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遣有生之涯吧 关注:25贴子:821
  • 9回复贴,共1

J事务所能力与势力分析总结 by 学术LOLI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

以前天涯上关于“杰尼斯商道”的帖子,个人认为太概括了。身为一个J饭,有义务考察一下自家偶像到底是什么处境,就不得不考察这个公司。

我待的部门是做上市分析的,所以看报表看多了忍不住要写这个东西,目前只能算一个大纲,因为很多证据还不充分,毕竟我不能了解J家的所有团体,希望有兴趣共同完成这个东西的JMS补充建议。

本文材料来源:与J家有关的新闻,关于J家人工作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并部分参考杂志访谈和2CH八卦以及XQ的讨论,所有来源于八卦的部分我都会注明是“传说”,以免误导。

本文所采取的所有案例均不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如果有JMS认为我的案例有误或者结论不同意,可发挥学术精神讨论。

我的工作性质属于比较忙的,能摸鱼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争取在春节之前写完。

计划分为以下章节:

第一章:歌手本业——音乐和制作能力

第二章:国民认知——连续剧,综艺及与五大电视台关系

第三章:近藤真彦与黄金一代——论J家如何独创性的把握商机

第四章:圈子之外——J家的电影与演剧

第五章:永远的死穴——国际化与危机处理能力

第六章:后爷爷时代何去何从——垄断的脆弱性分析

番外:跨世纪的谜团——SMAP与J家关系

---------------------------------------------------------------

第一章:歌手本业——音乐和制作能力

音乐制作和发行能力:90分
音乐制作能力是J家的最长项,毕竟J家自称本业是歌手。
J家拥有两个独立的音乐制作公司:J-ENTERTAINMENT和J-STORM,以及在名义上从属于J-STORM的J-ONE。
J-ENTERTAINMENT负责的是KINKI KIDS,NEWS和jr的音乐制作和发行。
J-STORM顾名思义就是为岚成立的制作和发行单位(岚原本的唱片约是PONYCANYON),同时也负责J家独立电影的制作和发行,这点后面要谈到。
J-ONE是为KAT-TUN成立的制作公司,名义上从属J-STORM,但是从KT在唱片制作的表现上来看,两者有无事实上从属关系还很难说,后面会进一步提到。

然后就是唱片发行(可能还包括唱片制作)不归J家管理的组合:
SMAP: VICTOR-ENTERTAINMENT(谢谢天团饭指正。) 
TOKIO: UNIVERSAL
TACKEY & TSUBASA, V6: AVEX
J-STORM之前的岚:PONYCANYON
関ジャニ∞(エイト):TECHIC(据说是演歌公司?)

从以上的数据看,首先J家自身具有很强的独立制作能力,虽然没有相关的证据能够支持,但是J家肯定也有一批签约的音乐人,除去马四爷不说,什么MASA相田毅谷本新这种类型的名字早就看的眼睛痛了,中丸雄一同学曾经泄漏说,KT唱的歌都是前辈挑剩的。所以从这句话可以推测J家的音乐制作模式是无针对性的邀歌,拿一大包过来之后再内部分猪肉。这样做的好处可以保证J家口水歌风格的统一性,有利于保障FANS从上到下的流动而不受特定歌手音乐风格的影响从而有利于防止向J家外部FQ;其实最关键的一点是——批发很省钱。
但是这样做有一个致命性的缺陷,就是不利于J家在整个日本乐坛的形象,也导致在音乐界毫无上升空间。J家目前唱片销量能够常年保持高水准,并在整个日本音乐圈中获得一定的口碑的唯有KK和SMAP——TOKIO在音乐上的表现也获得很不错的评价,但是表现并没有前两者稳定,DING-DONG,BE AMBITIOUS和宙船属于TOKIO唱片的高峰。
而且KK,SMAP和TOKIO的唱片制作,实际上并不依靠J家的固定班底了,尤其是SMAP,有理由相信在这方面是完全独立的。KK在日本音乐界的资源也并没有流给J家。

