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志吧 关注:11,627贴子:336,160

白起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统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IP属地:广东1楼2007-02-09 02:59回复
       长平之战共杀人四十五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后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被王陵取而代之,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白起的作战指导特点有三个: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两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将)。但白起能够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张打歼灭战,这是非常难得的。二是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然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白起如此,伍子胥、李牧皆是如此。


    IP属地:广东4楼2007-02-09 03:05
    回复
      不是,是项羽,3万干掉56万啊


      5楼2007-02-09 09:57
      收起回复
        世界上没有第一只有成王败寇


        6楼2007-02-09 17:45
        回复
          • 61.50.130.*
          还是他的领导班子比较好 廉颇遇上昏主子又有什么办


          7楼2007-03-24 00:57
          收起回复
            百年不遇的好帖子,不得不


            8楼2007-03-24 03:17
            回复
              不是


              9楼2007-03-30 14:23
              回复
                匡鲁扶魏君为济世贤相 
                兴楚破秦史称中华兵神 
                笔者诗云:魏侯将军善用兵,楚王令尹诚励精。《吴子兵法》耀千古,中华兵神显威名! 
                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朵光芒四射的奇葩。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杰出政治家,也是世界军事史上一颗永垂不朽的璀璨巨星。他所著的《吴子兵法》更是军事史上的一朵奇葩,先后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各国文字,在全世界流传。西方学者称这本书是“无上的缄言”,“不灭的真理”,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他本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和“兵圣”孙武齐驱并驾的伟大军事家,被后世尊称为“兵神”。他就是吴起。 
                吴起(前440-前381),卫国人,先后仕鲁,魏,楚。著《吴子兵法》四十八篇,古往今来的兵家,一提兵法,一提用兵如神,首先会想到的一个词是:孙吴再世,其中吴指的就是吴起。 
                说到吴起,可能有很多人一时反应不过来,但是说起《孙吴兵法》这本奇书,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这本书,就是孙武的《孙子兵法》和吴起的《吴子兵法》组合而成。 
                 吴起是一代名将,是一流的谋略家,更是最典型的名利狂。为了求名,他不择手段。终于名扬四海,然而每次名成利就,却又遭小人暗算,跌下神坛。如是者,三起三落。他起伏跌宕的一生,淋漓尽至地证明了名利的两面性。因此他特别值得一书。(小议:名利,可能是人最大的欲望。也难怪,名利给人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它的诱惑之大,足可以改变每个人的分子结构。好人变坏人,坏人变好人,正常人发疯,疯子变正常,都少不了名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名利是如此美妙,自然有不少人对它极其热衷。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名利有好处,当然也有坏处。一方面,竞争激烈下,市场规律决定了失败的人总是占大部分。想想那种费尽心机到头来却两手空空的人必然痛苦得要命。佛曰人有八种苦,"求不得苦"就是特别苦的一种。另一方面,"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又或"枪打出头鸟"就算你名利双收了,也并不是万事如意。其他不用说,单是那些从背后射过来成捆成捆的暗箭就够受的了。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招架,避免这些暗箭,迟早会反受名利之害。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名利正是这块"璧"。) 
                 
                 好,言归正传,所谓男儿当自强!吴起年少有大志。闻鸡起舞,又博览群书。到十八岁时,已成为文武双全,胸藏百万甲兵的将才。“治世出贤臣,末世出小人,乱世出英雄。”什么样的世道出什么样的人物。战国初期诸侯混战,正好给吴起这样的将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演舞台。他决定离开家乡去求一番大功名。临行前,他对母亲说:"我此去若不能名扬天下,食邑万户,誓不敢回!"说罢,狠狠地从自己手臂上咬下一大块肉,以明其志。(小议:这种决心,可不是现在某些人剃个光头意思意思就能比拟的) 
                 他遍走各国,为求得帝王们的赏识,把所有的钱都用来做"敲门砖"去贿赂那些近侍,宠臣。但一点结果也没有。不久,他盘缠用尽,连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 
                 "落难英雄总遇富家千金"历史总在不停地制造英雄美人的浪漫诗篇。怪不得有人说,整部历史就是由无数英雄美人所演绎而成的故事。 
                 一个富有的齐女爱上吴起,并摆脱家族的阻挠,带着大量金银珠宝和吴起私奔而去。吴起时来运转,不但美人在抱,而且通过这些钱,很快在鲁国当上了一个小官。因此,他很感激妻子。不过说老实话,吴起是不会满足这样一个小官的。他始终在等待机会。 
                 这样过了四年,齐鲁两国大战。齐国很强,把鲁国打得落花流水。危难时刻,方现英雄本色!吴起一见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马上面见鲁王,要求统帅大军抗击齐国。鲁王被他的才能谋略所打动,便要把大将军的金印给他。这时,边上有人奏道:“大王,吴起的妻子是齐人,恐怕他不能一心一意为鲁国效命!”鲁王顿时犹豫了,任凭吴起怎样解释,他只说了句:“容朕再考虑考虑。” 
                 回家的路上,吴起越想越气。他知道,凭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在齐鲁大战中扭转局势,反败为胜。而这一仗,将是他名扬天下的一仗。他这几年来一直在求的是什么,一直在等的又是什么?就是像今天这样的机会!他没有再犹豫……


