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吧 关注:1,053贴子:4,724
  • 4回复贴,共1

【明史】郑和喜习佛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 马执斌——


1楼2012-06-19 19:23回复
    成祖朱棣的太师和尚道衍引导郑和受善萨戒,取法名福善。这样,郑和成为佛门弟子。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故人们也以“三宝”为佛教的尊称。郑和既然皈依了佛教,所以人们也就尊称他“三宝太监”。意为“信奉佛教的太监”。
    证据——
    第一,郑和曾受戒皈依佛门,且有法名。据刻本《佛说摩利支天经》上姚广孝的题记云:“今菩萨弟子戒郑和,法名福善。”“戒”为佛教名词,即“禁制”的意思。佛教信徒通过一定仪式,接受师傅授与的佛教戒条,叫做受戒。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别。郑和既被称为“菩萨弟子戒”,即已履行过佛教受戒仪式,且由其师赐法名为福善。
    另据郑和本人在《伏婆塞戒经》后的题记中云:“大明国奉佛信官内官太监郑和,法名速南吒释,即福吉祥。”他在《施印大藏经发原文》中亦记云:“大明国奉信官太监郑和,法名福吉祥。”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世所谓三宝太监”。所谓三宝,乃佛家主语,佛家以佛、法、僧为三宝,因佛说法,而僧保守之,永以济世度人,故皆为宝也。信仰佛教者均需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归顺依附,称为三皈依。郑和被称为“三宝太监”,当与他皈依佛教有密切关系。
    


    2楼2012-06-19 19:24
    回复
      第二,郑和曾刊印大量佛经,广泛施舍流通。刊印佛经是佛教徒的重要功德。现知郑和刊印的第一部佛经为《佛说摩利支天经》,姚广孝于永乐元年(1403年)八月二十三日在该经的题记中云,郑和“施财命工刊印流通”。
      据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记述,郑和于永乐五年、八年、九年、十三年、十八年、二十二年,宣德四年及五年“陆续成造大藏尊经,计十一藏”,分别奉施给南京灵谷禅寺、天界禅寺、静海禅寺、鸡鸣禅寺、牛首佛窟禅寺、镇江金山禅寺、福建南山三峰塔寺、北京皇后寺及云南五华寺等处流通供奉。郑和在《伏婆塞戒经》卷七后面的题记中云:“累蒙圣思,前往西洋等处公干,率领官军宝船,经由海洋,托赖佛天护持,往回有庆,经置无虞。常怀报答之心,于是施财,陆续印造大藏尊经,舍入名山,流通诵读。”他于永乐十八年五月亲自题写的《施印大藏经发愿文》中又说:“凡奉命于四方,经涉海洋,常叨恩于三宝”,“谨发诚心施财命功,印造大藏尊经一藏,计六百三十五函,喜舍于云南五华寺,永远长生供养。”
      第三,兴建佛教寺庙,进行频繁的宗教活动。位于中华门外长干里的大报恩寺,是明代南京的第一大刹,它的建造与郑和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张惠衣《大报恩寺全图说明》记载:“明永乐十年敕工部重建,准宫阙规制,监工官内监汪福、郑和等。”宣德三年三月二十一日,明宣宗朱瞻基又敕郑和加紧施工,完成大报恩寺建筑群及寺内那座千奇万丽,举世无双的琉璃宝塔的建造工程。


      3楼2012-06-19 19:24
      回复
        真这样就好,我还真不希望他是个信回教之人。


        IP属地:天津4楼2012-08-29 13: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