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77,975贴子:12,575,347
  • 11回复贴,共1

明· 芝英大宗徵德堂记【浙江省永康市芝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应氏徵德堂大宗祠岁祀礼成,合宗人以馂享也,堂初名馀馂,尚书久庵黄公易今名,仍手题其榜,颜之宗人,蕃堂深广能受,然自天成公特建,费甚大人情斗粟,尺布不予公能特建堂,久庵公乃尔其嘉乐也。徵德者何,祖宗积治百余年,而应氏始大,宗始蕃,实惟德是祚,乃应氏能以其大且蕃也益祗遹世,庥为邑巨室,以昭受祖宗之成,亦惟德是祚是,故德非必前视其后于吾者而吾能作之,裕德非必后视其前于吾者而吾能述之,光为其述作也者而徵之则为其德也信矣,然尧舜之后弗竟颜冉之先未闻,为之前者能必保其述,而为之后者可必诿之作乎,此豪杰之士莫予,开也!犹振况于有所启佑也。应氏自台迁缙云,再迁回永康居芝英,自余所闻知,咸称其上世长者,以忠信孝弟起家,率子弟诵法孔孟,修服先王,一时奇杰相项背,兴若鹤邱,方塘、芝田、石门、伯谊、天纯、兢之诸公,今又若古麓、晋庵二老,其间应岁辟歌鹿鸣,举进士,或振铎宫墙,或握符郡县,或持宪外台,或列卿尚宝,闻道媲贤者有之,笃学名世者有之,既棣萼以聊芳,亦奕页而济美,他如挟册待问,操觚飞芳,学士经生,户不胜踵,若庶人也则家千金夫千亩者岂少也哉。此鸿堂所以聿开,而华胄为之宏集,俎豆所以辉扬,而鬼神为之歆享也,然则登斯堂也,其有不仰止前修而追思上世者乎,仰止者不曰盛哉,其风泽乎,盛难乎,其继也,追思者不曰盛哉,其庇庥乎,盈不可为久也,昔我先公,既以德世其泽世其庥矣,德盛则泽从而盛,德隆则庥从而隆,吾后人也,容有不顺乎亲,不敬其长者耶,自欺其心自诡其行者耶,不畏孔孟之言,不率先王之训者耶,有一于此,是谓背德,要必去其非而从其是,监诸昔而戎诸今,无念尔祖聿修阙德,则履盛持盈之道,得而风泽庇庥之庆可衍于无穷,徵于前者不将有徵于后耶,是故先王养士必群之,认庠序学校郡可以观可以兴矣,是堂也裸让位于斯,小长疏戚之揖且让于斯,是犹不可以观可以兴乎,矧有神为耸其上也,夫是知天成公建堂者之功为烈也,夫是知久庵公之名堂者之所以为旨也,其子古麓兼请记于余,予嘉乐犹久庵公也,故记之。
嘉靖四十五年岁次丙寅十月朔吉兵部佐侍郎琳王崇撰
此文作者;明朝历史人物王崇l496一157l号麓泉,在会试中名列第二俗称亚元,主编‘池州府志’被誉为方志经典,任过兵部侍郎兼湖广川贵总督等职。一生好读书,喜聚书,建藏书楼‘麓泉精舍’,自六籍以至百代,无不网罗。一一百度
注;原文无标点。应勋1471一l525字天成,处士。黄绾l477一155l号久庵,又号石龙,黄岩人。应奎号方塘,应典号石门,应廷育号晋庵,三进士芝英人。木待问号抱经居士,1163年状元永嘉人。一一百度与谷歌。


IP属地:浙江1楼2012-07-10 17:37回复
    然尧舜之后弗竟颜冉之先未闻,为之前者能必保其述,而为之后者可必诿之作乎,此豪杰之士莫予,开也!
    这句话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能和尧舜相题并论,比喻为尧舜的古今少有。而当时的明朝有一喻为‘尧舜之心’的皇帝失踪,文章所指明确,不是建文帝的话,你能找出第二个人吗?一一一澍雨


