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已不愤青多年,这些年只能算伪愤青。但是最近越来越多的新闻绯闻奇闻轶闻,让人听上去不得不意气风发怒发冲冠,指指点点一番。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食品中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不明物体,比如为什么酸奶里面会有蛆,饺子里面也有蛆、粥里面还有蛆……真是食品充满蛆,搞得蛆是开胃必备之良品一般。这些蛆都可以饶地球一圈了,销量全世界领先。
讲个例子,这是真人真事,自己人的故事。暑假的时候,对面邻居家的小孩和我弟弟玩,玩着玩着,一激动把酸奶从盒子里挤了出来,然后跑来对我说“哥哥,酸奶还会动。”我一看,身躯一震,丫的,这不是蛆么,奶色的蛆,正在光天化日之下扭转身躯,展示恶心的曲线。这简直就是毒害下一代,远比思想毒茶厉害。
最近蒙牛的事闹得比较大,还好我一直觉得蒙牛牛奶有股难以描述的神奇味道,加上贫穷,所以平时都喝白开水。经过蒙牛这事,终让我明白“不是每种牛奶都叫蒙牛牛奶”。蒙牛通过惩罚一些高管来平息这个事件,我觉得这是难以平息的,而且这种做法太象征意义了,惩罚的多半也是副官。牛奶本来是强壮身体的,结果却搞成致癌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和痛并快乐同一个道理,强壮并癌变。
从三鹿奶粉开始,到现在的几年里,食品安全问题如长江水,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都要拍死我们了。国家抓得这么严厉为什么还有什么安全认证的不安全事物呢?我觉得已经没找原因的必要了,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应该多向文化部门学习。这年代,学习才是王道。
我喜欢的一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大陆上映了,这本小说我以前看过,所以看了台湾版本的电影后,觉得和小说有些许不一样,增加了一些少儿适宜和成人化的东西,个人觉得电影比小说优秀。少儿不宜的比如有勃 起、**、上课打手 枪、在家**、大骂I **** YOU、大学的同性恋四脚兽。这些东西其实很贴近我们现实的生活,我不相信任何一个达到芳龄十八、情窦盛开的年轻人会不懂这些东西。我也觉得有些东西的确该禁止,比如淫秽的词语,毕竟公共场合要讲文明,但是我不明白在家**和同性恋也会被删,又不是在大街**。很多人会说这些会教坏小孩子,我不明白,你一个大人会带小孩去看这种爱情电影么?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那首先就该把你这种人删减了。而爱看这种电影的,都是有一定了解的人,所以禁止与否又有什么意思呢?不要说这些电影会让人性 早 熟、性 冲 动什么的,完全胡扯,如果能在电影院里冲动的人,那完全可以删减其作案工具。这些都是一些真实的生活文化,或许有些夸张,如果实在要禁止,那婴儿性早熟的奶粉咋不在它出来之前就禁止。想要净化整个国家的文化思想,不要用一味用杜绝来树立文化新风,这种行为无意于脱了裤子放屁,让人更清楚的看清你的轮廓。网络这么发达,即使在大局域网,我们也能看见没有删减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及其他没有删减的电影和小说以及没打马赛克的图片。
说好了听,我是一位人民,说公正了听,我是一个公民,说难了听,我是一厮刁民。综合起来,我素质的平均分并不太低,可以算一个有正义感的网民。我记得前不久在电视里听一个导演放出豪言说:“电影里的公映的三 级 片和同性恋片子太多,文化部应该加大力度禁止。”我当时就很无解,我不知道这导演的三 级 片标准是什么,我迄今为止没听说过一部三 级 片登录了内地的电影院,如果亲吻拥抱算三 级 片的话,这导演就没乱说。倒是这个导演自身,看上一副贪官加孙子的模样,一看就知道极有可能潜规则了不少女演员甚至是男演员,私下演了不少三 级 片同性恋片,还装正直。
说到这里,我才发现我又跑题了,本来是说食品的问题,没想到换了主角。其实我很支持国家的文化教育,毕竟我们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文化大国、强国。但就是我不明白为啥不把力度同样放在食品检查方面呢?思想再强大健康,没有健康的身体支撑,那有什么用?
照此下去,思想还没树立好,可能就因为食品的原因先辞世了,连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