                10楼2007-03-30 14:25
                回复
                  但吴起在阴晋之战中大败秦军。(一说是魏军5万人,秦军50万人) 

                  在吴起到楚国以前: 
                  楚倬王2年,韩、赵、魏攻打楚国一直到乘丘。 
                  楚倬王11年,楚军在大梁又被打的大败。 

                  吴起到楚国之后: 
                  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吴起在魏国只是一个西河守,职位较低!指挥的人也就几万人。 

                  白起是秦国的大将军,指挥的人数一般都是几十万人。 

                  如果只比杀人多,那吴起估计无法和白起相比,因为他的部队人数远少于白起的部队。 

                  但论军事才能,吴起绝对不在白起之下! 

                  战国时期的军事理论家尉缭子评论说: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今天下诸国士,所率无不及二十万众者,然不能济功名者,不明乎禁舍开塞也。 

                  可见,吴起绝对是那种能以弱胜强的大牛人! 

                  吴起在魏国的时候,为魏国拓地千里。攻占了秦国的河西的大片土地。吴起离开魏国没有多久,魏国就将河西的土地献给了秦国。 

                  可见,得到吴起,国家就强大。失去吴起,国家就衰落。吴起是古近少有的安邦定国之才!


                  11楼2007-03-30 14:26
                  回复
                    用之魏则强,用之楚则楚霸”,时人们如是评说。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多少年过去了,世人们如是评说。 

                     
                     
                     

                     
                    2 回复:谁说吴起不是军事强人!是绝对军事强人,绝对军事统帅的强人. 
                     郭沫若先生在《青铜时代·述吴起》中说:“假使让吴起在楚国多做得几年,使他的政治得以固定下来,就象商鞅日后在秦的一样,行了二十二年法,虽然死了,法也没有变动,那么战国时代的中国,恐怕不必等到秦国来统一了。”历史无从假设,但吴起超群的抱负和才干是毋庸质疑的。 

                     吴起,卫国左氏人(今山东定陶县西左城)。早年曾在鲁国拜孔子的门生曾子为师。据载,吴起年轻时似乎家世颇为富有,“其少时,家累千金”。少年时,他曾四出游说,欲觅一官而不得,居然为此几倾家荡产,为乡党邻里笑柄。他一怒之下杀乡邻三十余人,逃离卫国故土。离开卫国时,吴起曾恶狠狠地发誓:“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对功名的执着,成就了一位盖世的名将、名相,但也为吴起日后的悲剧埋下了隐患。(太史公对吴起没什么好感,居然将时人所传之流言也一并记入。真是刀笔吏啊。写到这里,随便也提一下,《史记》里先写,鲁王用吴起为将,破齐,再写鲁人恶吴起曰如何如何,这些内容包括杀人起誓,母死不孝等都是在这里一并交代的,而俺手边的白话文《史记》则将二者的前后换了换,在这些东西写到吴起年轻时的事迹里去。这一换就把谗言换成真人真事了,唉,实在可叹啊。) 
                     
                     
                     
                     
                     
                     吴起在鲁国一时也算得意,没几天就为鲁穆公所赏识,当上了鲁国的大夫。公元前410年,齐国进犯鲁国边境,鲁穆公想拜吴起为将。但“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为解鲁王之疑,狠狠心就把自己的老婆杀了,以取信鲁王。吴起首战告捷,虽然具体的过程已不可考,但至少打败了齐军,将齐人拒于国门之外。顺便也提一下,吴起杀妻求荣,他的妻子其实也并非只是单纯的齐人,而是齐国大夫田居的女儿,田家是齐国的大族,一时把持朝政,当时的齐国国相,也是田居的族人。这一层关系,确实是够让鲁王为难的了。 

