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__只因我们...吧 关注:83贴子:16,464
  • 11回复贴,共1

【转帖】大天朝各地人民性格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国际惯例祭度娘!!!


IP属地:福建1楼2012-07-12 15:39回复

    1.河南人: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六大古都有三个在河南。不过现在名声最糟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的公司,都不愿意雇佣河南人,有"防火防盗防河南人"之说,甚至在深圳打出了"严厉打击河南籍犯罪团伙"的条幅。大概是地狭窄人多(快一亿了),竞争激烈,很多人似乎天生就很狡黠。河南的公司信誉很糟糕,能骗则骗,能坑则坑,与他们做生意很冒险。郑州、新乡、安阳集中了很多骗子公司,以委托加工、加盟的方式诈骗,当地政府根本不管。河南人在大城市里普遍地位不高,但名声却最"响亮",收废品的很多(常常顺手牵羊),固始县是"废品之乡"。做小姐的也不少,更多的游荡于城市之间。在北京的犯罪率仅次于东北人(东北人打架,河南人盗窃、诈骗更招人恨)。大概是朝中无人,没有话语权,处处受排挤,甚至很多河南人都改称是河北人、山东人。其实河南人很勤奋,能吃苦,生活习惯历来以简朴著称,尤其是农村人是很朴实的,乡土观念很重,但也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封闭保守,是中国第一大劳动力省。河南人在家很讲究礼仪,无论日常相见、迎送、借还、庆吊、生育、成年、婚嫁、寿诞、丧葬等,都很注重礼节和仪表。不过河南人衣着邋遢、不爱洗澡是出了名的。近些年很多在外的河南人胡作非为又不团结,糟蹋了一个省的名声。尽管政府竭力在改变形象,可是坏名声已经根深蒂固。而很多人对河南人的过度责骂,则已数典忘祖了:客家人、甚至上海人的祖先也是河南人。
    


    IP属地:福建2楼2012-07-12 15:40
    回复

      福建人:
        八闽大地,山清水秀,交通太差,没田可种(连福州和厦门都建在丘陵地带),只好经商或者诈骗。华侨、台胞巨多,自古就流行漂洋过海谋生,现在又改成偷渡。北美、欧洲都有福建人,福清一带家家都有海外关系,海外汇款源源不断,有的村里都有银行。福建人特别懂得经商,勤奋、肯吃苦、爱冒险、适应能力强、喜欢闯江湖,不读书也一样做生意(福建读书人并不少)。"出海从商"是福建沿海人的最佳职业选择,从小耳闻目睹的情景就是祖辈父辈外出经商。泉州、晋江、石狮的服装鞋帽天下闻名,沙县人在全国开小吃部,安溪人除了卖铁观音还干手机诈骗的勾当(您收到的中奖信息多数是这里的农民干的,他们都盖小洋楼了),莆田人除了卖服装,还"祖传秘方专治性病",全国80%的私立医院是他们做幕后老板!各地方言差别极大,福州话、宁德话、莆田话、泉州话、龙岩话各讲各的,谁也听不懂谁。据说山这边的人听不懂山那边人的话,一点也不夸张。不过福建人跟浙江人有一点倒是一样:把"吃肉"读成"吃漏"。你认识的人,很可能姓林或者姓陈。很多**是黑社会,没少发生惊天大案,福州的"仙人跳"(以女色骗财)一度有名。福建人一般不轻易相信别人,是不是以己度人?福建人在外地开的色情场所"福建城"与"温州城"齐名。
      


      IP属地:福建7楼2012-07-12 15:40
      回复

        贵州人:
          贵州是最容易被遗忘的一个省份,据说当初建省还颇有争议。谚语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做支撑的省份,走进贵州,就走进了山之国,几乎找不到大一点的平整土地,"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民生活虽然相对贫困,却也悠闲自得。贵阳市人口过百万,面积却小巧玲珑,很是繁华,有都市风情,近日又被国家气象局授予“中国避暑之都”令贵阳人很是自豪得意。遵义,要不是红军长征曾经过此地而出名,恐怕谁也不会知道还有这么一个“贵州第二大城市”,遵义人小富即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靠吃八十年代被国家评估为“全国小康城市”的老本,对外地人自称遵义为“小上海”,不知上海人知道后会怎样想?。在云贵川三省中,贵州饮食习惯和语言都更接近四川。贵州可算移民省份,除了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外,汉族多是历史上几次人口迁徙进去的。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开发较晚,文化落后等原因,贵州出的人才很少。处在内陆大山中的贵州人,精壮能干,敏于新潮,与四川人一样悠哉游哉,却缺少四川人那种吃苦精神,"麻将在手,小吃在口,三天两头,狐朋狗友",对本省的落后处境缺乏危机感。贵阳、遵义女孩也同重庆女孩一样天生丽质、妩媚、时髦、开放,带点"辣妹"气质。近些年来民工输出很多,多往珠三角地区,沦为风尘女子的也不少。
        


