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吧 关注:96,392贴子:1,345,307
虚明功正功简法:   虚明功锻炼方法,依据应用价值分为正功和辅助功两大类。正功是以坐式、卧式为调身,以调息、息调、运息、息和、归息、息息为调气,以意守呼吸、意守丹田、意守运丹、意守通体,意守虚明,自我作念等为调心的三位一体的自我镀炼过程。以下对正功方法予以简要介绍 。


1楼2012-07-12 00:25回复
    调身: 练功体位正确与否,关系著调气和调心的效应。因此,对调身必须予以重视。 正功调身姿势分坐、卧两种。 坐式: 坐式分盘膝坐和坐凳式两种。 盘漆坐: 盘膝坐於床上或席地盘坐练功。 自然盘膝式: 臀部著垫,两小腿交叉压在大腿之下盘坐。足掌向后、外。头颈躯干端,臀部稍向后,以适於含胸,颈部肌肉放松,头微前倾,两眼轻闭,两上肢自然下垂,两手四指上下互握,也可将一手置於另一只手的手心上,放在小腹前的大腿上。


    2楼2012-07-12 00:26
    回复
      单盘膝式: 双腿盘坐,左小腿置於右小腿上,左足背贴在大腿上,足心朝上,或右小腿置於左小腿上,左足背贴在大腿上,足心朝上。


      3楼2012-07-12 00:26
      回复
        双盘膝式: 双腿盘坐,两小腿交叉,右足置於左大腿上,左足置於右大腿上,两足心朝上。 坐凳式: 身体端正稳坐凳上,头微前俯,躯体端正,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轻放於大腿膝部,两腿自然分开,与肩等宽,两膝关节弯曲成90度,两小腿平行而垂直於地面,两脚底踏实地面(如凳的高低不合适,可在凳上垫毛毯或脚下放踏板。如凳腿有调节装备,则可调节之)。两肘关节自然弯曲、放松。


        4楼2012-07-12 00:26
        收起回复
          卧式: 卧式分仰卧、坡卧和侧卧三式。 仰卧式: 平仰卧於床上练功。头颈正中,枕於枕上,枕之高低,以下颌略含为度。五官躯干要求,均同坐式。上肢自然伸直,或肘关节略曲,手心向下,左右手分别放於身体同侧床面上,依据下肢所处姿态,又分三式。


          5楼2012-07-12 00:26
          回复
            开距仰卧式: 下肢舒伸,足踵分开与肩同宽,足尖自然外展,呈八字形分开。 合踵仰卧式: 足踵靠拢,足尖呈八字形分开。 曲膝仰卧式: 膝关节屈曲约120度,膝膕部下方,以软之物垫实。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呈八字形分开。如果将臀部垫高,则称曲膝臀高仰卧式


            6楼2012-07-12 00:26
            回复
              坡卧式: 坡身仰卧於籐椅或沙发等物之上练功。坡度宜保持在35度至70度之间。头部端正,颈勿偏倚,头后置以软枕,使下颌呈内收之势。五官驱干要求,同坐式。腰背著物,切忌悬空。膝关节屈曲120度,双脚与肩同宽,平踏於地。松肩垂臂,两手相握,置於小腹之前。或将左右手分别置於身体同侧的器物上。


              7楼2012-07-12 00:27
              回复
                侧卧式: 侧身就卧於床上练功。其式为,坦然而卧,松肩舒臂。上肢屈曲而放,下肢微踡而置。四肢具体要求,依侧左侧右而异。以右侧卧位为例,左上肢自然屈曲,腕关节略呈背曲,五指松握,放於对侧乳前床面,其肘部向前略展。右上肢屈曲,掌心阿上,放於耳前枕上。右下肢髋、膝、踝三关节依次屈曲约120度、80度、140度。左下肢髋关节屈曲约140度,并内收120度,膝、踝关节各屈曲90 度,唯后者尚内旋30度。左膝关节轻压於右腿膝关节之内侧面,左踝关节轻按於右足的脚弓处。左侧卧时,四肢位置与上述左右要求相反。头颈五官和躯干要求,同於坐式


                8楼2012-07-12 00:27
                回复
                  调气: 调运气息是练功的重要内容,练功者必须高度重视,切勿敷衍以待。


                  9楼2012-07-12 00:27
                  回复
                    正功调气分为三段六步。即“筑丹”、“运丹”、“镇丹”三阶段和“调息”、“息调”、“运息”、“息和”、“归息”、“息息”六步息去。 筑丹: 筑丹为调气的第一阶段。筑丹是借助后天呼吸而培育“先天真气”的过程。丹者,非指练功中所选择的意守部位,乃指通过呼吸调练而达有物(指真元内气)形成之泛称。


                    10楼2012-07-12 00:27
                    回复
                      筑丹是本气功的入门工夫,属於初步,但关系著整个功法锻炼的成败,因至关重要,故喻为筑基。筑丹阶段包括调息、息调两步息法。


                      11楼2012-07-12 00:27
                      回复
                        调息: 调息为练功首务,共包括四种方法。 吐故纳新法: 每次上功之初,身、息、神都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动静转化过程。故初上功时,必先调和躯体,以安其身。然后开口徐徐吐气,意想体内浊秽之气脱口而出,再以鼻吸气,意想清洁之气纳入体内。此法以吐故为主,纳新为辅,以便迅速达到心平气和的要求。吐纳几次至数十次,当吐纳流利、气息平和后,即练静呼吸法。


                        12楼2012-07-12 00:28
                        回复
                          静呼吸法: 调息之初,不可硬性改变呼吸形式,其长其短,其速其缓,不可强行控制,应以自然为原则,和顺为要求,在气息畅达流利的基础上:用意不用力,轻巧灵便地进行诱导,逐渐把气息引进到“出入绵绵,匀细静适”的地步。此后,即可进行数息。


                          13楼2012-07-12 00:28
                          回复
                            数息法: 数息为意守呼吸的初步工夫,数息既可调整呼吸,又起摄心敛意之效。所以,对调伏初练者的散乱思绪颇有帮助。数其吸气,或数呼气,由一至十,或至一百,意专於数,周而复始。数息既然是意守呼吸的一种形式,因此,数息前务要通过静呼吸法锻炼,把呼吸“调柔致细,引短令长”,使呼吸达到“出入绵绵,匀细静适”的地步,方可数之。否则,不但不得其益,反受“风”、“喘”、“气”三相之扰,而招致心烦意乱之害。数息纯熟,则心息相依,意念专一。此后,再换随息法。


                            14楼2012-07-12 00:28
                            回复
                              随息法: 该法是意守呼吸的一种习用形式。意念既髓吸气,又随呼气,随息时不论吸气、呼气,都宜引气下行。随息纯熟,则气息绵密,意气相随,绵绵徐徐,静缓入於腹内丹田。随息功满,则调息练成,此时,心情恬静,丹田蕴育之真气萌生。此后,再进行息调锻炼。 息调: 息调为筑丹阶段的第二步工夫,和调息相比,则深入一步。调息是以调练肺呼吸为主的方法。而息调则属於调练丹田内气的工夫。调息中业已把肺呼吸调至。“不粗不结,静细流畅;不宽不急,绵密柔和”的地步,即达到了所谓的。“息相”。


                              15楼2012-07-12 0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