                     吴起这一战,功是立下了,但他渴望的功名没有降临。反而由于此功,引起了号称“礼仪之邦”的鲁人的嫉妒,一时谗言自起,吴起猜忍(好猜忌而极残忍)之名遂起,吴起年轻时那点行径自然也会添油加醋地流传人耳。(自古文人相轻,没有什么比一群喜好嫉妒的自称“文化人”的家伙们更可恶的生物了。)自然对吴起人格上的攻击很难有实质上的伤害,于是又有人拿出了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我们鲁国这样的小国,本来安分守己的苟延残喘也就罢了,现在居然打败了强大的齐国。这样一来,必然引起诸侯国的重视,真是徒招兵祸啊。再说,这吴起本是卫人,俺们鲁国和卫国都是同源同种的兄弟之邦,俺们起用卫国不用的吴起,这就是对卫国的不尊重啊,就是等若是背弃俺们的友邦卫国。此等背信弃义之事,又怎能为之,岂非有辱礼义之名。这样的大帽子一顶顶的扣上,鲁穆公也有些招架不住,兼之吴起之恶名也开始传入鲁穆公之耳。于是“鲁君疑之,谢吴起。”,把吴起给辞退了。 
                     
                     

                     离开的鲁国的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想此人总能识才任人吧,于是就打算去出仕魏国。魏文侯是魏国的中兴之君,是之谓,“魏国得西门豹而安,得吴起而守,得李俚(一说李克)而兴,几几为战国首霸”指的就是魏文侯时代。据《史记》的记载,当时文侯问李克:“吴起何如人哉?”(吴起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李克回答:“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司马穰苴者,齐之名将,本姓田,官拜大司马,后人以官名为称之。〈武经七书〉之一〈司马法〉就是后人以司马穰苴统兵之法为基础所著)。李克的这个回答,听着确实不怎么入耳,说吴起好功名是真的,但吴起为人节廉,轻利禄,说他贪实在有些过分。好色一语更是不知从而说起。但不管这么说,文侯对吴起的人格并不怎么在意,他更重视的是吴起“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的能力。(几百年后,曹孟德在〈举贤无拘品行令〉中,也以吴起为例,说“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三晋不敢南谋。”)当即就重用了吴起,拜其为大将。


                    12楼2007-03-30 14:28
                    回复
                      “用之魏则强,用之楚则楚霸”,时人们如是评说。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多少年过去了,世人们如是评说 郭沫若先生在《青铜时代·述吴起》中说:“假使让吴起在楚国多做得几年,使他的政治得以固定下来,就象商鞅日后在秦的一样,行了二十二年法,虽然死了,法也没有变动,那么战国时代的中国,恐怕不必等到秦国来统一了。”历史无从假设,但吴起超群的抱负和才干是毋庸质疑的。 

                       吴起,卫国左氏人(今山东定陶县西左城)。早年曾在鲁国拜孔子的门生曾子为师。据载,吴起年轻时似乎家世颇为富有,“其少时,家累千金”。少年时,他曾四出游说,欲觅一官而不得,居然为此几倾家荡产,为乡党邻里笑柄。他一怒之下杀乡邻三十余人,逃离卫国故土。离开卫国时,吴起曾恶狠狠地发誓:“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对功名的执着,成就了一位盖世的名将、名相,但也为吴起日后的悲剧埋下了隐患。(太史公对吴起没什么好感,居然将时人所传之流言也一并记入。真是刀笔吏啊。写到这里,随便也提一下,《史记》里先写,鲁王用吴起为将,破齐,再写鲁人恶吴起曰如何如何,这些内容包括杀人起誓,母死不孝等都是在这里一并交代的,而俺手边的白话文《史记》则将二者的前后换了换,在这些东西写到吴起年轻时的事迹里去。这一换就把谗言换成真人真事了,唉,实在可叹啊。) 
                       
                       
                      吴起在鲁国一时也算得意,没几天就为鲁穆公所赏识,当上了鲁国的大夫。公元前410年,齐国进犯鲁国边境,鲁穆公想拜吴起为将。但“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为解鲁王之疑,狠狠心就把自己的老婆杀了,以取信鲁王。吴起首战告捷,虽然具体的过程已不可考,但至少打败了齐军,将齐人拒于国门之外。顺便也提一下,吴起杀妻求荣,他的妻子其实也并非只是单纯的齐人,而是齐国大夫田居的女儿,田家是齐国的大族,一时把持朝政,当时的齐国国相,也是田居的族人。这一层关系,确实是够让鲁王为难的了。 