        IP属地:福建10楼2012-07-12 15:41
        回复

          云南人:
            在西南三省中,云南最富有边地色彩,汉武帝时期以"彩云之南"而得名。省内各地多彩多姿,风光绮丽,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有口皆碑,且景色秀丽,空气清新,很适合人居住,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丽江纳西族的古乐,大理白族的歌舞,路南景颇族的传说、西双版纳傣族的民俗风情,都是旅游的热点。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使云南属于中国最具魅力的旅游省份。云南开发较晚,长期作为"化外之地",内地人很少愿意去。近代以后才有了一些人才,最有名者也就是航海家郑和、音乐家聂耳、哲学家艾思奇了。云南的得天独厚是以它的封闭性为代价的,与贵州人和四川人相比,云南人更满足于自己的小圈子,安居乐业,目光短浅,性格软弱,很少到外面来闯世界,在其他地方很少碰上云南人(偶有同乡会也是一盘散沙)。云南号称小吃很多,基本都是少数民族特色。云南的经济畸形发展,多数地区贫困,烟草业是支柱行业。也是毒品第一大省,边界地区临近"金三角",很多人以贩毒为生,出现了很多"寡妇村"(男的被枪毙了),边境小镇畹町居然是中国最早进入小康的城市(毒品繁荣)。虽然也是人口大省(4500万),但多身材矮小单薄,没有帅男美女。
          


          IP属地:福建11楼2012-07-12 15:41
          回复

            宁夏人
            宁夏为中国最大的回民聚集地,回民占本地三分之一。回民是来自中亚的"色目人"与各民族杂居形成的,因信仰伊斯兰,食品为清真,好吃牛羊肉,忌讳谈猪,喜欢戴白色无沿帽。宁夏面积很小,人口才600万,仅仅一个地级市的面积和人口。尤其以马姓为最,著名的如西北悍匪"马家军"。宁夏的汉人很少是土著的,多来自山西。明朝移民戍边屯垦,仅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出发,就向宁夏平原迁徙数十万人。宁夏地况多为戈壁,适合枸杞生长,宁夏人常以此自豪。据传枸杞泡酒能治愈男性病,实则对视力好处更大。很多宁夏人外表凶恶,刀疤脸的人很多,实为心底宽厚,待人真诚。宁夏经济比较落后,没有一个富裕的地方,很少出名人,与其他西北省份一样,这里的人性格憨直,保守愚笨。实在无美女,就是有,也被盖头蒙的难以看到。银川号称省会,实际上也就是沿海地区地级
            


            IP属地:福建14楼2012-07-12 15:42
            回复

              北京人:
                首善之区,见多识广,既受官文化熏染,又承八旗子弟余风沐浴,十分懒惰,很多人宁可在家领低保也不愿意出去工作,相当多的人依靠祖上遗留下的大四合院拆迁补偿和房屋升值;还有的是官商,靠政策吃饭,过着悠闲的生活,是全国最养尊处优的地区,胖人最多。北京的脏活、累活基本都由外地人做,外地人一旦离开北京,北京将立即瘫痪。北京人的下一代纨绔子弟非常多,讲究享受。女孩子十分开放但很有个性。北京人只要想上大学都能上,清华、北大也特殊照顾北京,毕业后政府、公司也是优先录取。北京到处是官,骑三轮的老爷子也可以牛气冲天,谁家朝中没几个人?"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北京户口十分珍贵,北京人也排外,总觉得自己是"中央的人"(很多都是外地人成为北京人之后又排外),**对外地人当然是格外"照顾"。不过包容性还是不错的(当然不能和深圳比),06年有17万对北京男孩女孩外娶外嫁,找个北京人结婚相对容易(和上海、广州比),家长一般比较开明,北京男孩特孝顺就是满口"京骂"很不雅。开公司尽量别招北京人,北京人什么都明白,就是能说不能干,业务员比老板还牛(财务人员适合招北京人,人品可靠,跑不掉)。北京人油嘴滑舌,善打哈哈,侃爷 辈出,号称"京油子"。王朔的小说、冯小刚的电影是典型的"京痞文化"。不过北京人总的来说很善良,大气,有同情心,讲义气,热心肠,喜欢管闲事,尤其是关心国家大事,爱侃政治(小道消息不少),在中国来讲算是高素质的了。在北京发财的主要是外地人,在北京当官的主要也是外地移民,北京人庸懒难成大器,但北京人嘴巴贫,出艺人。随着政策的宽松,户口制度越来越淡漠,外地人也来北京抢饭碗,造成很多北京人失业,失落感很大。北京的文化是兼融的,官方体制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和民俗文化处于共生状态,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和平共处,各拿各的调,各吹各的号。
              