说了这里估计要有人JD我是来黑除了以上所列三家之外所有团体的,不要着急,我还要接着罗索呢。
除了以上三家,J家所有的团体也都能在ORICON首周达成第一,所以日本也有传闻说J家操纵了ORICON(虽然这个黑得没有道理,但也说明了J家的音乐水准没有得到认可),个人认为这个传说乃是无稽之谈,J家的首位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因为J家唱片就是针对FANS而发的,因此销量都是可以预测的,发行的时候只要选好日期尽量避开销量较高的艺人就行了。万一避不开的时候还可以用N种限定盘大法和握手会神功,以求万无一失。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J家自行制作的岚团和NEWS跟J家不负责唱片的TT和V6,后者在宣传上明显逊于前者,这就说明了外人始终没有自家人尽心尽力,而且经济合约和唱片合约的两签,尤其需要两家公司的协调,J家要在音乐界施展拳脚,不能不依靠和老牌唱片发行商的通力合作,但是在TT和V6身上看不出J家的这种意愿,或者说天后宫不屑于和J家合作?不然觉得至少TT和V6应该去天后宫每年恒例的a-nation演唱会上露个脸,个人觉得TT和V6的音乐风格和AVEX并无不协调。
至于为什么要把这两团的合约签给天后宫,特别是爷爷心爱的大头,个人认为唯一可能性就是爷爷希望通过天后宫达到“国际化”,尤其是推向J家从来没有打开过的大陆市场。具体的后面章节再讨论。

这种战术固然是万试万灵,但是对于爷爷这样一个豪气干云的一代伟人来说,一定不会安心于只有销量没有口碑,所以J家也在尝试着改革。改革的试验品,就是KT。
KT的出道曲没有使用马四爷的歌,这在J家史上是一个突破,三张单曲,前有日本金属掌门人松本孝弘,后有享誉雅俗两界的小田和正,在日本音乐界构成了一个很大的话题。所以笔者十分怀疑J-ONE到底都是些什么人。从CD录制的效果上来看,真脸和扑街的完成度都非常的高(纯技术的感觉),而在某些其他作品当中,甚至能听出很明显的杂音——不指出了,免得掐——这只是为了做一个比较(除了我的本命团之外,J家每个团体的单曲我都有收集至少5张水货,小三团的略少些,所以我是用CD比较的,而不是MP3,同时我对我们公司的音响效果很有自信)。这两张CD绝对是下了血本的。
但是,与两张单曲的完成度相比,KT的第一张大碟则让人神经崩溃,不讨论歌好不好听,单是那个效果让人怀疑是不是一天之内MIX完的。
KT的下一张单曲是不是会继续秉承改革路线,还有待观察。
(当然,几乎J家所有团体都有过名音乐人参与的作品,但是比较像插花而不像KT这样,是作为战略来进行的。)

结论:J家的音乐制作和发行体系完善,旗下歌手定位清晰,歌曲风格统一,总的来说是只为金钱,不求发展,一种很典型的元禄商人心态。J家在音乐界势力并不强大,销量的突出来源于市场策略的胜利。但是近年来有改革的意图。建议:多与老牌唱片公司精诚合作。




1楼2007-01-30 00:03回复
    那啥2007-1-29 23:19:00
    我说一点我自己比较了解的东西。

    lz第二章最后提的建议,即J+自己参与电视剧的制作,这个想法是不错的,但是实现的难度太大,接近零可能。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日本电视剧实行的制度是所谓的“制播合一”,即制作和播出单位必须同一,有权购买外制电视剧的只有NHK。这个制度在日本是怎么确立的我不清楚,但可供参照的是,韩国和中国都实行的是“制播分离”制度,(即有专门的制作公司制作连续剧,电视台只是作为买方购买电视剧和播出)这个制度在我国和韩国都是以广播电视的最高领导机构以规章的方式确定的,那么推及日本,想要在电视剧制作这块里分电视台一杯羹,也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就可以达成,需要电视剧制作制度的彻底改革。

    而且,从商业角度来说,已有的实践经验总结,非电视台方的电视剧制作在世界范围内来看都是一个赔本生意。盖播出频道在各国都是需政府特别许可才可开设的珍稀资源,而制作公司可以无限开设,以制作公司为卖方电视台为买方的电视剧市场长期处于买方市场之故。


