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苑绮葩吧 关注:2贴子:279

回复:[百家讲堂]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子教人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问人们,名声和生命哪一个更可爱啊?老子又问,生命本身和钱财哪个更贵重啊?老子又问,得到名和利,和失去生命哪个有害啊?人人都有答案。那么老子怎么说呢?老子说得深刻极了,太爱名声,必定有大耗费;积累太多的财产,必然有大损失。如果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如果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


25楼2007-02-04 12:06
回复
    老子教人们“虚”、“静”的生存智慧 

      能做到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你就会去掉一种盲动,一种乱动,一种骚动;而换来的是能动,主动,灵动,你的生命的空间给扩展了,生命的容量给加大了。你的能量积住了,你当然能够神采焕发


    26楼2007-02-04 12:07
    回复
      ——“致虚极,守静笃”。什么意思呢?其实就两个字,一个是“虚”,一个是“静”。人生在世,你要有心理健康,你要有一个美好的人格健康,你得首先懂这两个字。 

        “虚”是什么意思?“虚”就是空,空就是通,通就是灵,灵就能动,所以叫做虚空,所以叫做通灵,所以叫做灵动。当你的心虚了、空了、通了、灵了,你就灵动了,你就聪明了。
      心要虚,虚了以后最后就达到一个灵,灵了以后就动了,生命在灵动,不是妄动,不是乱动,不是骚动 

      什么叫“静”?任凭你外面乱糟糟,任凭你外面红尘滚滚,我心不动,你外面的世界乱糟糟,非常地热闹,信息这么多,我胸中自有一块宁静的家园,我有一块宁静的圣地。你看,“静”是什么呀?“静”就是清,静了就能够清,清了就能够明,明了不就聪明了吗!


      27楼2007-02-04 12:14
      回复
        第一个“致虚极”,要达到一个极顶,虚的极顶。什么叫虚的极顶,就是不断地历练,达到一个高境界,不是虚一点、虚一时,而是整个全过程修炼到这个境界。境界是这样,要“守静笃”,要守住啊。“笃”是什么意思?“笃”就是实,所以就老老实实,叫厚笃,叫笃实,要踏踏实实地守住这个“静”。一个“虚”字,一个“静”字,可以清除掉我们心中的毒素,所以不仅可以排毒,还可以养颜,还可以养心,可以健康人格,可以长寿——长寿要有个心态,所以“致虚极,守静笃”。


        28楼2007-02-04 12:16
        回复
          转贴:
          无极悟辞] 

           -------- 独孤无极 

           心通无极 
           处处真境 
           学明自然 
           物物真机 


           大道茫茫 
           无尽无极 
           人生苦短 
           有缘有因 


           世人皆喜探根源 
           根源只在汝眼前 
           自从老君道天机 
           中外古今尽谈玄 


           阴阳生世界 
           因果系无穷 
           但见成者笑 
           那闻败者哭 
           光明身后影 
           欲甘先辛苦 
           纷纷大千界 
           若有又若无 


           世人争名利 
           老君识骗局 
           纷华何耀眼 
           拚命狠驰驱 


           先圣先知何其多 
           耶稣安拉与佛陀 
           到头都云无尽意 
           殊途同归老君说 


           天地原本非一重 
           无量世界遍虚空 
           天地世界皆微尘 
           尘中之尘何足重 


           人人皆喜道无穷 
           无穷只在汝心中 
           一沙岂只三千界 
           有限无限实大同 


           天地人父母 
           却是道子孙 
           无量重天地 
           尽是道中尘 
           既然皆微尘 
           何必认我真 
           万物本并生 
           由来同一梦 


           不道亦是道 
           大恶亦善行 
           因果矛盾纷纷象 
           万变不离宗 


           世人喜阳善 
           几个识阴德 
           天道忌盈满 
           能进不易 
           能退更难 


           乾坤本来有正气 
           人心不古日偏离 
           自毁前程已堪怜 
           好端端的世界谁珍惜 
           那一片被文明糟蹋过的海洋和天地 


           一切一切皆有限 
           天高亦可丈光年 
           岂知: 精中还有精 
           天外还有天 
           宇宙移民嫌天小 
           核子能量厌有限 
           人心欲足何时足 
           都把无涯认有边 
           到头叫苦又叫冤 
           四处乞食抱金碗 
           不知尽是无尽藏 
           顺手抛扔懒得看 


           广厦万间总嫌少 
           佳丽三千不嫌多 
           虽把地球挣到手 
           无事就想天宫坐 
           宇宙大千皆属己 
           只恨无限不归我 
           待到主宰无限界 
           又恨孤独没老婆 
           粉面红唇倾国色 
           金发碧眼多又多 
           外星美女不乘心 
           只想天仙来几个 
           色色空空还色色 
           天上人间可劲作 
           到头无常大限到 
           后悔没念弥陀佛 


