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头给我们下跪
南方周末 2007-02-08 15:41:04
■记者记事
□(贵阳)韦祖伟
又到年关,又见民工讨薪,又闻包工头“卷款而逃”,这让我想起了包工头王瑞峰,想起了他给我们下跪的那一幕。
2004年底,我还在另一家报社供职。当时,我所在的报社和另外5家媒体以及劳动监察部门联动,为农民工追薪。那些天,我们每天至少得接待5拨被欠薪的农民工。
记得是一个周四的下午,报社来了一拨情绪既激动又无奈的农民工。领头的王瑞平介绍说:他们在某工地干了近3年的活,工资几乎一分未得。包工头就是自己寨子里的人,叫王瑞峰,他的电话总是打不通。谈话中,一位农民工愤愤地说:我们拿不到工钱,他也别想好活。我一边劝民工们消消气,一边盘算着如何找到王瑞峰。
真是无巧不成书。周五一大早,包工头王瑞峰竟然把电话打到了报社。电话里,他恳求我们帮他追工程款。我约他到报社来谈,他说怕遇到那些被他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一句话,包工头王瑞峰怕挨打。我只好按照他的要求,和他在公园里见面。
见到王瑞峰时,他妻子也在。他妻子焦虑地说:那帮弟兄追他要工资太厉害了。她怕丈夫有什么意外,两年来丈夫走到哪儿她都跟到哪儿。
王瑞峰打开他随身带着的一个小布袋,里边全是混凝土块。他说:“我们做的工地,好多地方都这样,混凝土根本不达标,可以说是豆腐渣工程啊,但大老板已经想办法把工程验收完了,拿钱走人了!”
包工头王瑞峰对我说:“我当初接了20多万元的工程,大老板给我的钱还不到10万,不是我赖弟兄们的工资,是实在拿不出钱啊。为了付他们的钱,我都借了2万多块钱了。他们每年的大年三十夜都去我家向我要钱,我这几年都不敢回家过年。”
他的讲述,让我大抵明白:王瑞峰实际上是工程层层转包中的最底层的一环。我答应王瑞峰,下周一约上另外5家媒体的记者和劳动监察部门的同志,一道去找工程发包方。
周一,发包方的副经理陈某接待了我们。王瑞峰和发包方签的合同也还规范,公司惟一的托词就是现在没钱,等有了钱再结账。同行的劳动监察部门的大罗可能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条不紊地做起了工作。也不知是大罗的工作做得到位,还是我们一群人在哪儿显得人多势众,陈某总算答应尽快付清这笔款了。但他说账上现在没这么多钱,只能先打借条。我们几人合计一番,就让陈某写了一张借条,承诺一周内付清欠款。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王瑞平打电话告诉我,说再拿不到工钱那些被欠的兄弟们就要上发包方闹事了。我说人家已经写了一周内付清的欠条,你们这一急,事情可能就不好办了。那些农民工在我的劝说下打消了闹事的念头。
王瑞峰一天没把现金拿到手,心里一天就觉得不塌实。他时不时地打电话给我诉说他的担心。我尽可能地安慰他:“有劳动监察部门做主,陈某肯定不会赖账的。”
但一周后,陈某还是赖账了。王瑞峰按约准时去要工程款时并没有拿到手。我接到他的电话后,窝火至极,赶紧打电话给另外5家媒体的记者和大罗。大家都很愤怒,于是马上集合,又到工程发包方那儿。
我们一群人你说两句我说两句,就像在处理自己的事一样。大概是我们的态度太令陈某感到意外了,他在大约10来分钟的时间里竟然一句话也没说。和大罗同来的还有他们聘请的律师。律师从法律、从政府对农民工工资高度关注的角度,讲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厉害,陈某若有所思,随后开了一张支票。
拿到支票,王瑞峰很高兴。他说马上就去出租屋收拾东西,然后回寨子里把钱发给拿不到工资的乡亲们。看着他高兴的样子,我们这些记者们也松了一口气。
王瑞峰当天并没有去取款,因为下午已没有班车回县里了。等他第二天去取款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这账户上没有钱!
王瑞峰顿时傻眼了,立刻打电话告诉我这个情况,我只好又叫上那5家媒体的记者和大罗。一路上,大家一致表示:这次没看到王瑞峰拿到钱决不撒手!