              IP属地:福建19楼2012-07-12 15:42
              回复

                陕西人
                对于现代陕西人的总体性格特征而言,我觉得有两个取向:
                  1、更多时候陕西人表现自大的倾向
                  2、其实内心深处是无限的自卑
                很多陕西网友喜欢攻击四川人的盆地意识,其实陕西特别是关中区域和盆地没有什么区别:南秦岭、东潼关、西北高原,这样的地理环境造就关中地区风调雨顺丰衣足食。陕西历来都有“女子不对外”的说法,虽然不是绝对不对外,至少能说明关中区域的富庶和安定的生活(这也是西安成就若干年都城的地理因素),这是足以让代表陕西的关中人引以为豪的地方,也造就了更多人的自满和自大意识。
                  但是唐以下,中国的政治中心不再眷顾偏安一隅的关中,很多因素都让统治者认识到都城不是仅仅安全才重要,从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程来看,更多人不再希望看到战争,渴望稳定是绝大多数普通人和统治者的愿望,因此更多的阶级和阶层矛盾都是依靠对话来解决,所以回顾近几百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和平时期在人类历史上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现代意义上的都城考虑安全的因素比例越来越低,而把都城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因素看得更加重要。这就为什么几百年来,曾经的古都西安逐渐没落的缘由。我不是完全的地理决定论者,但是地理环境对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发展在特定时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在社会动荡时期,偏僻、交通闭塞的的城市因为人们对安全的需求而可能相对繁荣,反之也可以很容易推理。
                  我们能够看到的时代就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出于比较稳定的时期,社会对于安全的需求不再是首选因素,人们需要的是交流,是融合,是对话,因此交通方便、地域广阔的区域或者城市成为人们的选择方向,因此代表关中地理特征的西安的衰败也成为必然。
                  陕西(关中)人一方面因为有着曾经的首都故城而万分自豪,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却背负着没落的西安的包袱而常常嘘唏不已,这两个方面造就了陕西(关中)人自大却自卑的矛盾性格。
                  很多陕西人的行为都具有这种矛盾性格特征,尤其是在省外谋生的陕西人,一方面为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的富庶而骄傲,同时又为城市的衰退和一蹶不振而懊丧。
                


                IP属地:福建24楼2012-07-12 15:43
                回复
                  甘肃人:
                  甘肃自古为边塞,地貌多为黄土和戈壁。很多地方"三不拉"(连牛羊兔都不在那里拉屎),"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管悠悠霜满地",可谓凄凉异常。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尤以敦煌莫高窟为最,其次为丝绸之路以及嘉峪关。甘肃历史名人有"飞将军"李广、唐高宗李渊,"诗仙"李白据说也是陇西成纪的籍贯。甘肃有句俗语"金张掖,银武威,秀天水",其实各地普遍贫困。地处西北一隅,历史上动荡不安,政权交替,民族交汇。也许是历史上战事纷争,让这里承受了太多外来的创伤,对甘肃人的性格影响很大,过于保守,性格呆板,少创新,对于新的东西,甘肃人接受总是慢半拍。兰州四面环山,污染严重,但年轻人穿着时髦,紧跟新潮,女孩子言谈举止都非常开放。兰州大学曾经名闻遐迩,近些年堕落的飞快,大概也是地理位置不佳。会宁是个只有几万人的国家级贫困县,是当年红军长征会师的地方,今天连饮水都成问题,读书却毫不含糊,据说仅在北京中关村就有1000多会宁籍的高级人才。甘肃人因其风沙的缘故,多为红脸蛋,身体健魄,少有感冒之侵扰。 肃人保守,憨厚,善良。性格多为呆板,少创新。甘肃人因其风沙的缘故,多为红脸蛋。但身体健魄,少有感冒之侵扰
                  


                  IP属地:福建25楼2012-07-12 15:44
                  回复
                    没看完 选着看了


                    IP属地:福建28楼2012-07-12 20:16
                    回复


                      29楼2012-07-13 21:40
                      回复