    3楼2007-01-30 00:13
    回复
      摇手指2007-1-29 23:23:00
      不管在哪个国家流行乐本来卖的就不单纯是音乐,而我对JPOP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旋律一般编曲精致,不过这个东西的技术含量有限。符合我对日本人的一贯看法:做事认真精益求精,但是缺乏创造力的天才。

      --------------

      技术含量倒是满满的有

      还有请不要忽略日本的实验音乐,日本的实验音乐和德国一样是全世界最顶尖

      坂本龙一这样的人物拿出去在哪里也是神样存在

      当然,都是在广义POP范围内

      J家的音乐因为一开始就是“贩售”为目的,严肃一点的音乐人会觉得连“音乐”都称不上吧

      大家还是换话题赶上LZ的进度吧


      4楼2007-01-30 00:14
      回复
        70年代总集:

        ttp://www.rakuten.co.jp/cd-abbey/298192/298654/302297/392340/#392865


        7楼2007-02-01 19:26
        回复
          10楼2007-02-01 19:28
          回复
            补充2007-1-31 22:04:00
            黄金一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

            Jr.第一次成为con的主人,第一次在没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的情况下开con,第一次有专属于Jr.的节目,第一次没出道团体完成3大蛋巡回,第一次没出道团体的海外演唱会。
            在这一代之前没人关注过Jr.,这一代之后Jr.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名词甚至经济现象
            这是一个由那些已经退出的元Jr或者还在J家的出道或者没出道的人一起构建和成就的一个时代。


            12楼2007-02-01 19:37
            回复
              修正一些2007-1-31 22:25:00
              J家创立于70年代

              ---------

              是64年J家第一个团体(杰尼斯)出道

              =============

              TOKIO和V6在fans数量上较弱,但是在综艺上很强,年轻一代在fans数量上比较显眼,但是却弱于综艺。

              -------------

              这句保留意见,TOKIO和V6是独立的FC每个大概是10万人,而小3团一起的FC J&Y我不太清楚是多少人,但是早一年N还在Jr FC的时候,好像说整个Jr的FC也不过20万人。J家CON的抽票是1抽4,当红的凝聚FQ饭比较容易吧。真沉淀到每个团人数上应该也就6-10万。

              ================

              比如让你妈知道你花30块买了把蒲扇,做的特粗糙,上面就有一个妖里妖气的男人咧着嘴傻笑,一定抽你……

              ---------

              这个比喻不对,500日币相对日本人而言就是我们3,5元的概念。饭J家相对饭宝冢、歌舞伎、能乐等等都是便宜很多的。J家算是廉价倾销的典范,不是走高价路线。

              LZ跳开了少年队,是因为不熟悉么?

              光源的尖叫高,但是少年队的饭多而且稳定,这话现在看来我觉得没错。


              13楼2007-02-01 19:38
              回复
                第964楼susan说2007-2-2 15:15:00
                新手上路 文章:13 积分:131 RP:59 谢谢!!我说这字为什么打不出来呢,还兴高采烈的觉得一定是日本的自造字

                既然开了贴,多说一句,961L是kt饭么?我想知道real face的卡拉ok点唱情况到底如何?我不是kt饭,只是觉得这首歌融合的元素多了,相对的结果就是很难唱的爽……当日rf高潮部分的旋律性还是很强的,比起signal要上口些。

                此外还有个问题,就是赤西不在了之后,曲子怎么调整,毕竟音乐性一旦强了,对歌唱水平的要求,包括旋律和节奏的控制也必然会变高,kt我现在没发现能唱高音的人才啊。


                17楼2007-02-02 16:11
                回复
                  (大哭,上周末突然被踢到青岛去出差,终于赶在这周末爬回来了。

                  更新太迟了给JMS下跪………………

                  周末要陪LG不能更新了,估计下周一或者周二更新,这次一定不拖了,狂汗。)