                       吴起这一战,功是立下了,但他渴望的功名没有降临。反而由于此功,引起了号称“礼仪之邦”的鲁人的嫉妒,一时谗言自起,吴起猜忍(好猜忌而极残忍)之名遂起,吴起年轻时那点行径自然也会添油加醋地流传人耳。(自古文人相轻,没有什么比一群喜好嫉妒的自称“文化人”的家伙们更可恶的生物了。)自然对吴起人格上的攻击很难有实质上的伤害,于是又有人拿出了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我们鲁国这样的小国,本来安分守己的苟延残喘也就罢了,现在居然打败了强大的齐国。这样一来,必然引起诸侯国的重视,真是徒招兵祸啊。再说,这吴起本是卫人,俺们鲁国和卫国都是同源同种的兄弟之邦,俺们起用卫国不用的吴起,这就是对卫国的不尊重啊,就是等若是背弃俺们的友邦卫国。此等背信弃义之事,又怎能为之,岂非有辱礼义之名。这样的大帽子一顶顶的扣上,鲁穆公也有些招架不住,兼之吴起之恶名也开始传入鲁穆公之耳。于是“鲁君疑之,谢吴起。”,把吴起给辞退了 离开的鲁国的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想此人总能识才任人吧,于是就打算去出仕魏国。魏文侯是魏国的中兴之君,是之谓,“魏国得西门豹而安,得吴起而守,得李俚(一说李克)而兴,几几为战国首霸”指的就是魏文侯时代。据《史记》的记载,当时文侯问李克:“吴起何如人哉?”(吴起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李克回答:“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司马穰苴者,齐之名将,本姓田,官拜大司马,后人以官名为称之。〈武经七书〉之一〈司马法〉就是后人以司马穰苴统兵之法为基础所著)。李克的这个回答,听着确实不怎么入耳,说吴起好功名是真的,但吴起为人节廉,轻利禄,说他贪实在有些过分。好色一语更是不知从而说起。但不管这么说,文侯对吴起的人格并不怎么在意,他更重视的是吴起“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的能力。(几百年后,曹孟德在〈举贤无拘品行令〉中,也以吴起为例,说“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三晋不敢南谋。”)当即就重用了吴起,拜其为大将。 
                      


                      14楼2007-03-30 14:30
                      回复
                        吴起在魏国的时候,秦国就比魏国强大。上述事实可以看《吴起传》中的一段话:吴起为人有骨气而又喜好名誉、声望。您可找机会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而您的国土太小了,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 

                        但吴起在阴晋之战中大败秦军。(一说是魏军5万人,秦军50万人) 

                        在吴起到楚国以前: 
                        楚倬王2年,韩、赵、魏攻打楚国一直到乘丘。 
                        楚倬王11年,楚军在大梁又被打的大败。 

                        吴起到楚国之后: 
                        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吴起在魏国只是一个西河守,职位较低!指挥的人也就几万人。 

                        白起是秦国的大将军,指挥的人数一般都是几十万人。 

                        如果只比杀人多,那吴起估计无法和白起相比,因为他的部队人数远少于白起的部队。 

                        但论军事才能,吴起绝对不在白起之下! 

                        战国时期的军事理论家尉缭子评论说: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今天下诸国士,所率无不及二十万众者,然不能济功名者,不明乎禁舍开塞也。 

                        可见,吴起绝对是那种能以弱胜强的大牛人! 

                        吴起在魏国的时候,为魏国拓地千里。攻占了秦国的河西的大片土地。吴起离开魏国没有多久,魏国就将河西的土地献给了秦国。 

                        可见,得到吴起,国家就强大。失去吴起,国家就衰落。吴起是古近少有的安邦定国之才! 
                         
                         
                         作者: 千古绝将吴起 2007-3-27 16:20   回复此发言 
                         
                        --------------------------------------------------------------------------------
                         
                        18 回复:战国时一名不在白起之下的名将 
                         PS:看过不少关于“阏与之战是武安君生平唯一败绩”的帖子。甚至白饭里很多也有被误导的。今天闲了,出来冒个泡,顺手写点,没有针对谁的意思,就是澄清个事^-^ 
                         
                         
                         作者: BT猫猫 2006-11-18 18:41   回复此发言 
                         
                        ???? 
                         
                         
                         作者: 千古绝将吴起 2007-3-27 16:25   回复此发言


                        19楼2007-03-30 14:36
                        回复
                          吴起2万破20万北胡,只用一个早上的时间,到楚国之后,以很少的兵力,东破诸侯,西搓强秦 
                          韩信,井径之战,万人破20万,以及擒魏王豹,暗度陈仓,都是兵家妙策


                          20楼2007-03-30 14:39
                          回复
                            • 218.81.121.*
                            我认为是.


                            21楼2007-03-30 17:30
                            回复
                              不是!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统帅第二是李牧第三是吴起第四是乐毅第五是白起!!我不是原来的人啊!㊣⊕鬼谷子 是我


                              22楼2007-03-31 1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