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汉服吧 关注:4,808贴子:19,080
  • 4回复贴,共1

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天地


IP属地:陕西1楼2012-07-09 20:33回复

    第一章 绪论
    1、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读词和读文的方法。作为一种独特而行之有效的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它不仅为历代的文人学子所普通采用,而且也深被今天的文学爱好者所喜爱。
    2、“吟”字在先秦文献中就出现,其义训为“歌”,即歌唱。“吟”和“咏”合成一个词,仍是歌唱的意思。唐孔颖达疏曰: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吟”即“咏”,就是拉长了声音歌唱。
    3、先秦时代的歌唱有两种:一是在琴瑟等乐器伴奏下的歌唱;二是不用琴瑟等乐器歌唱,谓徒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清歌。
    4、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古诗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谓之协律。意思是,古代的诗歌都可以用来吟咏,然后用宫、商、角、徵、羽五声依照吟咏的调子谱成曲子,称之为协律。这也说明,诗歌的吟咏是一种并不严格讲究合乐的随口歌唱。
    吟,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的读。
    5、唱:一有乐谱可依,唱时对乐谱不可随意改变;二是通常情况下用乐器伴奏。吟,一无乐谱可依,吟时对音高、时值、速度、旋律等处理有一定的随意性,二是在通常情况下不用乐器伴奏。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
    6、吟、诵相同地方:
    A、都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都是“乐语”,即表现出一定音乐美的有声语言。
    B、都按一定的腔调进行,行腔使调时又都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
    不同地方:
    A、 吟重音乐的节奏;诵重语言的节奏;
    B、 吟时旋律往往鲜明,比诵悦耳动听;诵时旋律一般不太鲜明,比吟表意明晰。
    C、 吟时声音拉得较长,听起来好像歌唱;诵时声音相对较短,听起来不像唱歌,颇似和尚念经。
    D、 吟腔比较复杂,故学起来难些;诵腔比较简单,故学起来易些。
    7、汉魏六朝由于声律论的兴起,人们吟诵时注意对作品音节美的玩味。西晋陆机在《文赋》中第一次讲到作品的声律之美:“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即是说作品音节的更迭变化,就好像鲜艳的五色织成了漂亮的锦绣。
    8、齐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有《声律》篇,除阐发声律理论外,特别腔调“声画妍媸,寄在吟咏”,也就是说,必须通过吟咏才能辨别作品音节的美丑。
    9、朱自清:现在多数学生不能欣赏古文旧诗词等,又不能写作文言,不会吟也不屑吟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作者虽不主张学生写作文言,但按课程标准说,多数学生的这两种现象似乎不能不算是教学上的大损失。近年渐渐有人见到这个道理,重新强调吟的重要;如夏丏尊、叶圣陶二先生的《文心》里便有很好的意见——他们提议的一些吟古文的符号也简单切实。作者主张学校里恢复从前范读的办法,吟、读、说并用。
    10、叶圣陶: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11、近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早年初使日本时,曾师从桐城巨子吴汝纶那儿学得吟诵古文之法,提出“熟读精审,循序渐进,虚心涵咏,切忌体察”十六字读书法,并在吴汝纶传授的吟文之法的基础上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吟诵腔调,即“唐调”。
    12、吟诵的作用:
    A、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手段
    人们阅读古典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更是为了从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吟诵,正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所以久为传诵,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用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能把读者引入想象空间的美好意境。学会了吟诵,首先可以使我们在鉴赏时更充分地领略作品的意境美。
    吟诵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古典文学作品的情味,因为古典文学作品音节的安排有特殊的规律,非吟诵不能展现其妙处,非吟诵不能很好地“由声入情”,吟诵都依一定的腔调进行,而吟诵腔调自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加上吟诵作为一门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技巧。
    