    IP属地:浙江2楼2012-07-10 17:58
    收起回复
      美姿容,有干局,并勤业,多谋杰,起於时,思义同,洽里党,每岁俭必以赈贫恤乏,为事延师教子必极隆其聘,币事亲则无不尽礼至葬也,汲徵文於巨儒从表尔,潜可谓知当务者矣。
      注;原文无标点。宗谱内芝英里太公的父亲评语。
      宗谱内朱元璋军师刘基,还有方孝孺之师宋濂,也有朱棣登基诏书之书写人楼琏,等名人都对家族先人写了评语。
      


      IP属地:浙江9楼2012-07-14 17:15
      收起回复


        二年前被盗墓者从应氏明朝一太公坟墓中挖出,无年号和名字,为什么只刻二字、让山?


        IP属地:浙江12楼2012-07-22 13:57
        回复
          复用仲宗,仕思‘尚天之子惟君’於从友启。‘其中於字有的用洵’,
          这句芝英应氏字第,我也是无意中发现的,按辈份大小和名字号中的字排列,可称之为字第。
          在这里先一代用一人名字,例如下;名归孙字‘复’祖,字‘用’晦,字‘仲’安,字‘宗’玉,连着下面l2代是‘仕思尚天之子惟君於从友启’,同辈中以大数人字为准确而产生。
          外人要看到这句话需要二百多年后,家谱起草人应杰字尚道,后由其长子进士应奎字天启号方塘为主编,房中进士应典,及应鹏,应腃等人编修,l515一1519历时五年完成。
          


          IP属地:浙江15楼2012-09-19 10:36
          回复
            1、传承六百来年的芝英应氏家谱中记载,应昙家上辈人都与中国历史名人有关联。
            2、王崇的文章应氏徵德堂记,外姓人评价公正点,为何把应昙上代人比喻成尧舜。
            3、明朝时祖坟坟碑只刻两字让山,无年号与人的名字,可解释为一一让出江山。
            4、芝英内现存一些古建筑,地名,加上民间对太公的很多神奇与富裕的传说。
            5、清代学者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中,也写建文隐身民间改为姓应氏。
            6、又如谱中发现的应氏字第;复用仲宗仕思尚天之子惟君於从友启。
            这句话直接以讲明白了,一代人一个字,可见这秘密的重大,关系到家族存亡。
            以上疑问,多了总能使人怀疑,建文父子真的隐身在芝英?
            不是的话,那芝英应氏六条资料都跟明朝皇帝沾边,各位如何解释?
            还望各位指点。一一澍雨2012、9、23。
            


            IP属地:浙江16楼2012-09-23 20:57
            回复
              査到朱元璋上代家族人的名字都用数字取名,这在中国古代帝皇家族中独一无二。
              这种独特起名方式在芝英应氏家谱内又出现,在明朝出现这现象使人深入思量。有最重要的二代人用数字当又名,一代是逃难到芝英[当时称大田]一带后定居的,指小宗太公应三八这代人。再百年后的建祠堂修家谱的方塘、天成这代人,多数人采用数字作又名。
              古代注--灵芝;仙草,芝英,朱赤色。
              家谱行传开头3个三[与杀同音],用数字取名字,连改地名也带有朱赤色。这些是建文皇帝逃难后,家族隐居采取的一些表达方式,当时社会背景只能这样了。


              IP属地:浙江17楼2012-11-27 12:39
              回复
                看全国各地龙灯的龙头部都是高昂姿态,独有芝英应氏祖传的龙头头部是压在灯板上,最下面了,头上是三个冠,冠与官同音,称芝英三冠龙。不知道祖先要传送什么信息,看龙头上就象是压着一座山。看图片龙头龙尾巴在一起的六个人扛,后面都是一样灯衣的桥灯。


                IP属地:浙江19楼2013-03-21 09:54
                回复
                  芝英现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也是明朝应仕濂的一家后代人造祠堂之功绩,现在芝英内看到的祠堂都是由应仕濂家族修建,应仕濂家族书写了近代的芝英历史。


                  IP属地:浙江25楼2014-03-19 10: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