                  第四章:圈子之外——J家的电影与演剧

                  虽然本LOLI一贯以冥王星人自居,但是也知道爷爷他老人家是喜欢戏剧的,如果坚持历史的偶然主义,我们可以认为,没有那台歌舞剧,就没有J家,就没有XQ,女人上班就会减少一个很有趣的摸鱼内容。
                  LOLI自称伪戏剧爱好者,可惜爷爷他老人家好的是美式现代歌舞剧,LOLI什么都爱看唯一绝对不要看的就是美式现代歌舞剧除非有人送票还兼管晚饭,所以LOLI和爷爷在原点上就存在着天差地别,所以LOLI心的J家人,绝对都不会红。
                  虽然罗嗦,还是要说明,只谈J家的状况,不谈个人的成就,关于什么叫演技好,LOLI认为,客观的说,完美的模式是实现“三个代表”——代表一定数量的专家意见;代表绝大多数的主流媒体声音;代表广大fans的情结——前两点J家还是有那么几个人实现了的,尽管数量不多,用不了一只手;不过第三点目前还没有看到有谁实现,估计没人能实现了。

                  因为舞台剧是J家的原点,所以先来说舞台剧。
                  舞台剧这个词在中文里出现,是最近的事情,LOLI相信是从日语里移植过来的。因为跟本文无关,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不过说明一下在本文中用这个词泛指所有的戏剧形式罢了——虽然这样用并不是完全准确。
                  2ch上通俗的将J家舞台分为两种:外部舞台,内部舞台。
                  最简单的说,“内部舞台”就是在“地球座”上演、由J家人主演、由J家负责企划的舞台剧。地球座相信国内去过的JMS也不少,一个位于山手线新宿-新大久保铁路旁的小型剧院。虽然该剧院偶尔也会上演没有J家人参与的舞台剧,但是说它是J家的产业,或者说J家控股,应该没有人会反对。
                  其实其他还有一些虽然不是在地球座上演,但是也是由J家全面企划,J家人主演的舞台剧,比如歌舞剧通常不在地球座,而在公共的青山剧院——这里LOLI提供一个原因:去过地球座的人都知道那里的结构很差,根本不适合搞歌舞剧,而青山剧院是专门为了美式歌舞剧而建立的剧场。所以LOLI以为并不是不在地球座就可以称为外部舞台,关键要看整体企划由谁担当(这决定了反映谁的美学)。
                  这样看起来,属于J家“内部舞台”的品牌,在日本舞台剧界享有一定声誉的,应该只有两出:少年队的playzone和堂本光一的shock,属于长演不衰型——而且主体都是现代歌舞剧。
                  而其他的产品,大多属于J家fans圈内的自我消费。
                  其实LOLI查看了部分J家内部舞台剧的的构成,也不乏有很多看得过眼的企划:名作改编、知名导演、资深舞台剧演员的配演、有名气的剧团的支持,等等。

                  可能对于我国人民而言,所谓的“明星舞台剧”属于这几年才开始多起来的新东西,戏剧一直属于一个专业性很强、圈子很封闭、相当孤芳自赏的领域。运用非戏剧专业的艺人的明星效应吸引更多的人观赏戏剧,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模式——而且关于这样的模式,还有很多的批评:降低了戏剧评价的纯洁性。
                  不过在日本这样的地方,这根本就属于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虽然中国的现代戏剧传统是从日本学来的,但是中国后来却模仿苏联建立了自己的整套学院派的戏剧教育模式,日本的戏剧则一直像明治时期一样,是以民间的舞台剧团体作为主要的构成单元的。所以即使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也可以大方地参与舞台剧演出。再加上日本的舞台剧在民众中的普及度要高于中国,所以舞台剧是一种市民文化,而不像在中国带有很强烈的知识分子和边缘文化的性质。
                  所以J家的从未接受过任何舞台表演方面的系统训练(这个从很多演舞台剧的J家人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是接演舞台剧之后才会进行一些必要的技巧训练)的艺人才可以大规模的从事舞台表演。而且由于整个舞台剧系统的平民化,因此在获得外界的技术和人员支持方面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只要出得起价钱。
                  