陈某显然没有料到我们这帮记者会如此坚定地帮王瑞峰追回工程款。他在解释账户没有钱时替自己辩护说:公司换了个账户自己不知道。我们没有理会这苍白无力的解释,明确地告诉他:如果这次他再耍花招,我们报道的力度将会更大,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他公司今后的工程招标。
陈某只好去财务室开了一张支票。我们吸取上次的教训,要求他无论如何得和我们一起到银行去取。
考虑到钱的数目不小,也怕节外生枝,我们没有让王瑞峰直接提取现金,而是让他转到一个新的存折上,再到县里去取。当我们一行人走出银行门口时,包工头王瑞峰突然泪流满面地对我们说:“我总算对乡亲们有个交待了!”话没说完,他“扑通”一声给我们下跪了,并说:“我今年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
那一刻,我的眼睛和鼻子都酸了……
南方周末 2007-02-08 15:41:04
■记者记事
□(贵阳)韦祖伟
又到年关,又见民工讨薪,又闻包工头“卷款而逃”,这让我想起了包工头王瑞峰,想起了他给我们下跪的那一幕。
2004年底,我还在另一家报社供职。当时,我所在的报社和另外5家媒体以及劳动监察部门联动,为农民工追薪。那些天,我们每天至少得接待5拨被欠薪的农民工。
记得是一个周四的下午,报社来了一拨情绪既激动又无奈的农民工。领头的王瑞平介绍说:他们在某工地干了近3年的活,工资几乎一分未得。包工头就是自己寨子里的人,叫王瑞峰,他的电话总是打不通。谈话中,一位农民工愤愤地说:我们拿不到工钱,他也别想好活。我一边劝民工们消消气,一边盘算着如何找到王瑞峰。
真是无巧不成书。周五一大早,包工头王瑞峰竟然把电话打到了报社。电话里,他恳求我们帮他追工程款。我约他到报社来谈,他说怕遇到那些被他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一句话,包工头王瑞峰怕挨打。我只好按照他的要求,和他在公园里见面。
见到王瑞峰时,他妻子也在。他妻子焦虑地说:那帮弟兄追他要工资太厉害了。她怕丈夫有什么意外,两年来丈夫走到哪儿她都跟到哪儿。
王瑞峰打开他随身带着的一个小布袋,里边全是混凝土块。他说:“我们做的工地,好多地方都这样,混凝土根本不达标,可以说是豆腐渣工程啊,但大老板已经想办法把工程验收完了,拿钱走人了!”
包工头王瑞峰对我说:“我当初接了20多万元的工程,大老板给我的钱还不到10万,不是我赖弟兄们的工资,是实在拿不出钱啊。为了付他们的钱,我都借了2万多块钱了。他们每年的大年三十夜都去我家向我要钱,我这几年都不敢回家过年。”
他的讲述,让我大抵明白:王瑞峰实际上是工程层层转包中的最底层的一环。我答应王瑞峰,下周一约上另外5家媒体的记者和劳动监察部门的同志,一道去找工程发包方。
周一,发包方的副经理陈某接待了我们。王瑞峰和发包方签的合同也还规范,公司惟一的托词就是现在没钱,等有了钱再结账。同行的劳动监察部门的大罗可能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条不紊地做起了工作。也不知是大罗的工作做得到位,还是我们一群人在哪儿显得人多势众,陈某总算答应尽快付清这笔款了。但他说账上现在没这么多钱,只能先打借条。我们几人合计一番,就让陈某写了一张借条,承诺一周内付清欠款。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王瑞平打电话告诉我,说再拿不到工钱那些被欠的兄弟们就要上发包方闹事了。我说人家已经写了一周内付清的欠条,你们这一急,事情可能就不好办了。那些农民工在我的劝说下打消了闹事的念头。
王瑞峰一天没把现金拿到手,心里一天就觉得不塌实。他时不时地打电话给我诉说他的担心。我尽可能地安慰他:“有劳动监察部门做主,陈某肯定不会赖账的。”
但一周后,陈某还是赖账了。王瑞峰按约准时去要工程款时并没有拿到手。我接到他的电话后,窝火至极,赶紧打电话给另外5家媒体的记者和大罗。大家都很愤怒,于是马上集合,又到工程发包方那儿。
我们一群人你说两句我说两句,就像在处理自己的事一样。大概是我们的态度太令陈某感到意外了,他在大约10来分钟的时间里竟然一句话也没说。和大罗同来的还有他们聘请的律师。律师从法律、从政府对农民工工资高度关注的角度,讲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厉害,陈某若有所思,随后开了一张支票。
拿到支票,王瑞峰很高兴。他说马上就去出租屋收拾东西,然后回寨子里把钱发给拿不到工资的乡亲们。看着他高兴的样子,我们这些记者们也松了一口气。
王瑞峰当天并没有去取款,因为下午已没有班车回县里了。等他第二天去取款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这账户上没有钱!
王瑞峰顿时傻眼了,立刻打电话告诉我这个情况,我只好又叫上那5家媒体的记者和大罗。一路上,大家一致表示:这次没看到王瑞峰拿到钱决不撒手!
陈某显然没有料到我们这帮记者会如此坚定地帮王瑞峰追回工程款。他在解释账户没有钱时替自己辩护说:公司换了个账户自己不知道。我们没有理会这苍白无力的解释,明确地告诉他:如果这次他再耍花招,我们报道的力度将会更大,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他公司今后的工程招标。
陈某只好去财务室开了一张支票。我们吸取上次的教训,要求他无论如何得和我们一起到银行去取。
考虑到钱的数目不小,也怕节外生枝,我们没有让王瑞峰直接提取现金,而是让他转到一个新的存折上,再到县里去取。当我们一行人走出银行门口时,包工头王瑞峰突然泪流满面地对我们说:“我总算对乡亲们有个交待了!”话没说完,他“扑通”一声给我们下跪了,并说:“我今年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
那一刻,我的眼睛和鼻子都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