    IP属地:陕西2楼2012-07-09 20:34
    回复
      B、吟诵本身就是一种美——古诗词文音乐美的享受。
      古诗文的语言本身就有一定的音乐性,倘若再用优美的腔调一吟诵,就更显示出悦耳动听的音乐美来。白居易“闲征稚子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刘禹锡晚年生活的一部分。记住古典美文,最好的帮手也是吟诵。徐城北在《说“背诵”》一文中的一段话:
      背诵,是中国古代一种普通应用的学习方法。大约从《百家姓》、《千字文》开始,蒙童就要高扬起稚嫩嗓音去背诵了,理解了要背,不理解的依然要背。不光要背书的内容,连老夫子吟哦的音调神态也常成为模仿对象。谁知这一来,形式的反作用却帮了蒙童的大忙——每当在文字上“卡壳”之际,一模仿老夫子摇头晃脑的那股劲儿,下文便时常“跃”了出来。我通过观察也有类似的体会:戏曲演员复述其所饰角色的某段唱词时,正襟危坐用普通话背诵,常常磕磕绊绊、前言不搭后语;一旦哼起那“腔儿”进入了角色,唱词就能弹跳奔腾而出。
      C、吟诵是写作的入门途径
      作品语言的声音是作家表达情感、刻画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作家创作时必须根据表达情感、刻画形象的需要,精心安排作品的音节,努力使声音的高下、长短、疾徐、轻重、顿挫同情感的性质及其起伏变化、形象的状貌情态相适应。这种“以声传情”、“声象相应”的工作贯穿在创作的整个过程。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古人学习诗歌是这样的:
      我国有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吟。过去我国学习诗文的人大半都从精选精读一些模范作品入手,用的是“集中全力打歼灭战”的办法,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懂透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着自己的思路和气势。这就要高声朗诵,只浏览默读不行。这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日本诗歌吟咏几乎成为全民性的一项文化艺术活动,各种职业和年龄层次的人都踊跃参加,吟咏会遍布各地,并定期举行全国吟剑诗舞决胜大会。
      D、吟诵有益于身心健康
      首先,在精神上,吟诵不仅能宣泄情绪,解除心中的寂寞、烦躁、忧伤、气恼,使心理得到平衡、和谐,心情变得轻松、愉悦,而且能调动人的思维展开想象,从对作品意境的感受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意念。这样,吟诵对于养生和治病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生理上,吟诵能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声带韧度和弹性,使胸壁肌肉发达,并可锻炼人的记忆和表达能力。不仅如此,医学研究还告诉我们,音乐和吟诵特有的节奏和旋律对人体的作用可谓大矣:能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使其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相对平衡;能使体内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把神经细胞的兴奋和血流量调节到最佳状态;能使人的心跳、呼吸等周期节律在强弱与快慢上产生变化,从而起到调节人体生物节律的作用。


      IP属地:陕西3楼2012-07-09 20:34
      回复

        第一章 诗的吟诵
        第一节 近体诗的吟诵
        一、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我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隋唐之际,一种胡乐化的新兴抒情音乐——燕乐诞生了,在这种流行音乐的刺激下,唐代的近体诗(尤其是七绝)有许多是入乐歌唱的:唐人歌诗,如唱曲子,可以协丝簧,谐音节。
        从旗亭唱诗画壁的故事(王昌龄 高适 王之涣)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伶妓演唱名人佳篇当成一种风尚。
        近体诗吟诵时的音乐美首先体现在节奏上。《礼记 乐记》“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孔颖达疏曰:“声无曲折,则太质素,故以文采节奏而饰之使美。”由于近体诗的创作有严密的格律要求,故无论是吟还是诵,都能表现出鲜明而和谐的节奏。
        二、近体诗的节奏主要由平仄的有规律的安排所形成的。
        在诗词格律中,古人把四种声调分为平和仄两类。所谓平,就是平声,读起来字调平直,不升不降;所谓仄,就是上、去、入三声,这三声读起来字调都有升降,有升降就不平,而仄字的意思就是不平。
        平声一般读得低一点,长一点,仄声字一般读得高一点、短一点。
        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对,出句是仄,对句是平)
        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粘,下联出句跟上联对句平仄相同)
        诗歌的韵在韵律上显示作品的音乐美外,还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表情上的作用:诗人用韵不是随而便之,因为用韵与表情有密切的关系。有的韵适宜表达这一类的感情,有的韵适宜表达那一类的感情。诗人总是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感的性质来选择所押的韵。
        2、结构上的作用
        沈德潜《说诗晬语》:“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诗中的韵脚安排在一定的位置,关上粘下,把跳跃式的各诗行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整体,使诗的结构呈现出一种“建筑美”,诗的艺术形象也由此显得完整、统一。
        3、接受上的作用,近体诗比新诗有更为鲜明的节调,押韵也严格,因而非常便于人们吟诵和记忆。
        


