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山月高,照我石楼上。微闻松萝风,遥递石泉响。”300年前,在一个山高月小、花影斑驳的夜晚,一位老人站在城墙上兴然吟哦。 “时维壬辰,樊溪左右,万壑松风迎宾客;欣逢盛世,相府上下,一炷心香祭祖魂。”300年后,这位老人逝世300周年忌日,晋冀豫三省300多名陈氏后裔齐聚山西晋城市北留镇皇城相府,为他敬祭,寄托哀思。 一代鸿儒比房姚 他,即是康熙帝师、一代名相陈廷敬。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他5岁入私塾,9岁能赋诗,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一生升迁28次。在朝为官53年,历任礼部侍郞,吏、户、刑、工四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担任《明史》、《康熙字典》、《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大清一统史》的总裁官,康熙皇帝高度评价他“房姚比就韵,李杜并诗豪”、“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晩节香”。 他一生传奇,可谓功德卓著。为官,他清正廉洁、体恤百姓,《清史稿》给之予“恪慎”评价。如针对朝廷腐化之风,他秉直上书康熙皇帝“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康熙纳谏:“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为诗,他大气磅礴,清新俊逸,寄情寓理,熔辞炼句。以诗文会友,匠心独具,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著名诗人王士祯以诗歌相唱和,“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被称为“燕许大手,海内无异词焉”。为学,他饱读诗书、笔耕不辍,有《午亭文编》50卷,其中诗20卷、杂著4卷、经解4卷、奏疏序记及其他文体20卷、《杜律诗话》2卷。 而如今,斯人不在,风流犹存。皇城故里,虽经世事沉浮,依然不减风采。推开相府厚重的大门,撩起历史层层的帷幕,风烟散尽处,切身体会几百年岁月的温度,细密感受陈氏一族鼎盛绵延的脉搏,院落深深,行思切切,不禁感慨万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