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十八星吧 关注:596贴子:3,586
  • 1回复贴,共1

(转移)论袁崇焕红夷大炮守城战术的缪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末宁远城该不该用火炮守城?我认为可以,但是是可下击的中小型炮,火枪为主,而绝不是袁崇焕的凭红夷大炮守城!
拿明宁远城为例,城高12米,炮弹降低到敌人高度2.2米要1.41秒钟。就算红夷大炮0角度射击,初速360米/秒,就算1.51秒钟后落地前速度减为220米/秒,也会在城下形成至少406米以上的盲区。假如按记载明朝大炮常用的小射角一分(7.5度)射程三里计算,盲区至少在1500米以上。1500米外,还打的准吗??----结果自然是远了打不准,近了打不着!!
  补充一下,明代后期炮规引进后,将90度幅等分12度(分),所以1度(分)对应现代7.5度。
   而且更要命的是,经过这样一弄,实心弹落地时的入射角绝对加大,很难形成跳弹了。而期望袁崇焕至于红衣大炮20度的以上最大射程角跳弹杀野猪皮,更是没道理!!
如图:

现在的高速钢弹射击钢板都要法线夹角70度以上(水平20度以下)才形成跳弹。
袁崇焕30度以上的射击角(落地时更大)能形成跳弹?难道袁的炮弹比现代炮更快,袁的铅弹比钢弹更硬,还是野猪皮站的地方是超级钢板地?????因为早期炮的这些不足。所以恩格斯的著作《炮兵》将炮兵理想射击角度定为五度(“在5度以上的斜坡向下或向上进行射击,或者从一个山冈的顶部向另一个山冈进行射击,是非常不利的射击条件”。里面提到的大减大炮威力的两个要点入射角不能大和炮位不能高,袁崇焕全占全了。)
真正上城的守城炮是中小炮。至于大炮上城及相关分工,明代《火攻挚要》记载“若敌人屯营远窥,必籍长战铳远击以乱其营,使其不敢久停”。真正杀敌的是彖炮(宽口炮)“若蚁聚蜂拥逼临城下又必籍大彖铳以为击宽毙众之计”。 如图:

恩格斯在《棱堡》中也说的很清楚:“它们构筑得很高,火炮可以从这里超越棱堡的胸墙进行射击。由于这种封垛的制高位置,通常在封垛里放置射程最远的火炮,以便在较远距离用炮火骚扰敌人。"------呵呵!在超越明朝的时代,在超越明朝的棱堡上,在超越明朝的封垛中,使用超越明朝的大炮,起到的也只是炮火骚扰敌人而已!!
恩格斯还是棱堡时代,多少给明代的“凭坚城用大炮”留了点面子。而在城墙时代,军事学泰斗T·N·杜普伊的书中对大炮上城的评价“正如人们已经注意到的那样,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城堡和筑有城墙的城市无法架设对付敌人炮击的大型加农炮。城墙上的轻型炮又打不着敌人的攻城远程炮,稍重一些的炮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以拖到城墙上面,但却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炮的后坐力会使墙基发生巨大的震动,严重影响城墙的坚固度,因此反而更容易被攻破。"(《武器和战争的演变》)---------呵呵“反而更容易被攻破”,却连最后的遮羞布都给“凭坚城用大炮”拔下来了!!
再补充两点:
  1.对攻城器械的作用夸大:对于主杆式的投石车之类攻城器械,肯定是摧毁了。
  而对于后金常用的框架加木板加蒙皮的牌车,盾车,鹅车这类框架式攻城器械。拳头大小(比喻不好不要见笑)的15~20斤的高密度实心弹,击中后击穿可能性远远大于击毁。
  2.火力明显夸大:当时的红夷大炮除了刚开始时射速较快外,持续射击时因为炮膛冷却原因,每小时射速只有8发左右(还在没故障前提下)。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无法形成足够火力。
    -------真正的实心炮是第一攻城(攻城炮),第二破步兵密集阵(步兵杀伤炮)。至于守城??畏敌自保加聊胜于无的骚扰还差不多!!----根本达不到“凭坚城,用大炮”的高度!!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12-07-10 21:23回复

    另外陆续将一些因为害怕冲淡主题和造成慵长感的辅助材料放上来!希望大家指正“
    一.为什么大炮放置高度取12米!
    -------------现存兴城内外城墙统高全是8.9米,其中墙高7米,垛口高1.9米,底宽6.5米,顶宽4.5米。
    ------------只是在天启三年(1623)袁崇焕重新把因地震倒塌的城墙,依原址向外扩建了3.2米。按照袁崇焕修缮宁远故(外)城墙的断面尺寸达到“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的规制。按照中国古代(明朝)的换算关系,修缮后的外城墙统高是12.16米,其中城墙高10.24米,垛口高1.92米,底宽9.6米,顶宽7.68米。由此可见,修缮后的外城墙比原内城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城墙宽了3.2米,高了3.26米。
    的确,在垛口的1.92米上你可能有你的疑问。觉得应该去掉垛口。
    但是---1.当时袁的红夷大炮可是放在四角的角台(城头??)上的,这个角台(城头??)一般是要高于城墙垛口的。所以选12.16米。
    2.我也想过因为本人没去过兴城,袁的架炮地点高度情况可能有变化!!但袁的架炮过程中可是提到“筑炮台”的啊。既然是“筑”而不是“撤”(垛口),就算出现地点变化,架炮高度也应该不会低于垛口,所以还是选12.16米。
    二.炮弹初速为什么取360米/秒。
    是借鉴拿破仑时代来的,当时不同火炮发射弹丸的炮口初速差别不大(416米/秒),但由于大口径火炮弹丸较重,动能较大,射程自然也就要远些。法国的12磅炮和8磅炮以及反法联盟方面的12磅炮有效射程约为800~900米,最大射程2000米左右。
    ------------其实按照袁的红夷大炮的最大射程最少5里计算和炮弹加工技术,其实初速度应该大于12磅炮的,但考虑到但由于大口径火炮弹丸较重,动能较大,射程自然也就要远些。我还是按射程2000米的炮初速,再减10%为360方便计算。
    三。为什么2秒后360的初速衰减到180米。
    这个我承认我是为了图方便,达到500米盲区就好了的心理作怪。
    实际是对飞行2500米10多秒的炮弹来时,绝不可能2秒就衰减一半速度。所实际上红夷大炮的盲区应该远大于4,500米。
    


    IP属地:中国香港2楼2012-07-10 2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