的产物,换一个人,还不见的能有财前做的好。可惜的是,财前的一生已经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了,多数为的只是岳父、主任、医院、学校的名。
从不觉得自己高尚,给我塞太多东西,说不定我变质的比财前还快还彻底。所以我有很多东西不想碰,因为身临其境,无论之前如何信誓旦旦,改变是无法避免的。我觉得,现在的我不会喜欢改变了的自己。选择太多会累;得到的太多,害怕失去的恐惧也会倍增。所以现在再回头想,我的眼泪也许并不是对财前的同情,只是依稀从书里看到一个好真实的身影,离世前找回了曾经医学生的纯粹,我用5个小时看到了巨塔里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了财前的一生,唏嘘不已,唯有感动。
最后,我没觉得山崎丰子是为了惩恶扬善,她其实是给了财前一个解脱,他背负的实在太多了。学术委员,官司,医学教授,癌症专家,入赘女婿,曾经的农家少年。在那个高度,摔不起了。如果鹈饲没有强令他竞选学术委员;如果他没有输掉那场官司;如果他没有收到去德国的邀请函;如果他没有误判;最重要的是,如果他直接没有答应诊治佐佐木这个患者,这样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了?甚至再往前一点,如果没有当上教授;如果没有娶财前家的女儿,会不会,有一个叫黑川五郎的医生,同样的跟里见成为挚交?
当东教授打开财前的腹腔,看到眼前的景象,脸色瞬间大变。我没有被接下去作者的描述吓到,因为我在手术室看到过同样的情景,看到过主刀医生对着已经无法下刀的脏器,沉默片刻,然后默默缝合腹腔的情景。看到东和金井放弃动刀,开始缝合腹部的时候,眼泪怎么也止不住了。最痛苦的,莫过于放弃的那一刻。
实习的医院里,我认识不少像财前的人:主任医师兼医学院教授,某个方向的顶尖人物,同样是每天都有如山的信件,同样是每次查房浩浩荡荡的二三十人按职称资历依次排列,同样是各类海内外学术会议。他们有的同样没了耐心,同样沉迷于权力。他们同样在巨塔的顶尖。这篇小说明明那么久远了,却写实的让我震撼:学生的论文,严格的等级,选举的政治。
我见过出了事故后,主管的医护人员紧急开会统一口供;我见过护士长教犯错的新人怎么改记录才能免责。我不觉得他们有那么大的过错:都是为了生存下去,谁不想自保?道德伦理往往都是不管用的。所以就算财前在诊断上错的一塌糊涂,在他那样的位置上,不惜一切代价解决纠纷并没有错。何况我真不觉得他在诊断上有那么大的过错。也许只是少了丝谨慎谦卑,没有在提示下想到转移灶,但真要是谨慎谦卑,他又会成为财前教授吗?人和环境互相影响。他的狂妄,他的野心,他有过却不会说出口的忏悔,都定义了他自己。也许是岳父的期望,也许是上位后自然而然的改变,他丢掉了一半的灵魂。但另一半的灵魂一直都在:会给母亲寄钱,会信赖着里见,会给学生上课,会要求自己不断超越过往的手术表现,会最后给解剖自己的大河内教授留下病例解剖的“愚见”。
财前赎罪了。但其实我就没有责怪过他。我看到过医院运作的模式,看到过无数的身不由己,看到过医务人员的惶恐。人是环境的产物,换一个人,还不见的能有财前做的好。可惜的是,财前的一生已经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了,多数为的只是岳父、主任、医院、学校的名。
从不觉得自己高尚,给我塞太多东西,说不定我变质的比财前还快还彻底。所以我有很多东西不想碰,因为身临其境,无论之前如何信誓旦旦,改变是无法避免的。我觉得,现在的我不会喜欢改变了的自己。选择太多会累;得到的太多,害怕失去的恐惧也会倍增。所以现在再回头想,我的眼泪也许并不是对财前的同情,只是依稀从书里看到一个好真实的身影,离世前找回了曾经医学生的纯粹,我用5个小时看到了巨塔里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了财前的一生,唏嘘不已,唯有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