           心中早了了 
           一切皆非真 
           及到事临头 
           不惑有几人 
           
           
           大道无极真 
           随处皆可寻 
           圆满无极境 
           问君信不信 
           

           恃才傲物满 
           不可一世盈 
           老天最忌此 
           谦谦君子生 

           
           无极大道为本源 
           生生化化皆无限 
           历尽美丑千般境 
           饶一大圈回原点 
           缘起缘灭成又毁 
           死死生生缺又圆 
           几人猜得造物意 
           跳出轮回游大千 
           

           红尘滚滚俱争先 
           成龙成凤不怕难 
           比比谁是大人物 
           世外之人天外天 


           得失有无真奥妙 
           简单丰富都想要 
           太极何成无尽景 
           悟道之途岂千条 
           人欲无穷欲咋着 
           这好那好全都好 
           
           
           。。。。。。。。。 
           
           。。。。。。。。。


          29楼2007-02-06 17:40
          回复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30楼2007-02-06 17:40
            回复
              又买了于丹的<于丹讲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经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剥离之门.

              [白话]
              道,可以用语言表述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用名称界定的就不是恒久的名.名称未定之前,那是万物的起源;名称已定之后,那是万物的母体.
              因此,总是在消解欲望时,才可以看出起源的奥妙;总是在保存欲望时,才可以看出母体的广大.起源与母体,这二者来自一处而名称不同,都可以自然保护区为神奇.神奇之中还有神奇,那是一切奥妙的由来.


              31楼2007-03-12 12:15
              回复
                老子的思想已经过去2500年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是有着如此巨大的魅力? 
                 有人说《老子》是一个箩筐,什么东西都可以放进去,这是为什么? 
                因为老子说的是天地间最根本的规律,是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老子的思想是活的,它只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的内容可以变,但基本框架不会变。老子为人类筑了一条真理之路,古代的人可以通过,现在的人可以通过,将来的人一样可以通过。 
                 老子为人类指出了正确的大方向,但没有具体的内容,也就是没有说死,任何具体内容无论在当时显得多么正确,光荣,伟大,但随着时光的流逝都会发现它的局限性,都会有死的一天,而老子的思想正因为没有具体内容,只有正确的框架,不同的时代的人类会为它充入不同的内容,所以老子的思想是常新的,所以它是永远不会死的,这就是老子的真正的伟大之处,也是他区别于并高明于别的哲学家的地方。 
                 比如说“我无为而民自化”,在古代,在民煮没有产生之前,人们所能理解的就是靠统治者的自律来限制自己的权力。成功者如李世民,但历史上能有几个李世民?后来人们彻底想通了,与其靠统治者的自律来限制自己的权力,不如把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统治者变成了人民托付的管理者,连管理者的命运都掌握在人民手中,他还敢胡来吗?这就是民煮。但是,民煮的思想还是没有脱离“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框架。将来,我们完全可以预见,现代的民煮政治还会不断完善,不断进化,但是,无论它怎样进化,都不会脱离“我无为而民自化”这个原则。 
                 老子由天地的根本规律探寻出人类的根本规律,他抛却一切表面的相,直指事物的本质,所以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这就是道,永恒的道。 
                 
                 
                 作者: 清者无染 2007-3-11 19:50   回复此发言


                34楼2007-03-13 17:41
                回复
                  老子说: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又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35楼2007-03-16 11:32
                  回复
                    圣人就是圣人,不是没来由的.


                    37楼2007-03-26 12:26
                    回复
                      第一个“致虚极”,要达到一个极顶,虚的极顶。什么叫虚的极顶,就是不断地历练,达到一个高境界,不是虚一点、虚一时,而是整个全过程修炼到这个境界。境界是这样,要“守静笃”,要守住啊。“笃”是什么意思?“笃”就是实,所以就老老实实,叫厚笃,叫笃实,要踏踏实实地守住这个“静”。一个“虚”字,一个“静”字,可以清除掉我们心中的毒素,所以不仅可以排毒,还可以养颜,还可以养心,可以健康人格,可以长寿——长寿要有个心态,所以“致虚极,守静笃”。
                      -------------------------------------
                      重温一遍颇有心得.......


                      38楼2007-04-03 09:42
                      回复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能守之.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39楼2007-05-07 12:07
                        回复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41楼2007-05-08 09:31
                          回复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42楼2007-05-29 17:20
                            回复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 泊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43楼2007-05-29 17: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