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振动力吧 关注:39贴子:299
  • 2回复贴,共1

“禅定”常见的误区——误认阴境为“见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请注意百度词条“禅定”,原文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16249.htm?func=retitle
这里百度百科上讲的“禅定”,重点讲“四禅八定”乃至“九次第定”的修法(这都属于“次第禅”,又叫“如来禅”)。四禅八定”的修法还在“**天”的境界,还只是在一种奇妙的“五蕴”中(“色受想行识”五种阴境,包括发“神通”都在五阴境里面)。
附:天界诸天对应的禅定境界
http://hi.baidu.com/caifuchan/blog/item/ba33a1cccd7cb11600e928fe.html
从理论上讲,要一步步空掉“五蕴”,才能达到《心经》上说的“五蕴皆空”的境界(即进入“无**天”,又名“空界天”)。然后,还要把“空”也空掉,也就是证到“空有不二,真妄一如”的境界。才能到达《心经》所说的“般若婆罗蜜多”境界(根本智慧彼岸、圆觉境界,或称“开悟”境界)。
需要注意:其实,修“见性、开悟”并不需要按“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的境界逐个修完,因为这些都是妄境。“禅定”最可能的误区就是误认阴境、或者“顽空”为“见性”、甚至为“开悟”。常见的误区在于——要把“三界”的几十层天逐个爬完,才证得一个“空”字(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山林中所放弃的外道修法就是如此),还是“顽空”,不是“空有不二”的真空。走的冤枉路太长了,还会增加一些幻境迷惑的机会。
就好比说坐火车,你不用在中间的每一个小站都停车、下车,你只需要知道到了终点站再下车就行了,反倒少走弯路不致迷路。很多人由于得到一点“四禅八定”、乃至到达了“灭受想定”的境界,以为这就是“开悟”了,以为已经到达终点站、提前下了车”,自断法身慧命。结果是,他几乎是永久不能真正开悟。
所以,有时(相对于佛菩萨、罗汉境界而言),也把佛菩萨所居的天界以外的诸多天界(权且)叫做“外道所居”,这些“外道”其实都是修行过程中“迷路”的人,有时也叫他们是“魔”。因为他认妄是真、被“路边风景”吸引而当做终点半道下车,却诽谤和干扰“直达佛境”的真法。(《楞严经》就说过这种现象:彼等魔王,各有徒众,各个自谓‘成无上道’。这就是“作大妄语”,未证言证,自认为已经圆满了、成佛了,忙着收徒“弘法”,“代佛宣化”。其实呢,是自断法身慧命,而且还自误误人,很可怜。)
然而如果他们迷了路,我们必须慈悲地看待他们——他们其实都是我们的同修!要度他们。



IP属地:青海1楼2012-06-22 22:01回复

    “禅定”与“开悟”的关系——入手处相似,总体上不相干
    以下是齐志军老师在《心坛撷英》中(第85问),对心中心学人解答“禅定与开悟的关系”,在下认为极有再三学习的价值,特录于此存照。(lvm即齐老师当时在“佛法心中心论坛”的网名。)
    问:开悟的人是否具有初禅定乃至四禅的定力?
    lvm(齐志军老师,下同):不相干!只能这么说:具有初禅定乃至四禅乃至八定乃至九次第定的定力,也未必开悟。
    (财富禅注:
    1、一方面,初禅乃至四禅八定、乃至九次第定的禅定者未必能“开悟”。而另一方面,“开悟”者也不必经过初禅乃至四禅八定、乃至九次第定阶段。
    禅宗的“参话头”,一直“参”(思考)一个问题,根本就不打坐修定,忽然之间就“打开自性”了(利根的人就能从此“开悟”了)。
    2、祖师禅与次第禅,入手处都是“都摄六根”,似乎有相同处。但是入手后就出现了根本不同:
    ——祖师禅“都摄六根”以后,直接去“见性”而“开悟”。“开悟”是直接往第八识上修的。祖师禅还专门强调:不要理睬偶然出现的阴境(第七识“我执”显现的)。
    ——四禅八定乃至九次第定“都摄六根”以后,重在体验各种阴境并以“空”对治阴境,这都是在第七识上修的、在五蕴阴境里。到了灭受想定也是“顽空”,不是“空有不二”。
    (有一种密法是修完九次第定,最后才修“大圆满、大手印”,祖师禅是直接上手就直奔“大圆满”修,没那些次第,反倒省得迷路。)
    所以,齐老师说:开悟与初禅乃至四禅八定,都“不相干”。)
    问:“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也能成佛吗?
    lvm:
    “不修禅定”是对“以禅定为究竟”者说的。以禅定为究竟者认为:只要深入禅定,节节上升,修成四禅八定,乃至第九次第——灭受想定,这样就能证成圣果。此经说“不修禅定”是为了纠正上述偏见。何止此经,《楞严经》也说:“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
    “不断烦恼”是对“以断念为究竟”者说的。以断念为究竟者认为:起念皆是烦恼,无念才是究竟,应依次断尽粗念、细念、微细念,乃至极微细念。断尽了这些念就是断尽了烦恼,断尽了烦恼也就是证成圣果。说“不断烦恼”,是为了纠正这种偏见而说。
    佛所说三藏十二部经都是应病与药、对机而谈。你死执定境、死执断念,就为你说“不修禅定,不断烦恼”。然而,你若排除禅定、排除断念,又要给你讲修禅定、断烦恼了。
    其实,弥勒菩萨并非没有禅定,那是无出无入的大定,行住坐卧、抬手动足,无不在定中。弥勒菩萨也并非没断烦恼,因为他已亲证烦恼即菩提。
    问: 入定后感觉几分钟却实际一小时,是时间变快了还是自己忘记了?不感觉脚动而到达目的地,是谁在走?
    lvm:
    您这个问法有一个前提:死贴贴地有一个时间(佛法称之为“世”),死贴贴地有一个“我”、有一个“谁”(乃至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佛法称之为“间”)。而六印一咒的打坐方法是“出世间法”(“出”是超出、超越之义)。以世间心,测度出世间法,即使有答案,也是误解。我见过这么一个人,他自称学佛打坐有所悟入,理解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听他所言,原来他认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时间)并不虚妄,而是他打坐中所感受到的是虚妄。您跟他看法相同吗?
    -----------------------------------------
    


    IP属地:青海2楼2012-06-22 22:04
    回复
      梦中受过弥勒佛的点化,希望能在这里通过学习,少走弯路!谢谢精彩的文章!


      3楼2012-07-18 22: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