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读词和读文的方法。作为一种独特而行之有效的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它不仅为历代的文人学子所普通采用,而且也深被今天的文学爱好者所喜爱。
2、“吟”字在先秦文献中就出现,其义训为“歌”,即歌唱。“吟”和“咏”合成一个词,仍是歌唱的意思。唐孔颖达疏曰: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吟”即“咏”,就是拉长了声音歌唱。
3、先秦时代的歌唱有两种:一是在琴瑟等乐器伴奏下的歌唱;二是不用琴瑟等乐器歌唱,谓徒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清歌。
4、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古诗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谓之协律。意思是,古代的诗歌都可以用来吟咏,然后用宫、商、角、徵、羽五声依照吟咏的调子谱成曲子,称之为协律。这也说明,诗歌的吟咏是一种并不严格讲究合乐的随口歌唱。
吟,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的读。
5、唱:一有乐谱可依,唱时对乐谱不可随意改变;二是通常情况下用乐器伴奏。吟,一无乐谱可依,吟时对音高、时值、速度、旋律等处理有一定的随意性,二是在通常情况下不用乐器伴奏。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
6、吟、诵相同地方:
A、都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都是“乐语”,即表现出一定音乐美的有声语言。
B、都按一定的腔调进行,行腔使调时又都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
不同地方:
A、 吟重音乐的节奏;诵重语言的节奏;
B、 吟时旋律往往鲜明,比诵悦耳动听;诵时旋律一般不太鲜明,比吟表意明晰。
C、 吟时声音拉得较长,听起来好像歌唱;诵时声音相对较短,听起来不像唱歌,颇似和尚念经。
D、 吟腔比较复杂,故学起来难些;诵腔比较简单,故学起来易些。
7、汉魏六朝由于声律论的兴起,人们吟诵时注意对作品音节美的玩味。西晋陆机在《文赋》中第一次讲到作品的声律之美:“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即是说作品音节的更迭变化,就好像鲜艳的五色织成了漂亮的锦绣。
8、齐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有《声律》篇,除阐发声律理论外,特别腔调“声画妍媸,寄在吟咏”,也就是说,必须通过吟咏才能辨别作品音节的美丑。
9、朱自清:现在多数学生不能欣赏古文旧诗词等,又不能写作文言,不会吟也不屑吟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作者虽不主张学生写作文言,但按课程标准说,多数学生的这两种现象似乎不能不算是教学上的大损失。近年渐渐有人见到这个道理,重新强调吟的重要;如夏丏尊、叶圣陶二先生的《文心》里便有很好的意见——他们提议的一些吟古文的符号也简单切实。作者主张学校里恢复从前范读的办法,吟、读、说并用。
10、叶圣陶: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11、近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早年初使日本时,曾师从桐城巨子吴汝纶那儿学得吟诵古文之法,提出“熟读精审,循序渐进,虚心涵咏,切忌体察”十六字读书法,并在吴汝纶传授的吟文之法的基础上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吟诵腔调,即“唐调”。
12、吟诵的作用:
A、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手段
人们阅读古典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更是为了从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吟诵,正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所以久为传诵,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用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能把读者引入想象空间的美好意境。学会了吟诵,首先可以使我们在鉴赏时更充分地领略作品的意境美。
吟诵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古典文学作品的情味,因为古典文学作品音节的安排有特殊的规律,非吟诵不能展现其妙处,非吟诵不能很好地“由声入情”,吟诵都依一定的腔调进行,而吟诵腔调自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加上吟诵作为一门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