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友兰吧 关注:147贴子:2,659
  • 10回复贴,共1

【文水新闻】 残杀儿孙到老:女皇武则天的嗜血人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2-06-22 21:48回复
    武则天赏花图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初年,天下渐平,诸事晏安。一日,忽然太白星白天显现于天空,且一连多日不断出现这种天文景象。古人迷信,唐太宗君臣一边自我反省政事阙失,一面让主管天文的太史“勾沉典籍”,进行推占。不知是查了《易经》还是“扶乩”所得,太史奏报:“女三昌”。面对如此玄玄乎乎三个字,太宗君臣商量了半天,也没整出什么头绪。同时,民间又有谶言歌谣传入内廷:“当有女武王者”——“女”了半天,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心多恶之”,总有不祥之兆的种预感。
            唐太宗朝君臣关系十分欢洽,一天晚上,李世民在内廷宴请心腹武官多人,飞觞仰饮,大家好不痛快。喝到一半,为了使气氛更加融洽、欢快,太宗令诸将作酒令,各自报出自己儿时的小名,以此作引,以博戏乐。轮到左武卫将军李君羡,这位将军长身虎须,一脸络腮,自报小名:“五娘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2-06-22 21:49
    回复
      2025-05-16 02:03:21
      广告
              就是这样一个武功盖世、一心事唐的壮士,神勇与尉迟敬德、秦数宝相匹的猛将军,恰恰因为自己当年的一个小名“五娘子”,使得太宗皇帝浮想连翩,夜不能寐。
              “会御史奏(李)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相为不轨,遂下诏诛之。”史书为尊者讳,给人一种李君羡倒霉,有人牵告他。其实,肯定是太宗李世民杀心顿起,为后世天下计,派人诬引,杀掉了这个他认定符合谶谣中的“女武王”的将军。人要倒霉,祸从天降,李君羡将军正是这种倒了八辈子血霉的晦气包,一人被杀不说,株连三族。上百人头落地,起因竟在于两三句的“歌诗谶言”。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2-06-22 21:51
      回复
                没过几年,听说工部尚书武士鷿女儿貌美,时年十四,太宗一时兴起,召小姑娘入宫破瓜。女孩圆脸大眼,媚笑动人,太宗名之为“媚娘”。尝了几口,也觉平平,胖丫头肉紧腮圆,双目炯炯,不是太宗喜欢的那种温柔类型,但毕竟是高祖李渊老友武大叔的女儿,怎么也得给个“才人”封号。恰恰是这个武才人,才真正是那个应谚的“女武王”。日后,数百上千李姓凤子龙孙,皆被这位当时的肥胖闺女弄死。她还化唐为周,差点让唐朝三世而亡。
                茅庐初出——武才人与太宗、高宗的父子“情缘”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2-06-22 21:52
        回复
          顶一个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06-22 21:53
          回复
                   说起武则天,笔者想起那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少女刘胡兰。看客至此,可能大有晒然之意:武则天和刘胡兰有什么关系,难道这位女皇帝也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当然不是,武则天吗,生的很胖,死的很差。老武与小刘的共同之处,在于两个人皆是山西文水县人,真正的老乡。文水县因境内有文峪河而得名,西依吕梁,东靠汾河,春秋时名平陵,战国时称大陵。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篡唐,自立“周”朝,便改自己老家为“武兴县”,武兴者,武氏由此兴也。中宗复辟,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仍改回文水县。可见,文水地气,总是养育女英杰,不是出乎其类,就是拨乎其萃,连十五岁小姑娘,铁血铮铮,楞是自己躺进大铡刀下为“主义”献身。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6-24 09:24
            回复
                      眼见武“所长”很懂事,每次住他家,又献银子又献当地好闺女来“孝敬”,李渊很喜欢这个土财主。隋炀帝诏命李渊为太原留守,这位唐公一高兴,就把这位小县的“队正”提拔为“行军司铠”,一下子捞到太原府内专管军事后勒的肥缺,由一个副股级干部跃升为“正处”了。
                      天下大乱,武士鷿“阴劝高祖举兵,自进兵书及符瑞”,此举,并非显示出这么个低级土豪多能“慧眼”识英雄,不过是乱世纷纷,人各思乱而已。推个头头出来,事成封侯,事败斩之,说不定也能封侯。李渊很高兴,但表面没有太多表示,淡淡言道:“幸勿多言。兵书、符瑞皆是朝廷禁物,你能拿来给我,我知道你的心意了。日后富贵,当与君分享。”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2-06-24 09:26
              回复
                        李渊起事前,派其手下刘弘基、长孙顺德分别以隋廷名义四处募兵。武士鷿当时不仅和李渊关系不错,和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关系也不错。钱能通神,谁和银子都没仇,老武深知世路难行,以钱作马,自然和几个上司都热火打成一片。一次,三人饮酒、高、王二人就对老武说:“刘弘基等人假借诏命,四处征兵,我们得把他抓住,仔细鞠审。”武士鷿做惯了老好人,闻言,便从中斡旋:“那几个人是唐公李渊的心腹门下,如果真把他们抓起来,会惹出大乱子呵。”
                        王威、高君雅一听,也觉有理,“由是疑而不发。”
                        不久,几个人又在一起吃吃喝喝,留守司兵(军区司令手下的主力军长)田德平在座,也提起刘弘基等人四处募兵的“怪事”,劝高、王二人抓捕刘弘基,审问他到底由谁指派,敢私下募征。宴后,武士鷿私下对田德平讲:“讨捕之权,应该都由唐公李渊说了算。王威、高君雅二人,毕竟是副手,他们怎能越权抓唐公手下人呢。”田德平一想,也觉老武好心,就不再“多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2-06-24 09:27
                回复
                  2025-05-16 01:57:21
                  广告
                  可见,武则天父亲一辈,看准时机,太原从龙;李唐一家投挑报李,对这一大家子也可以说是仁至义尽。
                  太宗在世时,武才人虽被**,却并非深受皇帝爱幸之人。倒是当时的太子李治,偶见武才人那丰腴的“胖倩影”,深记于心,所谓“各花入各眼”,言不虚也。
                  太宗驾崩,武才人削发为尼,在感业寺的青灯下熬了数日。已是皇帝的李治拜佛为名,在寺庙里搂住这位小妈就是一顿乱亲,互诉衷肠。召入宫中之后,武“才人”成为了武“昭仪”,不久,进号“宸妃”。此后故事,耳熟能详,最让人心惊肉跳的,莫过于武氏为了搞掉对手王皇后,竟然忍心亲手掐死自己粉雕玉琢的小女儿,然后向高宗哭诉是王皇后所为,残忍心机,让人不寒而栗。
                  当然,废掉皇后在高宗时代是天大的事情,看似“皇帝家事”,实际涉及当时关、陇大族与庶族地主间的勾心斗角与暗中角力。唐太宗时,对山东士族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打击,但对以武川军阀为主的“自己人”关陇大族却竭力维护、提携。高宗正妻王皇后,名门大族之女,又是高祖李渊同母妹同安长公主的侄孙女,是太宗当时为儿子“御选”的“佳妻”。长孙无忌作为帝舅,与韩瑗、于志宁(此人虽首鼠两端,其实也是反对武氏为后的一派),褚遂良、来济等关陇士族派系,明确反对高宗废后。出身于庶族地主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属于长期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寒族”,名义上是拥立武则天为皇后(其实武氏本人也属关陇家族),其实是想籍此提高自身的势力,在政治上想来个大翻盘,如果“押宝”成功,就不仅仅是扬眉吐气的事情,而且是扳倒敌对势力的倾力一击。
                  恰巧,唐高宗李治又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惧内虫,对武氏宠幸正浓,怎么看王皇后怎么不顺眼。当然,高宗素来懦弱,亲舅与一帮重臣皆持反对意见,他还真不敢马上就施以“龙威”。但李绩一句话,一下子让高宗“茅塞顿开”:“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深谙宫廷政治之道的李绩老好人一个,自然不愿得罪皇帝。有这么一个重臣表态,高宗、武氏大喜过望,终于心中意决。