                  18楼2007-02-18 06:47
                  回复

                    但是,LOLI还是要不厚道的说,尽管日本舞台剧界的准入门槛很低,J家还是在这个圈子之外。
                    当然,这里还是要很坦率的表白,LOLI没有看过任何一部J家舞台剧,只是凭借猜测认为J家舞台剧的水准不会很高。为什么?第一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地球座的结构,内部切面呈圆形,原本是利于声音传播的结构,但是LOLI仅看过一次film festa,坐在一层中部靠右的位置,就明显感到声音分布的不均匀,这还仅是电影放映而已,可见当初在设计上要求就不是很高。第二关键的在于J家艺人本身,如果看J家艺人的自述看多了,就会知道,毫不夸张的说,J家艺人没有受过“任何方面的有计划的专业训练”,不管是唱歌跳舞还是演戏,根据LOLI所知道的,大概每个艺人在主演舞台之前,排练不超过2个月,如果算上J家十分繁杂的综艺节目和杂志拍摄一类的日程,LOLI相信真正完整的排练时间不超过20天——对于新人来说,这其中可能还包括一些基础技巧的学习;第三,J家的舞台的剧本,大多数来自于改编,或者直接购买原创剧本的版权,原创的剧目很少,而且据LOLI所知,某些原创剧本中还会插入一些只有该艺人fans才会明白的台词小噱头。
                    前面也提到,J家唯二的被外界认可的舞台剧品牌,就只有playzone和shock。playzone长期上映,少年队的成员可以专心的投入其中,因此整体的制作排练可以相当精良;至于shock,毫不夸张的说那是堂本光一同学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这两者是J家舞台剧成功的例子,但是绝对不能成为普遍性的例子。

                    大多数的J家舞台,都是以J家fans为对象的,fans最在乎的是近距离看到这个人,至于这个舞台剧到底是什么样子,大概倒是在其次。所以J家舞台剧即使制作不精,也会有稳定的票房——所以如果这种时候还花大钱花大精力去制作一部戏剧,那才是傻缺了。
                    因为这种自产自销性质J家的内部舞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J家艺人扩展自己的人脉,但是却很难获得外部评价上的加分。
                    看小孩们演出是爷爷的理想,但是爷爷本人似乎倒没有特别远大的美学追求。

                    还要小提一下外部舞台,J家人参演外部舞台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不过主演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外部的导演找J家人出演舞台剧,一般不外乎是借人气一用(当然同时这个人也符合自己作品的要求)。出演外部舞台对个人的好处是多少能提升关注,特别是可以让更多专业人士看到自己的表演,如果万一哪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得爽了,拿个笔杆子替你宣传一下,那多少等于赚到了。不过外部舞台对于J家似乎没有什么好处,因为J家不在乎什么专业口碑(爷爷太攻了,会说话就会演戏,专业等于放屁),所以据LOLI所听说J家对外部舞台的配合度不是很高,把别人搞怒的案例也是有的。

                    当然,LOLI承认自己前面说的太尖刻了,可能J家的舞台剧质量没有我推理的那么不堪。虽然看不到J家的舞台剧,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演技者”(包括后来的“剧团演技者”)这个单元,一种近似于舞台剧的表演形式。据说演技者是没有NG,直接假想为舞台形式一气排成的。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LOLI觉得J家当中的确有一部分人有相当的驾驭舞台表现的能力——这样我们就要对爷爷他老人家的理论提出抗议:谁说会说话就会演戏的。
                    LOLI个人很喜欢演技者,很多剧本很有实感,台词很漂亮,演员的活动范围很小,直接导致对演技的要求提高,多数作品都很有些先锋话剧的味道。可惜现在已经停搞了。虽然不知原因,但是LOLI猜测,演技者以先锋话剧的形式,去针对主要是J家fans的观众,这就好比用王府井先锋小剧场的小众作品去面对工人体育场的大众口味。这一开始就注定了作品的命运和观众的满足度。


                    话锋一转,我们来说J家的电影。

                    虽然说电影和电视都是通俗的大众文化消费品,在艺术的分级里成分都很低。LOLI个人是觉得电影电视剧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事实上可能不太好说。主要是因为电影时间上比较有限,因此在情节安排、台词、演员表现力上的要求都要高于连续剧;而且还有一点关键的:看电视剧不要钱看电影要钱……——也就是说电影能够建立市场和作品之间最直观的联系,因此对创作者的压力就更大(比如LOLI现在写这个东西,虽然是写的很烂,但是大家也会原谅我,但是如果我的分析报告写成这样,manager一定会拿着鸡毛掸子追打我……)
                    


                    19楼2007-02-18 06: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