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的兵器具有一定的不可确考性。一方面,作者所写的兵器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兵器并不完全相同,比如【戒刀】。
真实的戒刀是僧人用来裁衣、剃发的,最长不过六指(两根手指头那么长),但是在《水浒》中变成了【戒刀灿三尺春冰】,有三尺长了。若是宋尺,那是一米左右,若是汉尺,也有70厘米左右,又从描写来看,戒刀是腰间佩刀的一种,但似乎是出家人专用的。
小说及其周边作品又影响了民间的印象,进而影响了后世的武术界。有些门派把一些单刀刀法、双刀刀法称为“某戒刀刀法”,使得【戒刀】这个名词的概念,更加模糊和不能确指。我们说水浒中的兵器,就是要探寻写作者意念中所想要表达的那种兵器,而非这个名词在历史上的确切所指。比如:水浒中的戒刀是一种腰刀,而非裁衣刀、剃头刀。
这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有些兵器的名字只在水浒中出现,可是描述文字又太少,甚至前后矛盾。那么,作者在这个名词后,所想要表达的兵器制式就彻底不可考证了,比如:大滚刀。马麟和欧鹏都【使得好大滚刀】,欧鹏大滚刀的是单刀,而马麟的在紧接着的赞诗中就变成了【铜刀两口鬼神惊】(四十一回)。那么作者想要写的那个【大滚刀】究竟是什么样的,也就没法确切知道了。
还有一些兵器的名字,虽然在其他作品也出现过,但水浒所要表达的那个东西显然与其他作品不同,可是水浒本身对它的描述也太少,于是同样无法考证它究竟是什么。比如【青龙刀】:
绿沉枪,点钢枪,鸦角枪,布遍野光芒。【青龙刀】,【偃月刀】,雁翎刀,生满天杀气。
————————第七十六回
青龙刀与掩月刀是分开来列举的,那么它们是两种制式。青龙刀可以不是掩月刀,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呢?无法确知。
但是,对于很多不可确考的兵器,我依然可以给它们大致定个范围,比如【蓼叶刀】,在其他作品中也很难找到这种兵器。但从水浒中的描述看,是腰刀的一种;从名字看,形如蓼叶。那么这把刀的长度和形状也就大体可以想象得出了。这类刀,本帖中只附简要说明,不再上图。
真实的戒刀是僧人用来裁衣、剃发的,最长不过六指(两根手指头那么长),但是在《水浒》中变成了【戒刀灿三尺春冰】,有三尺长了。若是宋尺,那是一米左右,若是汉尺,也有70厘米左右,又从描写来看,戒刀是腰间佩刀的一种,但似乎是出家人专用的。
小说及其周边作品又影响了民间的印象,进而影响了后世的武术界。有些门派把一些单刀刀法、双刀刀法称为“某戒刀刀法”,使得【戒刀】这个名词的概念,更加模糊和不能确指。我们说水浒中的兵器,就是要探寻写作者意念中所想要表达的那种兵器,而非这个名词在历史上的确切所指。比如:水浒中的戒刀是一种腰刀,而非裁衣刀、剃头刀。
这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有些兵器的名字只在水浒中出现,可是描述文字又太少,甚至前后矛盾。那么,作者在这个名词后,所想要表达的兵器制式就彻底不可考证了,比如:大滚刀。马麟和欧鹏都【使得好大滚刀】,欧鹏大滚刀的是单刀,而马麟的在紧接着的赞诗中就变成了【铜刀两口鬼神惊】(四十一回)。那么作者想要写的那个【大滚刀】究竟是什么样的,也就没法确切知道了。
还有一些兵器的名字,虽然在其他作品也出现过,但水浒所要表达的那个东西显然与其他作品不同,可是水浒本身对它的描述也太少,于是同样无法考证它究竟是什么。比如【青龙刀】:
绿沉枪,点钢枪,鸦角枪,布遍野光芒。【青龙刀】,【偃月刀】,雁翎刀,生满天杀气。
————————第七十六回
青龙刀与掩月刀是分开来列举的,那么它们是两种制式。青龙刀可以不是掩月刀,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呢?无法确知。
但是,对于很多不可确考的兵器,我依然可以给它们大致定个范围,比如【蓼叶刀】,在其他作品中也很难找到这种兵器。但从水浒中的描述看,是腰刀的一种;从名字看,形如蓼叶。那么这把刀的长度和形状也就大体可以想象得出了。这类刀,本帖中只附简要说明,不再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