                  14楼2012-06-24 13:52
                  回复
                    张氏兄弟虽年青,与太后被翻红浪、贴身肉搏之时,见老肉横陈、皮松发少,心中深知这个靠山不能长久。酷吏吉顼与张氏兄弟俩关系好,一次,“语重心长”地劝二人说:
                    “公兄弟贵宠如此,非以德业取之也,天下倾目切齿多矣。不有大功于天下,何以自全?窃为公忧之!”
                    一席话,把二小伙说哭了,“流涕问计”。
                    吉项出主意:“天下士庶,未忘唐德,咸思复庐陵王(中宗)为帝。太后春秋高,武氏兄弟非能承继。公兄弟何不劝太后复立庐陵王,以慰苍生之望。如此,不仅可免祸,也可长保宝贵。”
                    此前,武承嗣、武三思哥俩不停地派人向姑母说情,都想当太子,并进言:“自古以来哪有以异姓为嗣的“,意思是指,姑姑您姓武,当然要我们武家人来继承。武则天犹豫未决之计,大臣狄仁杰劝谏:”太宗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高宗)以二子托付给陛下,如移社稷与他族,天意不可啊。而且,姑侄与母子,孰亲孰近!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配亨太庙;如果立侄,为臣我从未听说有侄子当天子会在太庙中树立姑母牌位加以祭祀的。”
                    老妇人心动。此时,恰恰两个男宠也“屡为太后言之”。武则天召来吉顼细问,此人也“复为太后具陈利害”,武则天终于下定了复立中宗的决心,召李显回京。武承嗣“恨不得为太子”。急火攻心,竟发病而死。身为皇嗣的睿宗李旦见三哥回来,“固请逊位”,武则天便应许把李显复立为“皇太子”。


                    24楼2012-06-24 14:07
                    回复
                      前排售卖瓜子,板凳,矿泉水了哦!! 要的喊话,样样10块钱!! 10块钱买不了吃亏,10块钱买不了上当!! 通通10块钱,快来买啊!! 买到就是赚到,心动不如行动! 赶快行动吧!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32楼2012-06-25 08: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