        IP属地:陕西4楼2012-07-09 20:34
        回复

          八、用韵与抒情之间的关系,不同声响感觉的词韵适宜表达不同的情感。
          曹雪芹的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各具声响,莫草草乱用。
          东冬等韵:此类韵各字的韵母是ong或iong或eng或ueng。这些韵母的韵腹是o或e,都是宽原音,即发音时舌头与上腭的距离较宽大,气息从鼻腔徐徐流出,由于口腔和鼻腔的共鸣,发出的声响较大,整个字音给人以宽平、浑厚、镇静的感觉;适宜表现庄严的神态、深厚的情感和宏壮的气概。
          真文侵等韵 此类韵各字的韵母en或in或uen或vn。这些韵母的韵腹有的是窄元音如i和v,发音时舌头与上腭的距离较小,有的虽是宽原音,如e,但收音时舌尖上移抵住上齿龈,发出前鼻音n,故总的发音时开口度较小,气息从鼻腔徐徐流出,与“东冬”韵相比,声音的响度要小些,给人以平稳、沉静的感觉,适宜表达深沉、忧伤、怜悯等情思。
          支微齐等韵 这类韵母发音时,没有鼻腔共鸣,口腔开口度小,气息从很窄或较窄的通道中细细流出,这样发出的音给人以细声细气的感觉;适宜表达隐微的心曲和细腻的情思。
          先寒删覃盐咸等韵 这些韵的韵母的韵腹是a,宽元音,发音时开口度大,加上鼻音收尾,有口腔和鼻腔的共鸣,整个字音比较响亮,给人以悠扬、稳重的感觉,适宜表达奔放、深厚等感情。
          鱼虞等韵 此类韵各字的韵母是v或u,都是窄元音,发音时口腔开度较窄小,双唇向前拢成圆形,气息和声波从小圆孔中流出,给人以郁结难吐的感觉,适宜表达缠绵深微、感叹不已等感情。
          歌韵 适宜表达的情感同鱼韵近似,“鱼歌缠绵”。
          萧肴豪等韵 此类韵的字韵母为iao或ao。其中韵腹a和韵尾o都是宽元音,特别是a,发音时开口度很大,所以声音比较响亮;同时,韵母发音过程中口腔开度和声音都有变化,发iao时,口腔开度由小到大再到小,声音由短而轻到长而重再到较短而轻;发ao时,口腔开度由大到小,声音由长而重到轻短。流利飘荡,适宜表现潇洒的风神、豪迈的气概,激动而悠长等感情。
          尤韵 此韵各自的韵母是iou或ou,发音时口腔开度和声音的变化与“萧豪”韵相似,但韵腹o比a、韵尾u比o开口度都小,气息和声音出来时给人以滚滚不尽的感觉;适宜表现阔远的境界和深沉感慨等感情。
          阳江等韵 此类韵各字的韵母为iang或ang。发韵腹a时口腔开度大,收尾音ng时鼻腔产生共鸣,整个字音给人以洪亮、浑厚的感觉;适宜表达豪放、激动、昂扬等感情。
          麻韵 此韵各字的韵母为a或ua或ia,发音时韵腹a的开口度大,声音较响亮,给人以清朗的感觉,适宜于表达喜悦、快乐等感情。
          以上谈的都是平声韵。近体诗绝大多数押的是平声韵,而古体诗和词有一部分押的是仄声韵。平声韵读起来舒徐谐婉,适宜表达相对平静、单一的情感;仄声韵,尤其是入声韵读起来急促重硬,适宜表达相对激烈回荡的情感,如秦观的《鹊桥仙》、李清照的《声声慢》和苏轼的《念奴娇》等如此。
          总之,古典诗词用韵与抒情是有密切关系,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抒情还与全篇音节的安排、语言色彩的选择、艺术技巧的运用和意境的创造等都有关心。明乎此则不难理解,同一韵部的字为什么有时用以表达不同基调的感情。
          九、声调与抒情的关系
          吴世昌:暴烈音如p-,所表现的是迫切急遽的情感;旧诗词中运用字音来表达情感,最习见的是浅齿音t、s、sh,ts,t-是比较重实,但用得适宜也能使它轻轻的着音,如马声的“得得”……
          字音中的声母按发音部位与发音有某些相似之处,两者的声响感觉也比较接近,那么发音时两者的声响会形成合力,以声传情的作用往往就明显。
          十、出色吟诵能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因此,从理论上讲,吟诵时如果你有音乐的耳朵和一定的联觉能力,那么就能从听音中见到景象,以至走入诗境之中。246页
          吟诵是一种有声的审美鉴赏活动,就音高和响度而言,可分为纵声朗吟和低声微吟。平时,吟诵者根据不同的审美需要以及自己的发声条件或高声朗吟,或低声微吟。
          《说诗晬语》“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曾国藩在谈到如何吟赏诗歌时说:“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只有在低声微吟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走进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充分地获取美的享受。
          比起纵声朗吟,低声微吟能使吟诵者的心境易于保持相对宁静的状态,这个相对宁静的心理状态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展开积极的心理活动,即联系亲身的体验和平日积累的各种知识,充分感受作品所描述的艺术形象,,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意蕴,创造性地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
          第六章 吟诵技巧
          1、抑扬:吟诵古诗文,首先得讲究声音的抑扬艺术,任何出色的、成功的吟诵,其音调的抑扬总是十分得当而动听的。
          所谓抑扬,是指声音的高下起伏及其曲折变化。
          2、近体诗吟诵时声音的或高或下、或起或伏,首先取决于各节奏点上字的平仄安排。近体诗中表达的情感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少起伏变化,因而从全诗的语调趋势看,大多不表现出明显的起伏变化,但也不是绝对没有,比如王之涣的《凉州词》,此诗前两句描绘边地广漠壮阔的景象,吟诵时自然是音调高昂,语速稍快些;后两句转到以婉曲手法表现远戍征人的别怨离愁,吟诵时音调宜适当压得低沉些,语速也放慢些。
          古体诗中情事的变化往往从韵脚的转换上表现出来,所以控制音调的抑扬抗坠应同琢磨韵脚的转换结合起来;碰到那些一韵到底的诗,诗中情事的变化从韵脚上无迹可求,那就只有通过深入鉴赏才能准确把握,然后用抑扬得当的音调进行吟诵。
          3、顿挫,是指声音的停顿和转折,有时偏指停顿或转折。顿挫和抑扬连用,是由于两者关系紧密,声音从抑到扬、由高到下,需要通过顿挫来表现其曲折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顿挫,就没有抑扬。但是,顿挫和抑扬又不是同一个概念,抑扬是指声音的高下而言,顿挫是指声音进行中的变化形态而言。
          


          IP属地:陕西6楼2012-07-09 2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